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鹏  许淑惠 《玻璃与搪瓷》1998,26(6):11-14,22
利用自动分光光度计分析、差热分析、热失重分析、电化学循环伏安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法射分析等技术,详细研究了氧化钼的引入对氧化钨溶胶-凝胶转变及氧化钨电变色性能的影响,指出氧化钼可有效地稳定氧化钨溶液,同时也使氧化钨薄膜的着色效率提高,褪色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市场行情     
日本住友金属矿山开发了球状氧化铋,并形成月产2吨的生产规模,粒子呈球形,粒径约1微米,纯度在99.9%以上。以往生产的氧化铋粒子为直径1微米、长5~7微米的针状(或柱状)晶体,需使用球磨机粉碎,不仅易混入杂质,而且粒径不均、费用增加。新型球状氧化铋是采用闪蒸法制得的。即将金属铋在一千度以上的高温下蒸发,使之微粒子化,同时通入空气进行氧化燃烧,  相似文献   

3.
日本神东涂料公司最近开发了用特殊的无机系微粒子吸收振动的抗震消音涂料“200”(商品名)。涂膜厚小于400微米,有很好的抗震消音效果。可涂装各种马达、家庭用电器、机械类、汽车另件等减少噪音。该涂料以密着性优秀的改性聚酯树脂为粘结剂,配合以鳞片状的无机系微粒子。开  相似文献   

4.
Sabatier和Mailhe曾经研究用醇的蒸汽和氨气通过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铬、兰色氧化钼,氧化钍和兰色氧化钨催化剂、可以形成一、二、三胺的混合物,但没有报导详细的定量数据。后来A.B.Brown和E.E.Reid采用硅胶作催化剂,定量地研究了用甲醇、乙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使氨烃基化。他们的实验表明,氨最容易被正丙醇烃基化的最好的温度是400~420℃,正丙醇的转化率是48.8~49%;胺的总产率为29~32.9%,其中三正丙胺产率为2.6~8%,二正丙胺10.8~11%,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室温、100℃、200 ℃三个不同基片温度制度来探讨基片温度对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循环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基片温度由室温提高至100℃后,氧化钨薄膜的循环寿命有较大的改善,循环次数由806次提高至3000次.当基片温度由100℃提高至200℃时,循环寿命反而有所衰退,循环次数由3000次减少至1000次.  相似文献   

6.
含铋复合金属氧化物是当前选择性氧化和光催化方面的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氧化铋与氧化钛、氧化钒、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钼、氧化硅和氧化钨等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含铋复合氧化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名古屋工业技术试验所放射线部,开发用电解法制造超微粒状氧化铟的新制法。以前用沉淀法制得的氧化铟为不一致的板状或者块状,用这个方法制得的为0.1~1微米的球状单分散微粒子。氧化铟(In_2O_3)作为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性能,可以作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电子材料,防止电视的亮度降低等用途使用。以前,将氨水加入含有铟离子溶液中,把生成的氢氧化铟捕集,进行煅烧制造而成。用  相似文献   

8.
专利技术     
《化工进展》2006,25(12):1510-1510
一种烃油加氢处理方法公开(公告)号:CN1872961公开(公告)日:2006.12.06该方法包括在氢气存在和加氢反应条件下,将烃油进料与催化剂接触,所述催化剂含有载体、镍、钼和钨,以氧化物计并以催化剂为基准,镍的质量含量为1%~10%,钼和钨之和在10%~50%,其中,氧化钨和氧化钼的物质的量  相似文献   

9.
<正> 一、概 述 1、静电除尘(除焦油)器是静电技术应用中最重要方面之一,在发电、冶金、水泥、煤气、硫酸、化肥等伴随有粉尘和烟雾发生的各类工矿企业中,为防止空气污染和回收有用物质而被广泛地应用。电集尘和其它集尘方法比较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除尘效率高,可达95%~99%以上。 (2)收尘粒范围大,可捕集0.1微米以上的微粒子。 (3)压力损耗非常小,一般仅为10~20mmH_2o。 (4)在高温(一般为350℃,特殊设计可达500℃)腐蚀介质条件下也能使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棒状、管状和球状β-Ni(OH)2,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产物的物质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为表征手段,考察了实验条件,如反应温度、时间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其形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30℃时,产物为微米棒,170℃时产物为微米管,反应温度升高至190℃时,产物为由纳米片构筑的球状结构。该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是合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致变色玻璃窗及其在建筑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中国玻璃》2001,26(2):45-48
已知,氧化钨的非晶型膜主要是通过薄膜中的吸收来调制其透光性。结晶的材料通过近红外区域的反射来调制一些阳光的辐射,对于具有能源效益的电致变色玻璃窗来说,最好是采用通过反射可增大调制的材料。在还原 情况下,三氧化钨的颜色从透明转变成深蓝,此种蓝色可通过添加其它的氧化物或金属得以改变,在添加V2O5的情况下,还原的薄膜为绿色,在将金颗粒加入氧化钨的金属陶瓷中时,还原的物质为红色,同样有趣的是“中性”变色膜,在整个可见光谱中,它们有一个均一的反应,从而显现出灰色或更为中性的颜色,已知,在采用氧化钨镀膜的情况下,如此的转变过程用氧化钼作为添加剂,据有关文献介绍,Nb2O5具有可与WO3相比的电致变色性能。然而,在所发明的此种玻璃窗中,这些材料已被用作为阴极电致变色膜,可借助诸多的方法对其进行镀膜,如浅射法、化学蒸镀法,以及湿化学法,此种涂料的湿化学法镀敷通过采用作为前驱的Nb2O5得以完成,此种材料具有超级的电致变色性能。通过将锂盐添加于前驱中,Nb2O5的锂化增强了电致变色的动能=特别是退色速率和锂插层反应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纳米氧化钨薄膜的各种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溅射法、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阳极氧化法等,并比较了其优缺点;介绍了氧化钨薄膜的掺杂研究;对纳米氧化钨薄膜的电致变色、气敏特性等性质研究现状作了简要概述,提出了纳米氧化钨薄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步键合法合成了β-环糊精基氧化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考察了制备整体柱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最佳制柱条件为:功能单体双(6-O-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CPD-β-CD)与EDMA物质的量比为0.12∶0.08,修饰纳米氧化钨的质量0.30 g,水浴温度40℃,聚合时间13 h。同时对整体柱进行了表征和评价,制备的整体柱有较均匀孔径的网状结构,固定相中修饰纳米氧化钨的含量达到16.6%,整体柱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同时具备较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在最佳电色谱条件下,应用整体柱对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索他洛尔对映体进行拆分,均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4.
《火炸药》1985,(5)
微滤膜亦称精密滤膜,指的孔径为0.2~10微米可分离液体或气体中微生物和微粒子的高分子多孔膜。目前由于微电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的不断发展,作为分离功能材料的膜的技术不断更新,制膜过程屡有创新,新的膜材料不断问世,据估计1982年全世界工业用微滤膜销售额约2.2亿美元,预测到1990年可达8.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压固相烧结工艺,在氧气气氛下,制备出高纯度、高致密度的氧化钨靶材。运用高温显微镜和SEM等多种技术手段确认了制备致密氧化钨靶材的合理烧结温度为1210℃左右。XRF和XRD测试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钨靶材为高纯的单斜晶相。氧气气氛可以抑制高温下氧化钨的失氧,是制备黄色氧化钨靶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张斌  王鑫  黄琪惠  姬广斌 《化工学报》2012,63(2):634-639
以醋酸钴为钴源,乙二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添加剂,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有机物包裹的Co微米颗粒。通过表征测试发现,有机物包裹的Co微米颗粒为球状,粒径均匀,尺寸约5 μm左右。通过热重以及磁性能测试发现,所制备的有机物包裹Co微米颗粒在450 ℃以内热稳定性良好;饱和磁感应强度高达169 emu/g,矫顽力低至50 Oe,剩磁在10 emu/g以内,软磁性能良好。本研究中以常用溶剂水、乙醇为参照组进行了对比实验,并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P123对样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曹达公司已确立使用金属钠微粒子(S.D.试剂)处理多氯联苯(PCB),使之无害化的技术(S.D.法),无论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PCB,用此法均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正在与伊藤忠精细化工公司联合展开用此技术为各电力公司服务的营业活动。与现有在200~350℃下进行处理的工艺不同,此法处理温度更低,无生成二英的危险,并且处理生成物可以再利用。此技术使用的S.D.试剂是金属钠加工成数微米大小的微粒子分散在油中制成的。钠遇水会发生激烈反应产生氢,引起燃烧。但S.D.试剂的钠微粒子被油膜完全包覆,故能在保持钠的强反应性的情…  相似文献   

18.
苏涛  李学良 《化工之友》2007,(11):36-37
制备了铅沉积下的超电容器用炭气凝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法对其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炭气凝胶具有微米级的球状结构和理想的电容行为。通过铅沉积,炭气凝胶的比电容得到了显著提高,是超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9.
电子、电气、航空、宙航等工业中使用的耐热性绝缘材料聚酰亚胺的形态有薄膜、粘合剂、清漆、成型品 ,但大阪府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组研制出的聚酰亚胺是纳米或微米大小的单分散球状微粒子 ,预期这种聚酰亚胺超微粒子将可用于与以往不同的新用途 ,该所正在同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其新用法。这种聚酰亚胺微粒子是以芳族二胺和四羧酸酐为原料 ,用沉淀聚合法制成的。其方法有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等溶剂中 ,前体聚酰胺酸在搅拌下缩合的方法和制造粒子聚酰胺酸后酰亚胺化的方法。原料用 4,4’ 二氧基二苯醚 1 ,4 (4 …  相似文献   

20.
氧化钼改性催化剂,研究了氧化钼的加入量和制备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4%氧化钼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尤其钼酸铵在400℃焙烧而制得的氧化钼效果最佳,氧化碳收率由原来的3.8%降至3.0%,同时对反应工艺条件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尤其提高了对温度和负荷的适应能力,在近20℃的温度范围和±20%的负荷范围内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