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5个油分含量不同的亲本配成5个组合,研究其F2-F5油分含量的遗传基因作用方式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大豆油分含量遗传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有一定的显性效应。后代平均表现与双亲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大豆油分含量的遗传力一般中等偏高,且随着世代的升高而增加。各组合F2-F5油分含量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以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杂交组合(N23674×BB52)亲本及其经逐代耐盐性筛选获得的4个F4∶5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耐盐性、农艺性状、籽粒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F44个株系的农艺性状都介于两亲本之间。盐胁迫下F5株系幼苗的耐盐系数、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母本栽培大豆N23674,其中4076株系最为突出。籽粒品质较其父本BB52种群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籽粒中蛋白质和多数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双亲,粗脂肪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接近于其母本N23674;4076和4111株系亚油酸含量超过双亲。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探究大豆萌发期维生素E的变化规律,本实验以8种栽培大豆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豆萌发期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并统计萌发期大豆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胚根长。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的结果重现性和精密度良好,可以准确定量大豆维生素E组分的含量。3个黄皮黄仁大豆、2个黑皮黄仁大豆和1个绿皮黄仁大豆均表现为γ-生育酚含量大于α-和δ-生育酚含量,且萌发期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仅绿皮绿仁大豆和黑皮绿仁大豆各组分含量表现为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黄仁大豆在第7天的α-生育酚含量最高,绿仁大豆在第1天含量最高。大豆萌发期间黑皮绿仁大豆SZ910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萌发期绿仁大豆中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黄仁大豆,表明萌发期绿仁大豆较黄仁大豆具有更高的营养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为研究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异,本试验分析了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基本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生育酚组成,同时比较了高油大豆油脂体与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及TBARS值。研究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十七碳酸、油酸、二十碳一烯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3.08±0.05)%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81.86±0.12)%(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脑磷脂、卵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中DL-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14 d热处理条件下,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和TBARS值均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上述研究表明,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的油脂体之间的组成和稳定性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被认为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人类依赖激素的疾病.为比较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大豆品种间异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对53个品种种子中3种异黄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黄豆黄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多样性,大豆苷元为39.21~2 363.65 μg/g,染料木素为77.35~1 149.50 μg/g,黄豆黄素为0.0~51.30μg/g,3种异黄酮总量为146.73~2 845.60 μg/g.来自山西和山东品种的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品种.异黄酮总量分别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之间没有互作.因此,可以利用高含量大豆苷元或染料木素材料选育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质联用及串联质谱法对黑豆、黄豆及青豆等8个大豆样品进行了大豆异黄酮分析,结果表明:染料木甙(G)及丙二酰基染料木甙(MG)在8个大豆样品中均为主要的大豆异黄酮组分,两者之和平均占到了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50%以上;其次为大豆甙(D)和丙二酰基大豆甙(MD),两者之和平均占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38%左右;黄豆黄甙(GL...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杂交大豆的制种产量,本文研究繁种中杂交大豆父母本种植方式、人工疏叶和传粉昆虫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同穴混合种植,能够提高昆虫的异交传粉几率,显著提高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量,比传统的父母本1∶1成行种植提高20.40%(蜜蜂传粉)和30.52%(苜蓿切叶蜂传粉),其中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率显著高于蜜蜂。在大豆开花期间疏父母本整株三出复叶中的两个小叶片,改变叶片的空间分布,可显著提高不育系的结荚率,使JLCMS9A和JLCMS4A两个不育系结荚率分别达到24.1%和65.3%,比对照提高了68.82%和54.01%。 相似文献
15.
植物毛油中存在一定量以磷脂为主的胶质。为保证后续物理精炼顺利进行,植物毛油需先经过脱胶处理。综合考虑原料产地、加工工艺、生产批次等因素,收集了25种不同大豆毛油,利用31P NMR技术对其进行磷脂组成分析,并研究了毛油中的磷脂酸含量与其他杂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制备的毛油在磷脂组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储藏温度升高,毛油磷脂中磷脂酸占比有一定程度上升;大豆毛油中磷脂酸的含量与金属离子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游离脂肪酸含量(以酸值表示)不存在显著性关联(p0.05)。 相似文献
16.
17.
南方和黄淮海地区大豆地方品种贮存蛋白组分含量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和黄淮海地区的72个大豆地方品种的贮存蛋白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贮存蛋白各组分平均含量为球蛋白.24.39、清蛋白5.77、醇溶蛋白1.74、谷蛋白5.27(g/100g),其遗传变异丰富。南方与黄淮海地区品种间的4种贮存蛋白分含量平均数及方差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大豆脱皮工艺及其对大豆取油工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豆脱皮不仅是大豆浸出取油工艺中生产低温豆粕必要的前处理工序,也应在生产高温饲用豆粕的大豆浸出取油工艺中推广应用。其目的是,提高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浸出设备的处理量,降低湿粕的含溶量和残油量,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改善油品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