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纯化实验,从海带(Laminaria japoIlica)得到1株具有较高海藻酸酶活力的菌。对其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力,得出海藻酸酶发酵获得最大酶活力的条件:pH7.5左右,25℃,褐藻酸钠添加量为0.5%,蛋白胨作为主要氮源时,连续培养144h。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自然界中寻找一种果胶酶生产菌株,在果胶平板上经过筛选、复筛,分离出产果胶酶生产菌株,并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在摇瓶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最适温度、最适接种量及发酵周期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得到的产果胶酶菌株在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3 ℃、接种量为30%、发酵周期为56 h时,此菌株产酶的酶活力最高,优化后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菌株的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自然界中寻找一种果胶酶生产菌株,在果胶平板上经过筛选、复筛,分离出产果胶酶生产菌株,并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在摇瓶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最适温度、最适接种量及发酵周期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得到的产果胶酶菌株在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3℃、接种量为30%、发酵周期为56 h时,此菌株产酶的酶活力最高,优化后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菌株的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解酒糟生物质的纤维素酶生产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白酒糟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15株菌,经过刚果红染色,初筛得到产纤维素酶酶活较高的5株菌。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研究结果表明,这5株菌在分泌纤维素酶活力及降解滤纸能力方面均较强,其分解纤维素的酶活最高达到11.9 U/mL,而分解滤纸的酶活力则最高达到6.4 U/mL。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72~96 h,发酵温度25~30℃。对酒糟发酵减重最高达18%。  相似文献   

5.
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C-K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得到把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为C-K的特种人参皂苷糖苷酶,采用TLC、HPLC等酶活力检测方法对Arthrobactersp.3,Rhodopseudomonassp.18菌进行了菌种筛选。结果表明,该菌大豆汁培养基中25℃发酵主要产生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Rg3的酶;35℃发酵主要产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F2和C-K的酶。3号菌产酶发酵时间短,一般为2~4 d;18号菌发酵时间长,一般为4~8 d。  相似文献   

6.
用鱼蛋白(鱼粉)为氮源培养米曲霉,取样分析培养物的蛋白酶活力、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子量及用培养物为酶源水解酪蛋白后的分子量变化。通过对比,研究了米曲霉在分批和补糖2种发酵条件下分泌蛋白酶及菌体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在用鱼蛋白为氮源培养米曲霉的过程中,米曲霉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蛋白酶,蛋白酶的活力与种类随培养时间而变化,分批发酵的总酶活力比补糖发酵时的总酶活力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把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为C-K的特种人参皂苷糖苷酶,采用TLC、HPLC等酶活力检测方法对Arthrobacter sp.3,Rhodopseudomonas sp.18菌进行了菌种筛选.结果表明,该菌大豆汁培养基中25 ℃发酵主要产生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Rg3的酶;35 ℃发酵主要产将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成F2和C-K的酶.3号菌产酶发酵时间短,一般为2~4 d;18号菌发酵时间长,一般为4~8 d.  相似文献   

8.
菊粉酶酶源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天然样品中筛选出28株菊粉酶酶源菌株,经过复筛,得到产菊粉酶活力高于5.0u/mL的菌株9株,其中黑曲霉5株,酵母4株,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后,确立了酶母Y108产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麦芽糖8.0%,蛋白胨1.6%,(NH4)2SO40.5%,NaCl0.3%,K2HPO40.5%;pH.4.5,在32℃摇瓶150r/min条件下,培养72h,Y108酶活力为46.42u/mL。  相似文献   

9.
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研究了海藻酸钠中α-L-古罗糖醛酸(G)和β-D-甘露糖醛酸(M)两种成分的含量,研究了海藻酸溶液的p H对其与La3+相互作用的影响。将海藻酸钠溶液作为纺丝液,氯化镧溶液作为凝固浴,制备得到海藻酸镧纤维。通过海藻酸镧纤维的热重曲线与红外光谱分析了海藻酸镧中镧离子与海藻酸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海藻酸镧纤维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流加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2.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麦冬总皂苷提取率,采用生物酶法提取麦冬总皂苷,筛选得到产酶微生物Absidiasp.O8s菌株.通过实验确定了该菌产酶的最适条件:诱导物为豆粕,诱导物浸出液在培养基中的体积分数为15%,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为5 d.  相似文献   

12.
纳豆枯草杆菌的筛选和纳豆激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纳豆激酶是由纳豆枯草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针对目前常用菌株的产酶活力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纳豆中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该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培养,发酵液中纳豆激酶的酶活达到970 IU/mL.用Plackett Burman方法对影响液体发酵的各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四个主要因素:胰蛋白胨浓度、种龄、发酵温度和Na2HPO4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酶条件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通过在初始发酵条件和优化发酵条件下的对比研究,液体发酵液中纳豆激酶浓度从1 005 IU/mL提高到1 314 IU/mL,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可成功地用于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13.
产氢发酵细菌培养基的选择和改进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是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现有培养基都存在一定缺陷.为分离到高效产氢菌株,提出LM系列培养基配方,并通过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和生长实验,确定了培养基的强还原剂为半胱氨酸,PH值为6.根据培养基对厌氧菌的分离数量、种类和培养基成分的分析,选择LM—1培养基为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培养基.LM—1培养基分离出的5株高效产氢发酵细菌属于4个菌属,其中拟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是国际上尚未分离到的高效产氢发酵细菌.利用LM—1培养基进行高效产氢细菌分离操作,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以新鲜果皮为原料,采用市面常用菌种来发酵制备果皮酵素。为进一步优化果皮酵素的发酵工艺参数,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测定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皮酵素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糖浓度为25%,发酵时间为36h,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30℃时发酵效果最好。该条件下果皮酵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平均值为46.84U/ml。该研究为果皮酵素的制备和抗氧化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选用从焦化废水的污泥中筛选出5株优势反硝化菌,采用固态培养技术将优势反硝化菌固定至稻壳载体.实验通过响应面法,以TTC脱氢酶酶活为响应值,对反硝化菌的固态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含水率进行优化;并研究3种保存方法对固载菌株TTC-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态培养条件的最佳值:发酵时间为70h,培养温度为24.2℃,接种量为10.6/20,含水率为50.1%,固载菌株TTC-脱氢酶活性最大达到31.809(ugTF/g/h);冷冻保存法对酶活影响最小,鼓风风干最经济实用.保存30d后的固载菌株48h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LJ-7发酵产酯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海洋芽孢杆菌LJ-7发酵产酯酶的最佳条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对酯酶产量影响较显著的3个因素,即发酵温度、初始pH和发酵时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以酶活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2.81h,发酵温度29.40℃,pH为6.21,此时预测的酯酶酶活为24.91 U/mL。在此最佳条件下,平行试验测得实际酶活为24.63U/mL,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5%以上。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实际发酵情况,得到的优化条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培养基透明圈法从7种芽孢杆菌中筛选到酶活最高的三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37、高龙枯草芽孢杆菌w-031 3.83、地衣芽孢杆菌3.83)。用测定发酵液酶活的方法进行菌株的复筛,酶活最高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该菌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优产酶条件为:最佳碳源是魔芋粉,含量为4%,最佳有机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无机氮源为硝酸钠,最佳产酶时间为36 h。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利用罗丹明B培养基和溴甲酚紫培养基初筛和酶活的测定法复筛,从制革厂含铬污泥(2.77mg/L)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的真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鉴定该株菌为子囊菌门煤炱目下Teratosphaeriaceae科的一种,暂定名为Teratosphaneriacen8Crl2.同时对该菌株的摇床培养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5℃,种龄18h,接种量为2.5%(v/V),发酵周期为72h,转速为150r/min,酶活力最高达到8.5U/mL.  相似文献   

19.
从日本食品纳豆样品中,分离得到11株具有纤溶酶活性的产酶菌株,对其中酶活力最高一菌株N 06进行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并对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研究,优化了N 06菌株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碳氮比的组成,即葡萄糖1.5%,蛋白胨1.5%,碳氮比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