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介绍了南芬露天铁矿底盘边坡滑体及其破坏现状,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滑体的成因,提出了滑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结构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象山县龙泽名园开挖边坡治理工程实践,提出在山坡及沟谷附近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注意由于场地及基础开挖而引起的边坡稳定问题,并提出预应力锚索 框架梁结构是一种在坡高较大且场地紧张等不利情况下进行边坡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直立高填方区边坡治理工程中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快速锚固技术———预应力混凝土管水平向快速锚固锚索的研发过程,阐述了其力学原理及其构造、特性,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型快速锚固锚索的实施过程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李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34(11):49-50
介绍了偏心跟管成孔施工技术在破碎地层边坡的预应力锚固处理中的应用,该技术的成功运用,保证了复杂地层中的锚索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框架在青海平阿高速公路某边坡治理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该段的工程地质情况,锚索框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工程措施,最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浅淡预应力锚索框架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锚索框架是通过锚固在坡体深部稳定岩体上的锚索将力传给框架,再经框架对不稳定坡体施加一个预应力,将不稳定松散岩体挤压,使岩体问的正压力和摩阻力大大提高,增大抗滑力,限制不稳定坡体的发育,从而起到了加固边坡稳定坡体的作用。锚索孔内高压注浆,使浆液填充了锚孔周围坡体内裂隙,提高了坡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水工隧洞经常深埋地下,因此在进出口处常形成高陡边坡。这些边坡的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隧洞的安全,预应力锚索是一种很好的加固处理方法。以沙湾隧洞出口边坡加固为例详细介绍预应力锚索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沙湾隧洞出口边坡由于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得已开挖形成1:1的14m高陡边坡,切坡后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变形和位移观测值很小,边坡整体稳定。实践证明,预应力锚索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12.
露天矿边坡工程是集工程勘察、分析计算、施工和监测等多阶段、多元维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开采进行,边坡揭露和勘察获得的地质数据与工程数据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传统二维图纸很难表达清楚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这就迫切需要把这些多元数据融合分析与三维可视化,以便领会复杂数据,实现科学决策。结合多种边坡工程数字化勘察手段,以东北大学虚拟现实平台为基础,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工程模型等虚拟场景与集成勘探数据、分析计算成果和治理措施的具有数据查询和交互控制于一体的虚拟现实系统。以司家营铁矿东帮边坡工程为例,实现对边坡工程勘察、现场工程和分析计算等多元数据的融合分析与虚拟可视化,达到评价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锦丰露天矿岩体强度低、易风化崩解、遇水易泥化。按照“分区支护”的原则,分别采取了喷锚网+长锚索支护、长锚索+钢带支护、喷锚网支护、抗滑桩支护及HDPE防渗膜护坡等的边坡综合加固措施,支护总面积达到52 500 m2;通过修建地表排水沟和边坡内部凿泄水孔的排水措施,有效疏干了边坡积水,使该矿边坡坡面角达到55°~65°,整体边坡角达到34°~40°,边坡高度超过275 m,实现了低强度易风化破碎深凹露天矿的陡帮开采。同时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各种边坡加固手段的支护效果,客观评价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时,不管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还是理论分析计算的方法,岩体力学参数选取的可靠性与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由此可见,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是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1,2]。岩体与岩石的力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以及岩体赋存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受水、风化等外营力作用[3]。本次研究以HML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磷矿山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工程某边坡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取样、室内实验测试、参数折算得到比较满意的岩石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桥矿床地质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突破常规露天开采设计,在国内首次采用下盘无台阶边坡开采工艺,形成了176 m高的光帮边坡;并对光帮边坡稳定性开展了研究,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解决了高陡边坡稳定性难题。多年实践表明,下盘无台阶边坡开采工艺在新桥矿的应用是成功的,取得了良好经济效果,可为类似矿山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煤沟露天煤矿边坡易发生失稳变形.防治较难的问题,结合矿井地质条件,分析采空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大煤沟矿边坡形态、岩石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为依据,将边坡工程地质划分为三个分区,并选取三个区的代表性地质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工程科学研究者(S)、现场工程师(E)及矿山管理者(A)相互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共同进行露天矿边坡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工程科学研究者主要负责矿区边坡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监测方案的制定、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及边坡工程治理方案的确定,现场工程师负责矿区边坡的安全巡视、爆破震害的观测、边坡监测仪器的布设及各类现场数据的汇总,矿山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决策及应急抢险工作。基于SEA管理模式,形成了“监测为主、概率分级、状态跟踪、条件预测及成灾模拟”的露天边坡安全防治新理念,并详细阐述了上述理念的科学内涵。在鞍千矿进行了SEA模式的初步尝试,通过现场工程师、科研人员及矿山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及无间合作,提升了鞍千矿在边坡安全管理、灾害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护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认识露天矿边坡各区域岩体节理的分布规律及质量特征,统计出各区域优势结构面产状信息,需对露天边坡开展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测试。常规的现场人工量测具有效率低、测试范围有限、边坡下作业安全风险大等缺点。针对现场选定的结构面差异明显的重点露天边坡,通过无人机航测技术开展非接触式现场工程地质调查。通过室内统计分析,得出了调查范围内结构面的倾向、倾角、密度、间距、迹长等内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为露天边坡工程地质调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现场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