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于注水开发的非均质多油层砂岩老油田,搞清油水井的分层动用状况是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调整措施的前提条件。针对喇萨杏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时间长、层系井网复杂的特点,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渗流理论为基础,首先提出了一套基于沉积相控的油水井注采关系的自动评价方法;然后综合考虑油水井的油层条件和开发条件,提出了基于井间非均质性的渗流阻力计算方法;最终实现了油水井注采关系的定量评价和注水井分层注入量、生产井分层产油量的计算。通过喇萨杏油田6个典型区块的评价,水驱控制程度统计精度达到95%以上,吸水剖面层段吸水比例符合率达到77.9%,小层累计注水量和累计产油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评价结果,对5口井50个小层实施补孔、压裂等措施,取得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用、高效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多层水驱砂岩油田的注采关系评价、小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研究。  相似文献   

2.
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的研究和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喇、萨、杏油田目前井网、层系和地质特征的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油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变化趋势和相对关系,确定了喇、萨、杏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的变化趋势,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和注采系统调整试验资料以及喇、萨、杏油田的开发特点,确定了注采系统调整的原则和界限。通过对喇、萨、杏油田现注采系统适应性的评价,提出了“八五”期间注采系统调整的部署意见和具体方案,并预测了调整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对油田长远规划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田多套井网、多套油组、不同井网之间相互影响,注采对应关系复杂的特点,准确评价油水井间的水驱控制程度将直接制约后期注采精细结构的调整方向。提出了一种统计水驱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套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的结果,从井距、油层类型、井网密度、采注井数比等4个方面分析了三套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的差异性,最后结合此影响因素分析了水驱控制程度的特征,着重总结了几种水驱不完善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喇萨杏油田层系井网现状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喇萨杏油田具有储层多,砂体形态复杂,平面、纵向差异较大及非均质严重等特点,这决定了储层不可能在开发初期一次认识清楚,需要在水驱开发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储层的认识,并不断调整、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喇萨杏油田的开发经历了基础井网、一次加密调整、二次加密调整、三次加密调整和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基于喇萨杏油田萨中及以南地区多套水驱层系井网交叉的认识,提出对喇萨杏油田不同地区的油层实行"分类研究、分类挖潜",即对不同类型油层分别采用聚合物驱开采、注采系统调整与三次加密相结合等新的开发技术对策,为油田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有效调整途径.  相似文献   

5.
汪敏  胡浩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10):32-35,57
截至目前为止,大庆杏六中区存在3套井网、萨葡高等3个大油组,261口油水井。针对多套油组、多套井组、井网间开发层系相互交叉影响、注采关系复杂等特点,因此准确、客观的评价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将直接制约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分布预测,是油田调整挖潜措施的主要依据。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沉积相带图及射孔等资料,采用了一种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的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庆杏六中区。从井网、油组、油层、单砂体等四个层次对单砂体注采关系状况进行评价,并且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注采不完善的类型,简要的提出了几点完善注采关系的措施。该文提出的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的评价的方法客观性强、准确性高,对注采关系不完善区域的井网调整效果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喇萨杏油田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及调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喇萨杏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部分区块层系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针对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主要特点,研究建立了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适应性评价方法,对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确定了注采系统调整的主要方式,对典型区块的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调整可以归结为反九点面积井网、四点法面积井网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3种类型的调整模式. 高含水后期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可以取得较好的调整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0.9个百分点左右.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注采系统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后期多层砂岩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成方  齐春艳  杜庆龙 《石油学报》2006,27(Z1):133-136
针对多井网、多油层非均质砂岩油田油水井数多、井网间开发层系相互交叉、注采关系复杂的特点,如何及时、客观、准确评价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是高含水后期精细挖潜的技术保证。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单砂体注采关系因素分析,利用近年来大庆油田检查井资料及统计学方法,提出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标准统一、客观性强、准确程度高的特点,为多井网、多油层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及潜力评价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大庆油田区块调整、综合治理、措施井层优选中得到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项目针对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 ,各类油层水淹程度已经很高 ,挖潜难度加大 ,随着井网加密调整、注采系统调整、聚合物驱油面积不断扩大及油水井套损、异常高压井层等诸多开发问题 ,而原有的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及采油工艺配套挖潜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需要 ,必须应用最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动态开发资料 ,深入分析油田地下形势 ,研究油水分布规律和分层系井网注采关系及层系间井网互补关系 ,并通过大量的矿场实践 ,建立一套高含水后期科学、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模式 ,这对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 ,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9.
喇萨杏油田层系井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纵向上射孔层位跨度大,层数多,层间矛盾突出;二是平面上层系间开采对象交叉、注采井距大、多向水驱控制程度低。以萨北开发区北二东为例,于2008年开展井网优化调整技术研究与试验,充分利用现有井网资源,尽量不打井或少打井,通过层系井网优化重组及综合利用,提高三类油层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有效控制水驱产量递减;同时与三次采油井网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0.
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及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多油层、非均质严重,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储量占30%以上,这类油层不仅具有低渗透油层的特点,而且与中高渗透油层交互分布,开采及调整难度大.通过对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分布特点、开发现状及剩余油分布的分析,提出了与油层性质相结合、与剩余油分布相结合、与原井网布井方式相结合、与长远调整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二类油层上返时机及多套层系开发的特点,充分利用三次加密、三次采油相结合调整方式,三次加密井水驱调整与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发展和完善现有开发技术,选择合适的油层组合方式、井网井距及驱替方式,提高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的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做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评价单砂体注采完善程度的一种新方法;通过解剖典型区块,分析了不同沉积模式储层的注采完善程度;阐述了通过井网综合利用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做法及效果。实践表明:井网综合利用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应采取灵活调整的做法,既要坚持不打乱开发层系的原则,又要根据聚合物驱阶段性强的特点,灵活运用水驱高关井和低产能井挖掘聚驱注采不完善部位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2.
试验区PI 1-4油层属河流-三角洲相沉积,水淹严重且极不均匀,各沉积单元水淹状况与单元的油层发育、注采完善状况紧密相连。砂体发育决定了水淹厚度具有南北条带的一致性,并且西部水淹程度比东部高,油层纵向上呈多段水淹,高中水淹部位大部分集中在各沉积单元的底部。指出试验区内有6种剩余油分布,并总结出了井网加密后对水驱的认识,为进行三元复合驱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薄互层油藏注水地震监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注水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已被世界上许多油田所采用,但注水驱油效果的好坏在秀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注水动态的监控程度。本文借助于Gassmann方法就薄互层渍藏注水地震监测的可能性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砂岩孔隙率是决定注水地震监测成败的关键;砂岩孔隙率越高,越有利于注水地震监测的实施。对于不同的砂泥岩互层模型,只要砂岩孔隙率足够大,且砂岩总厚度足够大,利用地震方法进行注水动态监测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大量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采特征研究,揭示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规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特低渗透油藏会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采井间开启注水动态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或将开启与之成最小角度的注采井连线方向裂缝,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注采井无效循环,造成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很差。等值渗流阻力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面积驱替径向渗流转为裂缝线性侧向驱替平行流后可大大降低渗流阻力。由此提出了“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井网转换模式。井网模式的转换避免了注水动态裂缝导致的注入水无效循环,消除了动态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减小了渗流阻力,扩大了水驱波及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单井产能增加了一倍,平面波及系数提高了43.2%,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9.3%。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注水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不稳定注水是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原有成果主要从油藏特性、注水制度等方面研究。随着水驱程度日益深入、地下注采状况更为复杂,有必要全面研究不稳定注水增效机理。根据现场实践,结合水驱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主要从井网、注采关联出发的不稳定注水适应性分析。研究认为,应优先选择注采关联相对独立的井组、选择位于油层边部及井网相对不完善区井组、选择层间差异较大的井组实施不稳定注水。实践证明,考虑井网后的不稳定注水,现场实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以大庆杏树岗杏六中区储层为例,提出了建立油藏四维地质模型的方法。根据已有资料,完成构造模型和砂体模型建立。在砂体模型约束下,通过将不同时期侧井解释成果进行归类,以不同时期水庵侧井资料为条件,水庵动态分析结果为指导,采用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完成不同时期水庵地质模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水庵地质模型揭示了地下流体随开发过程的动态变化:总体上,研究区水庵状况由未水庵向中高水庵方向发展;不同区域水庵时期及程度均有差异,注入水水线推进方向和速度上的差异导致局部剩余油气分布差异。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油藏水庵特征,准确揭示了剩余油时空演化和分布特征,为油藏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拙。  相似文献   

17.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油水井注采连通关系和见效比例等关键信息难以量化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注采连通关系计算方法的融合与改进,提出了一种考虑井底流压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注采连通关系分析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油井产量变化规律,从而得到更符合生产实际的注采连通关系量化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井组配注模型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油田配注工作中注采见效关系与见效比例确定难、人工分析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了井组配注量的快速、准确计算。通过在新疆油田的实际应用,该模型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分析结果准确性显著提升。该研究可有效提高油田注采调配方案设计的效率与科学性,对于实现油田智能调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Reserving and flowing space of fracture-cave carbonate reservoir is a kind of large-scale Karst cave body, which is different with the space of normal sandstone reservoir or fracture-cave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which also displays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under normal seepage analysis methods during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The point that inflexion point of oil water rate with periodic oil production and inflexion point of oil water rate with water cut occur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used as technical evaluation index in waterflooding replacing oil method. Multiwell unit waterflooding can be classified as pushing oil, replacing oil, and displacing oil.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作为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典型油田,拥有储量巨大的致密油气资源。由于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采连通性差,油藏采收率普遍不高,亟需对油藏开发单元进行精细描述,以提高中—高含水期井组开发效果。以长庆油田Q011-35井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目的层长61砂体接触类型划分,采用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从平面和剖面综合评价井组水驱效果。结果表明:Q011-35井组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西北和正西方向发育高渗条带;剖面上,长$6^2_1$砂体较长$6^1_1$砂体水洗程度高,长$6^1_1$剩余油更富集,明确了砂体连通状态和注采对应关系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方法评价井间连通性的局限性,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精细评价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制定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多层砂岩油田水驱开发的合理注水压力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基于系统、信息与管制的观点,认为对于水驱多层砂岩油田系统来说,注水是系统主要控制因素,并且具有不可间断的连续性(周期注水是以注水量的平衡保证连续注入的效果)。由于注水压力的高低、注水量的多少所引起的地层中孔隙水压的大小与套管安危是密切相关的,于是人们注意并致力于合理注水压力的研究,寻求对油田系统的最佳控制。然而,由于人对水驱多层砂岩油田合理注水压力要领的理解与定义上的差别,实践表明其控制效果差别也很大。重新定义了油田合理注水压力,强调保证油田生产设备(套管)的安全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的重前提。同时根据对大庆油田驱开发过程中注水压力、原始地层压力与套管损坏速度关系研究。认为油田合理注水压力应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水平,低于原始地层压力不利于获得最大产液量,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容易导致套管损坏,从长远观点看更不于利于系统获得最大产液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