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水平井产能的五种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和现场数据定量地评价了水平段长度、油层厚度、渗透率各向异性、井筒数、油井位置和偏心距等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且预测的产能与实际的产能相接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水平井产能的五种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和现场数据定量地评价了水平段长度、油层厚度、渗透率各向异性、井筒数、油井位置和偏心距等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且预测的产能与实际的产能相接近。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视均质潜山油藏储量丰富,储集类型多样,呈现"低孔低渗"的物性特征,且具有大量的未动用或探明未开发储量,但是由于储集物性差异大,在多种作用的共同影响下有效储层难以形成,影响储层有效性,因此亟需找出影响储层品质、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本文在油藏渗流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视均质潜山油藏产能模型测试,建立视均质潜山油藏不...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分段射孔完井可在出水后封堵出水段,延长油井寿命,节约完井费用,应用前景广阔。综合考虑底水油藏边界的影响、孔眼间的相互干扰、污染带及孔眼对入流的影响、射孔段的变质量不规则管流等因素,耦合油藏渗流、近井筒入流及井筒管流,建立了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射开程度和水平段长度,产量增加,但增幅减小;增加射开段数,产量小幅增加;增加井筒直径,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分段射孔完井可在出水后封堵出水段,延长油井寿命,节约完井费用,应用前景广阔。综合考虑底水油藏边界的影响、孔眼间的相互干扰、污染带及孔眼对入流的影响、射孔段的变质量不规则管流等因素,耦合油藏渗流、近井筒入流及井筒管流,建立了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射开程度和水平段长度,产量增加,但增幅减小;增加射开段数,产量小幅增加;增加井筒直径,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编制的底水裂缝性油藏模型模拟底水驱潜山油藏,进行水平井合理深度的研究。采用不同深度的模型分别进行模拟,得出了不同水平井深度下该潜山油藏的生产指标。对比生产指标,分析结果产生原因,最终与实际相结合,得出所采用模型的合理水平井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模型较多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根据Joshi的方法将水平井三维渗流场处理为水平面和垂直面的两个平面流动,应用保角变换、势的叠加原理、镜像反映理论得到底水油藏水平井产量计算公式并对公式进行了各向异性校正,得到了新的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分析了水平井长度、地层各向异性和避水高度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现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评价、编制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庄海8断块馆陶油组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油藏工程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水平井产能最敏感因素,为水平井优化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明旺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63-65,138,139
针对牛心坨潜山油藏在直井注采开发方式下存在水窜严重、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分布研究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综合评价,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利用水平井重新构建油藏注采系统的二次开发思路,纵向上分段部署水平井,实现油藏立体开发。目前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油井产量是周围直井的2.5倍,水平注水井吸水指数是直井的4.3倍。  相似文献   

10.
乐安油田草古 1潜山底水缝洞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高效开发后 ,受底水暴性水淹影响 ,产量下滑严重 ,油藏综合开发效益日趋变差 ,针对这一问题 ,采取了对部分高含水潜力井实施氮气压水锥治理底水工艺措施 ,现场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对同类潜山灰岩油藏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乐安草古1潜山油藏是一个底水超稠油油藏,由于油水粘度比非常大,导致底水快速钻进,造成油井水淹,从而影响了注蒸气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对部分高含水潜力井实施水泥封堵底水及氮气压水锥的工艺措施,现场试验表明,该措施能降低油井产水量,提高生产效率,对同类潜山灰岩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段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基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效果.针对基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多,导致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为例,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识别裂缝发育段地质、地震、产能特征.结果表明,潜山内幕储层可划分为3类:酸性侵入岩、混合花岗岩为...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因素及产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原生生物活动影响和孔隙结构变化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产能评价的复杂性,评介了不同识别精度下产能评价所使用的技术方法。认为决定碳酸盐岩储层性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成岩前期生物活动影响和成岩后期孔隙结构变化,包括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产能评价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目标的评价期望,使用不同识别精度的技术方法,更有利于得到理想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立果  董斌  李冬梅 《油气井测试》2003,12(2):44-45,47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采用了适合各类井况的完井方式及相应的工艺技术方法,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轮南古潜山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藏,潜山相对高度为1000~1500m,面积为10000km^2,埋深为4100m,潜山主要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裂缝-溶洞系统;潜山周围斜坡由巨厚的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泥岩构成披覆盖层,但在潜山顶部有一个80km^2的区域为巨厚的三叠系含水砂岩所覆盖,形成古潜山的天窗区。由于天窗的存在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主要分布在潜山斜坡部位,而潜山的高部位为水区或含油水区;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油水界面是倾斜的,油气藏具有水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桩西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查明了桩西下古生界潜山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 并阐述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桩西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发育3类7种储集空间类型,即晶间孔、晶间溶 孔、溶蚀洞、角砾间洞、构造缝、层间缝、压溶缝;影响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运动、断裂、 岩性、火成岩侵入体以及剥蚀程度等。根据各储集空间的组合,储层划分为缝洞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及 微孔徽缝型3种类型;目前生产动态资料表明,缝洞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储层为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17.
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南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但溶蚀孔洞的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条件。根据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分析,论述了轮南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分布发育规律、孔洞充填特征及孔洞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分析了孔洞对储层的影响。认为孔洞的发育为轮南潜山油藏的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不仅形成孔洞型储层和洞穴型储层,而且发育的孔洞与裂缝相通,形成该地区重要的裂缝孔洞型储层。  相似文献   

18.
毛细钢管测压系统在渤深6潜山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深6潜山油藏埋藏深、温度高(〉170℃)的特点,引进了耐高温的毛细钢管测压系统,对渤深潜山油藏进行了多次试井,利用试井资料研究了油藏的地质特征,准确判断了油藏类型,弄清了井间连通状况,确定了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为合理高效开发渤深6潜山油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底水气藏储集层复杂多样,储集层中裂缝发育,导致气井出水,气藏开发效果差。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BTU碳酸盐岩气田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区地质特征,明确了裂缝发育特征,揭示了气井高产的有利因素。基于水体能量评估结果和储集层物性特征,细分丘滩体水侵储集层类型,评估不同类型气藏水侵风险。分析不同类型气井生产动态,总结气井出水动态特征和产量递减规律,结合国内外控水采气经验,从而提出不同水侵特征类型储集层高效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冀中坳陷隐蔽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发现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潜山油气藏形成与富集的良好地质条件,已发现了以任丘潜山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积极预探隐蔽的深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藏,又发现了牛东1超高温深潜山油气藏、长3古储古堵潜山内幕油气藏等多个隐蔽的富集高产潜山油气藏,展现出该领域的良好勘探前景。碳酸盐岩深潜山储层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储集物性好,且具有油气早期充注、长期充注和高压充注特点,成藏条件优越;潜山内幕存在多套储盖组合,可以形成多种源山接触方式,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与潜山内幕储层物性的耦合关系控制油气成藏。隐蔽的深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发现,主要得益于解放思想、精细研究、模式创新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