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控油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转换带是盆地演化中保持形变守恒而产生的调整构造,它不仅可以发育于伸展构造系统,也可以发育于走滑构造体系,在不同的构造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在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断层一般表现为压扭性质,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而在走滑构造体系中则往往表现为张性,封闭能力较差。应用构造转换带理论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真武、吴堡断裂带的研究认为,许庄、陈堡地区分别发育不同性质的构造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其中许庄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好,陈堡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差。这一认识较好地解释了这2个地区成藏条件的差异,也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再认识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含油气凹陷,近年的勘探对象逐渐向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区及深凹带岩性圈闭发展。在构造再认识基础上,处理好构造样式、地震资料以及钻井之间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这既是对以往钻井的重新思考,又是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深凹带古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的研究,可以举一反三,指导未知区的岩性油藏勘探,不失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思路。文章结合构造地质理论,通过研究高邮凹陷复杂断裂的构造样式,重构复杂资料区的解释方案,在高邮凹陷复杂断裂带和北斜坡地区取得了新的认识;通过对构造背景与岩性油藏关系的研究,指出了高邮凹陷深凹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研究油气成藏期的方法,并研究了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油气成藏时期。在苏北盆地应用中恢复三垛事件剥蚀量建立埋藏史,采用Easy%R。法模拟热史,采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埋藏史、热史联合标定了油气充注年代,认为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油气充注时间发生在43~37Ma。具有垛二段一期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真武-吴堡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及圈闭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旭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3):278-280,295
苏北盆地真武-吴堡断裂带的构造样式主要有主控断层呈左阶式排列、末端呈发散状、左阶式交错部位褶皱隆起、主控断层两侧发育羽状断层,这些构造样式是该断裂带在反转拉张沉降的同时又具有右行扭动而形成。依据地层构造形态、断层特点及其组合关系,可将该断裂带的圈闭类型归纳为4类,分别是屋脊式断鼻圈闭、顺向断层断鼻圈闭、地垒式断块圈闭和阶梯式断块圈闭。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北盆地发育了伸展、走滑、挤压、反转等多种构造样式,不同构造样式发育在盆地的不同部位。伸展构造样式主要有掀斜断块、滑动断阶、潜山披覆、重力背形等四类次级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走滑断层;挤压构造样式主要是中、古生界构造层中的逆冲推覆构造和中、新生界的褶皱构造;反转构造样式可以分为仪征期的区域负反转、吴堡期的局部正反转和三垛期的区域正反转。构造样式的发育与烃源岩、油气成藏和含油气系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近几年油气勘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重新认识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总结油气分布特点和油气聚集规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根据地层压力、泥岩孔隙度及地层水资料、油源对比和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包括高压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通过对该区压力封闭层的分布研究得知:压力封闭层对该区油气运移起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压力封闭模式控制不同的油气分布类型。该地区地层水的变化规律能有效地反映地层保存条件的差异,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对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进行了细分,并研究了其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以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为主,溶蚀孔发育,喉道分布不均匀,局部孔喉很发育,甚至呈蜂窝状或管状,是比较好的储集层段,但其它部位又存在岩性致密、孔隙度小、喉道细,连通性较差的情况。岩性、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该区孔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二次运移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金湖凹陷是苏北盆地第二大产油凹陷,但各区带油气富集程度分布不均。分析表明,油气二次运移对油气富集程度有较大影响。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驱动力为水动力和浮力两类认识,通过对凹陷油田水性质、地下古水流形式和地层流体压力系统特征分析,排除了水动力是油气二次运移的主动力;依据油水界面张力、孔喉半径和润湿角等参数,计算了阜宁组输导层在关键时刻的毛细管阻力并与浮力相比较,得出二级构造带油气侧向二次运移的驱动临界条件,发现油相连续长度远小于含油带宽度,且临界油相长度小的地区油气较富集(反之,则较贫)。因此认为油相静浮力为本区油气二次运移的主动力,并由此指出凹陷油气二次运移方向与有利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9.
南部断阶带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边界构造带,由吴堡断阶带和真武断阶带两个部分组成,具有复杂的构造作用过程和构造样式。在南部断阶带几何学特征研究基础上,以应力-应变分析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法反演所得的伸展率进行横向对比,明确高邮凹陷各时期的优势伸展方位,从而分析南部断阶带的构造作用及其对构造样式的控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优势伸展方位经历了NW向(K2t2-E2d),NS向(E2s)和NW向(Ny-Qd)的变化过程,首次从定量角度深入认识了高邮凹陷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由于不同时期优势伸展方位与断阶带呈不同角度斜交,吴堡断阶带经历了纯伸展、右行走滑-伸展与纯伸展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平面斜交式和剖面马尾状的简单断层组合样式;真武断阶带经历了左行走滑-伸展、右行走滑-伸展和左行走滑-伸展3期构造作用,形成了平面网格式与剖面复式马尾状的复杂断层组合样式。伸展速率与走滑速率研究表明,断阶带伸展与走滑作用主要发生在阜宁组、戴南组和三垛组,多期次的走滑-伸展作用是南部断阶带构造样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层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断层所切层位,将高邮凹陷内断层分为3种类型:I型至少切割中、下构造层;II型切割中、上构造层;III型切割下构造层.凹陷不同部位断层组合形式具有明显差异,凹陷边界断层主要以铲式扇为特征,内部以次级地堑、地垒式低幅度凸起和箕状半地堑等为特征.不同时期断层的活动性和构造样式是凹陷构造演化的反映:泰州组-阜一段沉积时期,凹陷向NNW方向坳陷伸展,断层规模和数量较小;阜二段-阜四段沉积时期继承前期伸展方向断陷伸展,凹陷南部边界断层开始强烈活动;戴南组-三垛组沉积时期,逐渐转化为NNW-SSE方向双向伸展断陷活动阶段;盐城组沉积以来,进入整体坳陷阶段,大规模断裂活动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11.
基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一岩性油藏断层现今与成藏期垂向正应力研究,分析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高邮凹陷主要断层一岩性复合油藏现今断层正应力分布在13.825.0 MPa,断层垂向封闭性正应力临界值为13.8 M Pa,成藏期正应力分布于8.920.2 MPa,多数控藏断层成藏期开启作为输导通道,现今封闭成为遮挡条件,但偶有例外,邵深1油藏控藏断层成藏期与现今皆封闭,此类油藏极有可能自生自储。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火成岩发育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盆地作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张性盆地之一,其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新生代以来火成岩多为基性喷发岩和浅成侵入岩,具有时代越新,越偏碱性的特点,说明了岩浆源较深、拉张作用导致的深大断裂活动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是板块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区域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火成岩特征和演化的分析,可以研究构造运动的强弱和对构造圈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段盐上层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车坳陷中段新生界底部发育较厚的库姆格列木群(E1-2km)膏盐岩层,导致盐上层形成复杂的构造变形。依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了库车坳陷中段盐上层的构造变形特征,认为盐上层构造变形可以分为收缩构造与盐岩底辟构造两种类型。收缩构造包括薄皮褶皱与逆冲断层两类,盐岩层构成薄皮收缩构造的滑脱层;盐岩底辟构造包括隐刺穿底辟和刺穿底辟,系盐岩层顺层流动造成局部加厚和刺穿现象。盐岩底辟构造在吉迪克组(N1j)沉积时期即开始发育,并经历了中新世以上覆地层差异压力作用为主导的盐岩底辟以及上新世-第四纪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导的盐岩底辟两个阶段。收缩构造主要是在库车组(N2k)与西域组(Q1x)沉积期开始发育的,形成滑脱褶皱变形,并在褶皱翼部发育破冲断层。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古近系-上白垩统的岩石热导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北盆地多口钻井岩心样品的热导率数据,按岩性、深度、孔隙度和孔隙流体进行了统计分析.古近系-上白垩统岩石的热导率总体呈正态分布,平均为2.102Wm-1K-1,岩石的热导率和岩性密切相关,砂岩的热导率普遍高于泥岩.岩石的热导率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很难用统一的函数来描述其变化关系.热导率和孔隙度显示出很好的相关性,总...  相似文献   

15.
在苏北盆地构造体系中,存在着逆断层、雁行状排列的断鼻断块群、凹陷主控断层两侧的羽状断层、主控断层的左阶式错位排列及区域北西向延伸的构造带等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是由于不同级别的断层右行压扭和相应块体的旋转扭动而形成的,对盆地的油气生成、聚集和圈闭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分析,认为应加强对北西向正向带与凹陷叠加地区、断鼻断块群、主控断层右行左阶交错部位的评价和勘探。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天然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北盆地地下水矿化度、各主要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以及水型变化分析研究中,发现地下水矿化度的不断增高,与各主要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关系,水型也由单一的NaHCO3型,变为多种水型。这些变化是地表淡水淋滤交替作用与深埋封存水的变质作用和脱硫作用的综合结果。通过对黄桥、刘庄和盐城等气藏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天然气藏的地层水具有矿化度高,变质系数低,水型好的特点。总结其规律,对天然气藏成藏条件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迈陈凹陷东部构造演化及其对构造样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将迈陈凹陷新生界自下而上划分为长流组一流沙港组、涠洲组和新近系—第四系3个构造层,分别对应凹陷的陆相断陷、断拗过渡和海相拗陷3个构造演化阶段.这3个演化阶段之间的转变导致了凹陷构造格局的2次转变:始新世末期盆地构造格局由北东向转为近东西向;古近纪末期盆地整体抬升剥蚀,由断陷转变为区域拗陷.下部构造层区域应力以纯拉张为主,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中部构造层区域应力场以拉张-走滑为主,主要发育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上部构造层断裂发育较少或不发育.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扭动构造油气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构造圈闭的成因与区域性伸展一走滑作用有关,按成因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①凹陷及斜坡地区所形成的断鼻、断块群;②扭动断裂带伴生的张性断块;③扭动断裂带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④以伸展作用为主的断阶带复杂断块。扭动构造对苏北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图1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