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方向及砂体展布方向不明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重矿物组合和砂岩轻矿物,砂地比等厚线等方法对长2油层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属曲流河三角洲相中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其中以泥岩和细砂岩为主,重矿物主要为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白钛矿和榍石等,主要物源来自研究区的NE方向。对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方向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方向及砂体展布方向不明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重矿物组合和砂岩轻矿物,砂地比等厚线等方法对长2油层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属曲流河三角洲相中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其中以泥岩和细砂岩为主,重矿物主要为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白钛矿和榍石等,主要物源来自研究区的NE方向。对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方向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源分析是盆地沉积相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物源分析的方法有: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孢粉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根据碎屑岩类分析法、重矿物法和地球化学法等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来自北东方向,其母岩类型主要为片麻岩,且长6沉积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源分析是盆地沉积相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目前物源分析的方法有: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孢粉分析法、沉积法、裂变径迹法、地球化学法和同位素法等。根据碎屑岩类分析法、重矿物法和地球化学法等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来自北东方向,其母岩类型主要为片麻岩,且长6沉积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三叠系物源认识对油气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井下采样,室内分析化验对比研究,发现西部环县地区与六盘山盆地、河西走廊地区延长组有着相似的重矿物组合,砂岩骨架组分普遍有较高的石英含量,稀土、微量元素特征也较为相似,具有属同一沉积体系的特征,花岗岩类是环县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要物源之一。认为现今概念的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与六盘山盆地及走廊地区不具明显的分割性,盆地很可能向西开口延伸。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三岔地区是多油层叠合的含油富集区,但区块开发程度低,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未能取得较大的突破。物源分析基于长8油层组三角洲沉积体系,对区内轻矿物组分、碎屑岩特征、重矿物特征、石英阴极发光及粒度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演武-三岔地区主要受到西南部物源控制和影响,其母岩来自于西南部陇西古陆及南部秦岭的变质岩和酸性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利用砂岩碎屑颗粒类型、重矿物组合、石英阴极发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以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等物源分析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长3、长4 5、长8段沉积期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姬塬、白豹地区砂体物源来源于盆地北缘古陆,为三角洲体系向南延伸部分。其中姬塬地区砂体属于盆地北缘安边三角洲组成部分,延伸方向是由北向南或北北东向南南西方向,白豹地区砂体为靖边-吴旗三角洲砂体向南延伸部分,两个三角洲延伸部分之间有叠置区。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区存在2个物源方向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上三叠统长7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威  文志刚 《岩性油气藏》2012,(6):101-105,120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7油层组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致密砂岩型岩性油气藏的成藏富集机理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从烃源岩、沉积相、储集层及构造特征等方面入手,总结了该区长7油层组油气藏分布特征和规律,并分析了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马岭地区长7油层组主要为岩性油气藏,深湖浊积岩为主要沉积类型,油气富集主要受烃源岩、沉积相及储层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物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源分析是沉积相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的沉积体系主要以南北向展布为主,以盆地为主体的相关研究强调北部物源区的作用,因此,盆地西缘的物源认识相对较薄弱.主要运用沉积岩石方法,包括岩石学成分、重矿物组合、古水流方向、特征矿物、阴极发光等资料,结合砂岩厚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沉...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 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9 油层组沉积时期陇东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源供给区。物源分析是研究长9 油层组三角洲发育 特征的基础,也是对砂体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依据。通过石英含量相对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石英阴极 发光分析、岩屑组分分析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发现,陇东地区同时受西南、西北、南部及东北等多个方向物 源的影响和控制,其中主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西南部,次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西南 部主物源母岩为祁连构造带的中-高级变质岩与火山岩,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次要物源分别来自南秦岭 构造带、阿拉善古陆和阴山古陆的花岗岩及低-中级变质岩,以上几个方向的物源在元城-华池-马家 砭-太白一带交汇。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俊  李红  雷川 《岩性油气藏》2013,25(1):69-7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 6 储层物性差,成岩作用复杂,进而引起非均质性强和渗透率低等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认为:该区储集砂体由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砂岩组成;储层以发育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交代作用等;成岩演化阶段已到达中成岩 A 期;长 6 储层成岩作用为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长 6 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为该区的油气勘探和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勘探在战略接替层系长,获得了新发现,为此综合分析长,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及成藏组合,探讨其勘探潜力.长9顶、底发育了2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4.36%),成熟度适中(Ro值为0.66%~1.01%),正处于生油高峰阶段,总资源量约4.02×108t,有较强的供烃能力;储集条件较好,存在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主的成片砂带,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孔隙,储集性能较好.长9发育了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武和上生下储式3种成藏组合类型,其中,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以长9暗色泥岩或油页岩为烃源岩,以长9自身的砂岩为储集层,勘探潜力最好.图5表2参19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曲线等分析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61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储集空间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控制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胡尖山油田长61储层岩性主要为极细-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片状和弯片状喉道为主要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15.
姬塬地区长9 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 油层组展示了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对其成藏机制方面的研究却相对 薄弱,成为制约勘探的难题。该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成藏地质学和沉积学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探讨了油 气来源、运移、运移动力、运聚方式等问题。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9 油层组原油来源于上部长7 油层组 的优质烃源岩;长7 烃源岩生烃增压产生的异常高压、长7 与长9 油层组过剩压力差是长7 烃类向长9 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纵向叠置、横向上连片的砂体和区域性构造活动形成的裂缝为沟通长7 优质烃源 岩和长9 油层组储层的优势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