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观测系统采样均匀性对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的空间连续性、均衡性,以及对后续资料处理(叠前偏移)和综合解释至关重要。在此提出应用三维观测系统均匀性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三维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和炮检点分布均匀情况,从整体上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系统的资料采样均匀性差异,使三维观测系统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中炮检距均匀分布一直是野外地震采集设计的目标,炮检距分布对速度分析和叠加成像精度都有很大影响。目前人们对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属性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手段是炮检距分布属性图。本文将炮检距分布与覆盖次数和最大炮检距联系起来,提出了定量化分析公式和非均匀性系数的新概念,用以描述每一个面元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状况。通过对四种不同类型束状观测系统和四种不同横纵比正交观测系统的炮检距非均匀性系数分析,定量地推断出炮检距相对最为均匀的观测系统,为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中炮检距均匀分布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尝试从定量角度评价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属性的优劣,尤其充分考虑纵横向属性的均匀性。创新提出了观测系统均匀因子、方位角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等概念和表达关系式,并指出了其地球物理意义。将均匀因子、新横纵比、有效覆盖次数与最大炮检距一起根据其对观测系统属性的贡献度建立了综合表述观测系统属性的总体评价定量表达式,并给出了算例。算例结果表明,从均匀性、方位角、覆盖次数以及最大炮检距等方面总体定量评价的数学公式,在以后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可以直接定量计算不同观测系统的属性及属性总体评价值,方法简单,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面元内覆盖次数、炮检距分布和方位角分布等直接影响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若相邻面元内覆盖次数相同、炮检距分布不均匀,则面元内的叠加振幅就存在差异。目前对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的分析多以定性分析图表示,本文在借鉴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均值、方差及加权因子概念,改进了三维观测系统炮检距均匀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该改进方法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对炮检距均匀性的影响,还通过模型正演评估了观测系统参数对叠加成像剖面的振幅和频率均匀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炮检距均匀性与振幅或频率均匀性吻合较好,因此本文改进方法能有效分析和评价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面元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是三维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面元属性。本文用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定量评价面元内的炮检距分布均匀程度,进而分析对造成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影响。通过计算不同参数观测系统的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发现炮线距(纵向滚动距)、横向滚动距对采集脚印周期性影响较大,道间距、炮间距对其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维束线观测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实际数据驱动的面元属性量化分析方法,在实际的CMP道集数据上统计时-空变的覆盖次数图及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针对BGP海外A区块三维地震数据的特点,采用量化方式研究了观测系统中的脚印现象及其在叠加剖面中的表现,表明采集脚印图像与理论分析、模型正演相吻合;面元属性的空间变化对地震数据的成像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认识采集脚印的分布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试验参数,优化处理流程,改善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火成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品质一直以来不能满足勘探的需要。近年来江苏油田加强了在火成岩发育区的方法设计、野外试验以及处理技术研究。在观测系统设计上,通过对火成岩发育范围的识别,根据模型正演及采集参数分析,针对火成岩的分布范围合理设计采集方案。在野外采集中,通过详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采集试验及严格施工,确保采集质量。在高精度三维实施区块中,火成岩发育区的地震资料品质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道检距的大小决定着空间采样频率的高低,也影响到地震资料中的假频问题。模拟实验和生产资料表明:大炮检距有利于复杂盖层或高阻抗吸收层情况下的地震资料成像;因地制宜地灵活选择震源及激发方式可以获取更宽、更高频的地震信号;观测系统设计应重视地震波场的连续性,面积观测系统是替代对称采样观测系统的较理想方式。随着勘探对象隐蔽性的增加以及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今后的地震资料采集必然会向高密度、小道距、单检波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种优化的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带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所用的观测系统包括陆上和水上两种,涉及两种观测系统过渡的问题。通常陆上采用接收道数多激发炮点少的观测系统,水上则使用接收道数少激发炮点多的观测系统,理论上水上和陆上的观测系统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实际上由于陆上放炮时,要求水上的排列数与陆上的相同而很难实现。为此,在理论设计的无缝连接观测系统基础上,根据炮检互换原理,提出了一种优化的适合过渡带施工特点的观测系统。应用实例表明,优化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不仅解决了实际施工中水上排列不足而陆上排列闲置的问题,实现了陆上和水上观测系统的无缝隙连接,而且同时保证了水上和陆上地震资料属性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震采集设计方法随着千道数字地震仪器的广泛使用 ,而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观测方法。目前多台地震仪器同步接收技术已经可以保证地震采集接收使用的道数不会受到限制 ,使地震采集设计方案正逐步向采集接收道数较大的宽三维或全三维方向发展。但是三维地震采集的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选择既经济有效又适合工区地质任务要求的观测系统一直是设计者关心的问题。从研究观测系统的基本属性出发 ,提供了选择观测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规划设计软件系统主要用于三维地震勘探规划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用户利用它能以人机交互方式,选择和设计出最佳方案的三维观测系统,达到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的目的。该软件系统包括采集参数设计、观测系统设计和地面施工设计等三大功能,以微机(486以上)为硬件平台,采用中文菜单及提示,具有操作简便、功能较全和实用性强等优点,很适合野外操作人员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地震采集方案的优化设计是地震数据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地震数据互相关相似性的采集方案优化是以生产和试验数据为基础,模拟处理各种采集方案成果,计算成果数据与目标数据的相似系数,通过相似系数分析资料品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资料品质、优化方案和采集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定性分析的误差,能够为选择优化的采集方案提供较好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海陆过渡带三维勘探项目的野外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常规的线性动校正或直接核对炮点的方法来检查单炮是否发生偏移,但是,这种监控手段工作效率低下且监控质量得不到保证。介绍了一种基于最小偏移距分选的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监控方法,基本原理是:将初至拉平,观察是否存在初至起跳异常,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炮点偏移。在沙特Berri工区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首先在放炮时采用GPS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监控软件界面上监测炮点偏移情况,初步控制炮点误差;然后利用基于最小偏移距分选方法对地震数据采集质量进行监控,并对炮点和检波点偏移误差进行分析和检查。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精确地检查炮点和检波点偏移情况,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球物理模型正演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川盆地大邑地区复杂的地下构造,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正演模型,利用射线追踪正演及全波场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分析,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三维观测系统的优化选择,进而讨论了采集方法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观测系统,能极大地改善剖面的品质和提高地下复杂地质体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5.
野外地震采集是地震工作的源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是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的保障,又关乎到勘探成本。随着地震勘探程度不断深入并向开发延伸,对地震资料提出满足叠前成像、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等技术应用的需求,使人们对采集方案优化提出了新的目标。阐述了面向叠前成像与储层预测的地震采集设计的技术理念和方法,从地下地质特征、地表吸收衰减、岩石物性分析入手,提取目标区地球物理参数,针对具体地震勘探任务和地质目标,以叠前成像和储层预测的技术需求为指导,优选观测系统面元、覆盖次数、炮道密度、线距等关键参数,优化地震勘探采集设计,为开展叠前成像和储层预测提供更为有效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需要海量地震采集设备;在地震采集设备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或者地震接收成本较高而激发成本相对较低情况下,适于采用“以炮代道”地震采集方式对原设计地震采集排列片做观测系统变换。观测系统变换的前提条件是两种观测系统构建的十字子集相同,以保证面元属性一致,从而达到预期的勘探目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推拉式观测系统和大十字观测系统均可方便地完成等效子集的构建,实现以炮代道的精确变换,研究这两种观测系统是分析和设计复杂的以炮代道观测系统变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覆盖次数、面元尺寸、炮检距、炮排关系等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既决定了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采集成本.根据TH地区地质特点,对溶洞型储层进行了三维正演模拟;结合该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面元、覆盖次数、炮检距对溶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面元尺寸主要影响串珠的横向分辨率,该区面元边长以15m~30m为宜; ②覆盖次数主要影响剖面能量强弱及信噪比,对溶洞的成像分辨率影响很小,该区宜选取140~180次(实际采集中的352次覆盖略显偏大); ③炮检距越大,速度谱能量团越收敛,综合考虑仪器接收道数和排列长度,该区最大炮检距约为6000m即能满足速度分析和成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攻关试验过程中,首次在国内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双井微测井调查虚反射界面技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