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混合气体(Ar+N2)保护钨极氩孤焊条件下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以及采用化学浸泡法获得接头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保护气体中N2含量的增加,接头中奥氏体含量不断增多,铁素体相的晶粒尺寸随之减小,在不同Cl^-质量浓度条件下,接头的腐蚀失重率逐渐降低。腐蚀形貌观察显示,在质量分数为6%的FeCl3加质量分数为25%Ha和H2O腐蚀条件下,接头试样发生了点蚀现象,随着保护气体中N2含量的增加,接头腐蚀坑的数量逐渐减少,腐蚀面积不断变小,接头的耐腐蚀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2.
杨清  谢树军 《焊管》2012,35(12):25-28
为了研究国产A790 S31803双相不锈钢管焊件在特殊油气田气体组分中的耐腐蚀性能,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拉伸和弯曲试验。测定了火焰校正后的铁素体含量,在模拟高温高压CO2点蚀、CO2和H2S应力腐蚀等环境下,参照ASTM G48和ASTM G39等标Φ对焊接接头进行了耐腐蚀性试验,通过目测、着色探伤、渗透检测、显微组织观察等检测,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746 MPa,屈服强度为450 MPa;铁素体和奥氏体相比例接近1∶1;腐蚀后经检测没有发现腐蚀缺陷,失重没有超标,腐蚀速率低,耐腐蚀性能良好,试验结果达到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O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碳酸钾设备,焊接时易产生热裂纹,生产中氯化物介质引起焊接接头产生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裂纹等缺陷。通过对焊接接头采用超低碳焊接材料,改进焊接工艺,焊后采取退火消应力处理、稳定化处理、钝化处理等措施,提高了碳酸钾不锈钢设备的焊接接头耐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9Cr-1Mo钢模拟粗晶区回火后性能的研究,确定了该钢合适的焊后回火参数P值的范围,并通过实际焊接证明,其所确定的回火参数P值能满足接头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具有TRIP效应19Cr经济型双相不锈钢,采用不同激光功率的激光自熔焊开展了焊接对比试验,并对焊缝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焊缝正面宏观外貌的平整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激光功率为1 000 W、1 050 W和1 100 W时焊缝成形较好;在焊缝处奥氏体相含量相对于母材含量较少,奥氏体含量的变化随着激光功率的变化先减少再增加,激光功率为1 000 W时,焊缝处奥氏体含量最少;激光功率为700 W、1 000 W和1 300 W时焊缝处的平均硬度值为220HV0.1,母材处的平均硬度值为370HV0.1;激光功率为500 W、1 000 W 和1 300 W的焊接接头电化学测试中,1 000 W的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低,点蚀电位最高。研究表明,激光功率为1 000 W焊接时,19Cr双相不锈钢焊缝成形性最好,焊缝处显微硬度最低,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埋弧焊填充的焊接工艺,对2295双相不锈钢钢管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适当的焊丝并控制热输入和层间温度,2205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焊接所得焊接接头金相组织为铁素体 奥氏体双相组织,其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敏  张翔  张恩华  孟强 《焊管》2012,(7):9-13
对相同热处理工艺的低碳调质钢15MnNiCrMoV与马氏体不锈钢1Cr13的异质钢焊接接头在体积分数分别为10%HCl,10%H2SO4和4%H2S的三种腐蚀介质中均匀浸泡,测试此异质钢焊接接头的耐腐蚀能力。均匀浸泡温度保持在35℃,腐蚀时间根据试验中的具体腐蚀情况而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腐蚀环境中,焊接接头耐蚀性均较差,且在三种腐蚀环境中异质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耐蚀性均比焊缝处耐蚀性低;在体积分数为10%的HCl溶液中,1Cr13钢一侧热影响区的腐蚀程度要比15MnNiCrMoV钢一侧热影响区严重,而在体积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和体积分数为4%的H2S溶液中,15MnNiCrMoV钢一侧热影响区的腐蚀程度比1Cr13钢一侧热影响区严重。  相似文献   

8.
采用钨极氩弧焊根焊、热焊、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的方式,以不同的热输入进行双相不锈钢S31803管材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微观组织、相比例和耐点蚀能力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区域奥氏体组织的形状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焊缝区域铁素体含量减少,韧性提高,耐点蚀性能提升;合适的热输入能够实现对铁素体和奥氏体相比例的控制,得到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对于双相不锈钢焊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晶间腐蚀实验等测试方法对采用760℃×2h、800℃×2h和未热处理3种焊后热处理工艺的P91+TP347H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接头晶间腐蚀现象更为严重;760℃×2h、800℃×2h焊后热处理下接头具有较高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相比之下,760℃的热处理温度更能提高接头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热煨弯管制作过程中回火温度对X70直缝埋弧焊管焊缝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热处理试验,并对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及金相分析,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X70焊管焊缝热影响区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采表明,采用500~550℃回火处理时,弯管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和强度匹配最佳;采用570~600℃回火处理时,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韧性迅速恶化,已不适宜用作油气输送管线用管。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目前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点蚀、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不锈钢焊接接头腐蚀行为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不锈钢焊接接头腐蚀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焊接复杂的温度场及较高的热输入,使不锈钢焊接接头中σ相,Cr23C6,Cr7C3和Cr2N等化合物析出,造成了组织中Cr和Mo等元素的不均匀分布。指出,减少热输入、增大冷速、加入合金元素以及焊后热处理等可以抑制化合物的析出,减少已经存在的析出相及降低元素的不均匀分布现象,从而提高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耐蚀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浸泡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22Cr双相不锈钢的腐蚀特性,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22Cr双相不锈钢在试验环境下具有优良的耐点蚀特性,但随着温度升高其自腐蚀倾向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浸泡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22Cr双相不锈钢在油田地面环境下的缝隙腐蚀状况,并结合当地地面状况进行不同温度的缝隙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2Cr双相不锈钢的缝隙腐蚀程度增大,自腐蚀和缝隙腐蚀倾向增大,耐缝隙腐蚀性能下降。电化学阻抗谱在不同的温度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浸泡和电化学腐蚀测试技术,研究分别采用ER316L和ER309L焊丝作为过渡层填充材料焊接获得的304L/SA516Gr70不锈钢复合板接头的耐点蚀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接头在质量分数5%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10%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都很小,未发生明显的点蚀现象。在质量分数15%FeCl3溶液中,ER316L接头的腐蚀速率要小于ER309L接头,且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腐蚀坑大小也明显小于ER309L接头。室温下,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几种接头和304L母材的自腐蚀电流大小顺序依次为:ER309L接头>ER316L接头>304L母材,两种接头的耐点蚀性能只略低于304L母材,能够满足工程结构对复合板接头的耐蚀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油田超深超高压高温油气井腐蚀环境,研究超级15Cr马氏体不锈钢管材抗均匀腐蚀、点蚀、应力腐蚀开裂(SCC)及酸化液腐蚀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井深的增加,超级15Cr马氏体不锈钢的均匀腐蚀速率逐渐增大,且气相的均匀腐蚀速率要大于液相的腐蚀速率,但不论在液相还是在气相腐蚀条件下,均匀腐蚀速率均远小于0.1 mm/a;由于超级15Cr马氏体不锈钢有较高的Mo、Ni含量,在模拟腐蚀环境中未出现明显点蚀现象,具有良好的抗SCC性能;循环酸化腐蚀试验后试样管体和接箍部分没有出现点蚀、缝隙腐蚀等局部腐蚀迹象。通过经济性分析并综合考虑其抗腐蚀性能及油气井的经济性寿命,超级15Cr马氏体不锈钢可以作为超深超高压高温油气井油管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6.
苯酚装置精制塔第二冷凝器投用后,管束材质先后使用过多种材料,均发生泄漏。对失效不锈钢换热管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分析显示材料的元素含量和组织均正常,从宏观形貌和电镜观察发现管柬内表面流体一侧出现明显的海绵蜂窝孔面,此形貌是空蚀的典型特征。通过分析换热管内物料操作压力与温度发现物料存在汽化现象,沸腾产生的气泡使得管柬局部...  相似文献   

17.
凝汽器用不锈钢焊管的应力腐蚀开裂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凌宇 《焊管》2006,29(1):68-72
简述了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及汽轮机凝汽器用不锈钢焊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应力腐蚀开裂的条件,指出金属材料的拉应力是产生应力腐蚀开裂的必要条件.针对凝汽器用不锈钢焊管产生应力腐蚀开裂问题提出了抑制和防范措施,即降低金属材料拉伸应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介质环境的控制和对钢管的定期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