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ERP应用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中国还不是世界制造强国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但并不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从数字上看,我国制造业名列世界第4位,仅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这的确值得骄傲与自豪,说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是否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工业经济强国了呢?我的回答是任重道远。不可否认,由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上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全球制造业正在向中国内地转移,中国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趋势,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目前只是…  相似文献   

2.
对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来说,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尽管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低度化、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等使装备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东北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技术结构完整均衡,有吸引国际国内投资的优势,一些企业在国内处于排头兵地位,在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上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东北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快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空间,努力建设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1.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国内经济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的8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也有一些国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国家之一,根据目前整个世界经济来排队,中国制造的能力仅次于美国、日本、德  相似文献   

4.
<正>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工业和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瞩目的焦点。专程赶到沈阳参加“中国首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世界著名企业都对“中国制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日本三洋重工、韩国大字机械等1 4家世界500强企业派出强大的代表团与会。通用电  相似文献   

6.
芝加哥国际制造技术(机床)展览会(IMTS)是世界制造业中久负盛名的国际盛会,展会上汇聚了当今制造领域的顶尖技术和产品。2010年笔者亲历展会现场,对国际数控系统的最新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数控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专题研讨班日前在上海市委党校开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推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工作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苗圩指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但与世界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复苏和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同时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提高设计效率和研发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相似文献   

10.
《机械》2015,(6)
<正>据报道,《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国际装备制造企业的困境,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日子好过许多。现在的重要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化危为机,迈进世界装备业的第一方阵。一直以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受困于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水平有限、自身品牌含金量不够等因素,难以进行大的发展,但随着中央对装备制造业的日益重视和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再次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制造业的五大变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产品市场,必须认识和把握世界制造业市场的变化。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国际制造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实体制造向“虚拟制造”转变由实体制造向“虚拟制造”转变是国际制造业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产生的显著变化。虚拟制造只有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虚拟制造凭借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和无形资产去整合别人的资源、别人的力量,以其独有的核心能力进行整体策划或资源调配,就能实现其战略构想。如美国著名的耐克公司:自己只生产耐克鞋关键的气垫系统,其余全由外部加工制造…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最终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指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制造。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复苏和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同时制造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提高设计效率和研发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快速推出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主要瓶颈。制造行业需要新的设计动力产品是制造业企业的价值源泉,而产品创新设计/制造则是他们所有工作的中心。工程模拟仿真以及汽车、飞机、医疗设备、桥梁、消费类电子等领域的制造企业,毫不例外地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中大量采用CAD/CAM/EDA等工具来进行建模和…  相似文献   

15.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根本路径。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产品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变了传统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正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制造业+数字技术"论坛于2017年12月8日在南京市国际青年会议酒店,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共同举办。论坛聚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主题,围绕数字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际应用及发展趋势,如何帮助我国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如何支持产品创新,以及如何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正确引导制造行业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床制造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产品门类齐全、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紧紧抓住世界机床制造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加速发展数控机床.使中国机床制造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有力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中国机床市场容量的不断攀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的地位.在拉动中国机床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吸引来众多国际知名机床制造厂商.  相似文献   

18.
CIMT’97主要展品的技术特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是国际机床界和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一件盛事。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97)又一次荟萃了国内、外各机床厂及相关配套件厂和工具厂的精华,既可看到一些名牌企业享有盛名的产品,也会发现一些脱颖而出的新秀企业所展示的精品。从展览会上我们能深刻地领会到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动向,也能生动地观察到琳琅满目的新产品和新结构。从中既反映了丰富多采的世界先进实用制造技术和最新制造技术,也展示了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通过“三大战役”在增强开发能力和竞争实力方面所取得的可喜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打造"印度制造"的国际地位,最近印度政府打算推出降低零部件进口关税的政策,从而将印度打造成像中国一样的世界制造工厂。2014年9月,印度政府开始推出"印度制造"的发展战略,目的是通过消除官僚作风、简政放权、减少各种审批手续以及清理各种投资障碍等,把印度打造成像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9月19日,北京发那科总经理景喜瑞先生出席2016上海国际轴承峰会,针对"要实现智能制造,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轴承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行业,未来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等峰会议题,景总做了深入的演讲解读,简要分析了中、德、美三国制造业战略的异同,并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