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乔亚 《建筑施工》2010,32(4):273-274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铁西站配套结构由疏散口和风井构成,其基坑形式为横截面较小、深度大的深筒型结构。针对大基坑中深嵌筒型小基坑的特点,介绍了深筒型基坑的围护支撑、基坑降水、土方开挖等施工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基坑安全,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建设项目体量大、建设密度高,各项目基坑单体开挖面积大、深度深,且相邻基坑距离较近,为该区域内基坑群的安全施工带来较多风险。立足于政府层面,针对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特点,通过编制总控计划、制定风险跟踪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审批审查制度,建立起基坑群施工风险管理模式,并运用项目实例,对该模式进行详细阐述,为相关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虹桥阿里巴巴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介绍软土地区相邻超深超大基坑同步开挖条件下的基坑围护设计关键技术。该项目基坑面积大(22 925 m~2),开挖深(15. 05~18.55 m),紧邻同步开挖的虹桥能源站项目深大基坑(21 300 m~2,15~20 m),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工程地质条件差。通过采用分坑开挖方案,在两个基坑之间形成隔离墙。结合理论计算与现场监测,对基坑围护变形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阐释了分坑开挖方案中隔离墙及坑内加固对控制基坑变形的有利作用。分坑开挖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相邻深大基坑同步施工的影响,控制了基坑围护变形,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本工程的设计方法及监测数据,可为今后软土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陶金 《建筑施工》2010,32(3):187-190
针对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中京沪高速铁路虹桥站(地铁西站)超大深基坑工程中大坑套小坑、坑连坑的难点与特点,综合采取了分层基坑围护设计、分级基坑降水、基坑开挖的施工技术,并对相邻基坑的挖土与结构施工工况进行了合理的穿插与控制,确保了超大型深基坑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朱旭东  周振 《建筑施工》2010,32(4):275-277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中的地铁西站、高铁区域,基坑面积大,挖土深度深,通过典型区域的抽水试验,进行承压降水设计的调整与优化,最终确定了科学、合理、经济的承压降水设计,确保了基坑工程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引领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既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关键站点,又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周边环境复杂、总体协调难度大。建设过程中,通过科技创新成功地解决了超大型基坑施工和复杂环境下大体量钢结构吊装的问题,通过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达到绿色环保低碳的要求,通过管理上的系统统筹,细化节点、抓住关键,有效、有序推动工程进展,保证了虹桥枢纽工程的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7.
郑杰 《建筑施工》2010,32(3):195-196
在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中央轴地下一层大基坑中,套有地下二层的地铁2号线上下行狭长深基坑。因此,针对地铁2号线地下二层基坑的周边条件及需保护的35kV配电站的施工难点,采用了狭长超深基坑降水、分段分层挖土、围护支撑安装、地下结构模板对撑等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刘冬 《低温建筑技术》2017,39(6):110-114
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支护设计应综合考虑开挖面积、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等因素,文中介绍了上海虹桥商务区02-B地块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设计重点考虑了与相邻地块的开发进度关系及对南侧管沟的保护,并采用有限元对变形进行了数值分析,最终监测数据表明,本工程采用的支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未对周边道路及管沟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虹桥商务核心区北片区D08街坊(东)及北片区15号地块(D08-03,D08-06)项目为虹桥区域唯一一个地下能源站与商业办公相结合的综合性开发项目,基坑深度最深约21m,为大面积深大基坑工程。主要针对项目所面临的复杂错层竖向大跨层高地下结构问题、紧邻能源管沟工作井的影响和保护、深厚承压含水层降水处理等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措施。实施效果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设计、拆换撑实施工况控制,并通过引入50m深的超深地下连续墙和超深TRD等厚度水泥土搅拌墙形成超深悬挂隔水帷幕体系等关键技术,基坑开挖期间,围护变形及对邻近能源管沟工作井的影响均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基坑承压水抽降期间,坑内外承压水降幅比达3∶1~4∶1,超深帷幕的设置有效地减小了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施以德 《建筑施工》2014,(5):480-482
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D17深基坑地处闹市区,周边环境复杂.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在确保轨交线路运行安全的条件下,从本工程桩基、围护开始将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调整原设计方案,最终工程桩、围护桩等得以顺利施工.施工中通过合理分块、按需降水、信息化等手段,很好地保护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成为在虹桥商务区域同时开工而最早结构封顶的工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其目的在于集中人口、控制人口、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要发展,环境要改善,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山区人口)必须聚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利用小城镇的建设聚集农村和山区人口,做好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GIS技术、GPRS技术及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区"雨情"实时发布、"涝情"及时预警、"排涝"资源科学调度.并结合WebGIS地理技术设计和大型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组.本系统在东营市上线运行以来,对大、暴雨监测,多次利用排水模型进行预警,针对实时降雨强度进行报警,通过短信、LED显示大屏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对人民大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古时候,支撑起一栋楼房的是木材,而木材与木材相连接固定的方法,就是榫卯.古时候的木匠,技艺精湛,手艺超群,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把楼房建造起来而不倒塌.一根根木材靠着木匠做出的榫卯搭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亭台楼阁.榫卯作为木材和木材之间的连接点、固定点,不仅扮演着结构的角色,也扮演着美观的角色.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优劣,榫卯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功能不容忽视,它不但能体现建筑的个性和特色,还能增添建筑的美观.文章主要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各个地方的榫卯,结合观察法、现场调研法、文献阅读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探讨榫卯的繁简、大小与构件的承重有何种关系,得出结论并运用于毕业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