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小雨 《酿酒科技》2010,(9):72-72
第一届:1952年在北京举行,共评出8种国家名酒,其中名白酒4种。酱香型名酒1种。 茅台酒(贵州茅台酒厂)。  相似文献   

2.
小江 《酿酒科技》2004,(3):62-62
本刊讯: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组织的“全国白酒行业技术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2月2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包括白酒行业著名专家沈怡方等9人及来自全国17个重要企业的负责人。会议回顾了2003年白酒行业情况,讨论了白酒行业在今后发展中的主要技术科研工作。2003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3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白酒重点企业产量从1997年开始下滑,2003年终于出现增长,说明白酒行业经过不断的磨合与洗礼,无论是在整个酿酒行业中的比重,还是自身区域间、企业间、品牌间和门类间的重组再造,都已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合理阶段。白酒行…  相似文献   

3.
王贵玉 《酿酒科技》2016,(4):127-128
正惊闻刘工仙逝,深致哀悼。刘洪晃高工一生为辽宁白酒乃至中国白酒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技术精湛,工作认真,平易近人,谦和奉献。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的功绩永载中国白酒史册。大师陨落,我们要学习他的工作精神,弘扬他的高风亮节。笔者与刘工是在1978年认识的,快40年了。那时他在辽宁省轻工研究所工作,我在工厂做化验工作,经常去请教白酒分析检验方面的问题,我们厂化验室新建他都  相似文献   

4.
中国白酒工业技术进步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白酒工业的发展与进步,依赖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目前白酒总的发展趋势是控制总量,发展两头。低度白酒、新型白酒已成为主流。认真总结白酒工业走过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引导白酒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对白酒香型的起源、白酒划分香型的技术基础以及香型发展对行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作了总结;对各个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主要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区别以及各香型白酒的微量成分构成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香型发展到今天的困惑,企业争上新香型的冲动来源,以及是否应该取消香型,白酒行业如何创新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疆白酒工业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雷勇张振山新疆石河子白杨酒厂(832000)关键词市场研究白酒工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新疆幅员辽阔,光热水土资源丰富,这为农业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国家发展战略的西部转移和诸多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新疆的粮...  相似文献   

8.
姜萤 《酿酒科技》2011,(1):105-108
传统白酒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成果的应用,近年来,在酿酒微生物及其生态、功能微生物代谢、白酒风味成分、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应用于白酒行业,推动了白酒产业的发展。白酒行业科技型创新平台逐步在白酒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仍然是实现区域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白酒工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白酒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为: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稳定,产销基本平衡;生产效益同步增长,行业效益较好;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骨干企业作用明显;科技进步步伐加快,产品质量更趋稳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白酒工业经济运行已形成了严重制约.2006年的重点工作是:健全白酒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合理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机制,优化经营环境;促进结构调整,引导白酒行业健康发展.(陶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酒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但一直没能真正打开以女性和年轻人为首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及大多数国外消费市场.如何针对这类消费者开发一类新的饮用方法对中国白酒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鸡尾酒一般以烈酒为基酒,且已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渐被此类消费者接受.若以鸡尾酒的表现形式将中国白酒这类厚重的酒类轻盈地展现出来,从而使更多消费者接触中国...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嗅觉、味觉,鉴别新酒质量的一门技术,简称生产评酒。生产评酒的要领包括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和了解酒的风格;同时生产评酒还必须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与勾兑相结合、与化验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王延才 《酿酒科技》2005,(12):17-18
全国首届品酒师技能大赛圆满结束。各省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这次大赛,共有27省2600余家企业组织了近万名选手参加了竞赛,体现了酿酒行业广大职工为中国酿酒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为我国酿酒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证,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次大赛是对全国酿酒行业白酒品酒技能队伍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提高酿酒行业职工整体素质的一次大练兵,更是对全面提升全国白酒企业竞争力的一次有力促进。  相似文献   

13.
规范化品酒室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新贵 《酿酒科技》2007,(4):88-89,93
白酒品评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评的环境和品评方法的选择,规范品酒室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品酒标样的建立以及品酒方法的选择是搞好品酒技术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这几项工作在白酒生产工作中极其重要,对成品酒的感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品评是判定酒质好坏和勾兑、调味水平的主要依据,而勾兑和调味又都是在品评的基础上进行。有人形容勾兑是“画龙”,调味是“点睛”,品评是鉴别。所以说品评是勾兑、调味的前提,没有品评就谈不上勾兑,不会品评的人也不能胜任有水平的勾兑和调味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荣欣  吕月明  窦兴霞 《酿酒》2010,37(2):75-77
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白酒品评方法的优缺点,对传统的浓香型白酒品评方法进行了改进,按照整理品评用语、确立评价项目,分配量值和标度值、实践验证等步骤,建立了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品评方法,该方法首次采用感官质量评价表和感官剖面描述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报告浓香型白酒的感官质量状况,具有便于操作,结果准确,量化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沈才洪  许德富 《酿酒科技》2006,(12):129-130,132
从白酒酿造特征角度,阐述了白酒酿造文化的“源头美”;从白酒酿造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阐述了白酒酿造文化的“酿造过程美”;从“百酒之尊”角度,阐述了白酒饮用文化的“结果美”,从打造世界级白酒品牌角度,阐述了白酒饮用文化的“饮用美”。提出形成“白酒与健康”白酒联盟:肩负“白酒与健康”研究、宣传双重职能;肩负白酒“礼仪与文化”研究、引导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17.
宋书玉 《酿酒科技》2011,(8):125-126
白酒计算机品评技术的重要贡献是把感官指标数据化,通过计算机编程完成感官数据的统计计算,以及对感官品评的归纳总结。对白酒计算机品评技术在白酒品评中的重要性、计算机在白酒品评过程的功能、计算机品评技术在白酒品评过程的应用创新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8.
白酒形势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景炎 《酿酒科技》2012,(11):17-19
白酒是中华民族传统工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就当前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从酿造生态化、风格个性化、品种多样化、弘扬酒文化、实施机械化、迈向国际化等方面针对白酒产业发展形势和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小雨 《酿酒科技》2006,(4):21-22,25
国家财政部发出通知,决定取消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减轻了白酒企业税负,有利于促进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白酒的健康合理发展,规范白酒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引导白酒企业继承和创新发展民族传统发酵技艺,对我国白酒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此次消费税调整,没有对从量计税进行调整,离大家的要求和愿望还有较大差距,对白酒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协会将继续予以高度关注,并千方百计去推动对它的改革调整。  相似文献   

20.
马勇 《酿酒科技》2004,(3):107-109
2003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量3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全国产量超过10万吨的省份有:山东57.10万吨,四川50.51万吨,江苏28.11万吨,安徽24.78万吨,河南18.29万吨,贵州15.04万吨,辽宁14.49万吨,广东13.13万吨,湖北13.02万吨,吉林11.46万吨,山西10.76万吨。全国实现销售收入545.32亿元,同比增长11.79%。超过20亿元的省有6个,四川207.72亿元,山东70.73亿元,安徽38.02亿元,贵州33.13亿元,江苏29.02亿元,湖北21.18亿元。全国实现利税总额134.9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税金总额92.74亿元,同比增长0.97%;利润总额42.26亿元,同比增长31.45%。利税大省是:四川54.11亿元,贵州18.21亿元,山东11.94亿元。2003年白酒行业前20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5.34亿元,占全行业的52.33%;实现利税90.65亿元,占全行业的67.15%;其中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3.99%,税金占全行业税金总额的54.92%。为白酒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说明大型骨干企业是影响白酒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坚实基础。2004年行业发展态势为:多元化经营减弱,主业竞争突出;体制改革与资本重组深化;中高档产品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质量和资本实力影响企业竞争能力;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流动秩序健康发展。(小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