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国际原油期货行情近日涨势汹汹。创下60.95美元的历史新高,直逼61美元。当人们都将日光集中在石油石化下游产业,大声疾呼高油价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之时,整个石油产业链的企业却并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别。石油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包括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要产出品的公司、以厦为开采石油服务的公司如海油工程等,将固高油价而受志。但是, 相似文献
3.
从长期看,不管国际油价冲击80美元最终能否成为现实,专家认为,这轮国际油价上涨也表明国际油市的长线牛市格局已经确立,国际油价平衡点可能上移到60-70美元之间。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际油价从每桶17美元起步,2008年7月达到顶峰每桶147美元,最近又到了每桶60~70美元的水平,投机因素被千夫所指。美国政府最近准备打击石油投机的美好愿望,不仅要遭遇理论的困境,而且将遭遇政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华尔街两大“老字号”投资银行同时落难,将世界经济拖入了金融危机的大网中,也将国际油价和石油产业拖入重重变局中。在这动荡的高油价年代,有效的应对之策是通过调整自身,把高油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2007年,石油消费与石油产量一增一减,反映在油价上则是明显的上涨。在市场的作用下,消费者和生产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变化的油价做出了反应。 相似文献
7.
牵动2007年国际油价的,第一是美国经济的增长状况,第二是伊朗核问题。就近期看,这两个方面都不十分确定,国际油价再上80美元的新台阶的可能性也就不大。进入七月份,围绕着需求增大及尼日利亚国内混乱局势的持续,国际油价继续攀升。尤其是近来,在美国经济数据显示较好的推动下,国际油价稳步向着历史高点逼近。8月31日WTI原油9月期货结算 相似文献
8.
美国信贷危机,全球金融动荡,高成本正在驱动油价达到每桶110美元的一个历史的新高度。这个数字将超过油价在1980年由于通货膨胀达到每桶103.59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正>除BP外,受益于石油需求回升、销量增加以及油价走势良好等大好形势,石油巨头利润都呈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7月流火。一扫去年此时的灰头土脸,跨国石油公司喜气洋洋地交出了自己漂亮的成绩单。当然,也有意外,或者一点都不意外,深陷漏油漩涡的BP比去年还要灰头土脸,还要狼狈。曾经是业绩增长的主角BP一夜间成为负增长的代名词,固然令人感慨,但以 相似文献
11.
面对目前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中国必须探索一条解决自身石油供应问题的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供应、保障和营运体系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紧部署和实施,以保障国家安全。[编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4月28日中国石油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为标示,迎来了中外石油巨头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的发布期。总体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石油巨头表现虽有差异,但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导致多年来见的利润下降是无法幸免的。 相似文献
15.
“冲冠一怒为制裁” 6月2日,伊拉克石油部发言人宣布,伊拉克政府决定自6月4日上午8时起停止向世界石油市场出口原油。 根据这项决定,伊托克将停止执行与联合国签署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停止向南部海湾和北部地中海沿滑岸的港口输送原油。 联合国的制裁让伊拉克“忍无可忍”,萨达姆“冲冠一怒为制裁”,再次祭起了石油法宝。 第九期“石油换食品”计划于6月3日 相似文献
17.
18.
郑水吉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2005,(3):1-30,58
全球一次石油需求将每年增长1.6%,即从2002年的770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1.21亿桶/日。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将继续保持最快。各地区的大部分石油需求增长都将来自运输部门。人们指望在当前十年的剩余年份非欧佩克国家能满足全球大部分的石油需求。但从更长的时间看,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尤其是中东欧佩克的产量将有更快增长。欧佩克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从2002年的37%增长到2030年的53%,略高于1973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只要能获得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全球石油产量就不会在这个预测期达到最高峰。为了弥补产量递减和满足需求增长,需要有新的产能。从2003年到2030年大约需要在石油行业投资3亿美元。因此,筹集资金将是一个重大挑战。石油公司的石油储量报告已经因一系列的大幅下调事件而受到了可靠性的质疑。储量的不确定性会削弱投资者的信心和减缓投资。目前急需各方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并进而使用能普遍接受的、透明的、统一的和综合性的油气储量报告系统。地区间的石油净贸易额将在预测期增加一倍以上,到2030年可超过6500万桶/日,超过全球石油产量的一半。已成为最大出口区的中东将有出口量的最大上升。因此,在石油输送必须通过的关键地点发生供应中断的风险也将增大。本展望有一个高油价预测设想,在此设想中整个预测期的国际能源署(IEA)平均原油进口价被设定为每桶35美元。按照这一设想,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减少15%。与基准方案相比,欧佩克在2003—2030年期间的累计石油收益将会减少约7500亿美元或7%。 相似文献
19.
美伊局势日趋白热化,双方关系没有缓和迹象,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政治影响不断恶化。据彭博社3月5日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称,美国或将使用武力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并关闭安桥公司(ENB)在伊利诺伊州的管道。此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在持续3天的低点后持续上涨。悉尼商品市场行政长官乔纳森·巴拉特说:"这是石油市场的紧张时刻。伊朗局势是导致市场紧张的导火索。"可见,欧美的施压,伊朗不甘示弱的强硬态度导致中东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引发 相似文献
20.
7月1日,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正式生效、有媒体公布,伊朗6月的石油日产量为320万桶,为1992年初以来的新低,比1999年的低位还要低——那一年欧佩克成员国曾大幅产来支撑油价,当时油价已降至每桶10美元以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