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地下储气井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井下泄露几率最大的三种工况,在弹塑性力学的基础上,建立平面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经过有限元计算,得出第三种工况下发生井下泄露时产生的上顶力最大,远远大于储气井井筒自重的结论。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固井方法固定储气井井筒,防止井筒在井下泄漏时冲出地面而造成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2.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接箍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役地下储气井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是套管接箍或底部密封失效后,发生天然气泄漏,导致井管冲出地面的恶性事故。结合地下储气井工况,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地下储气井井筒壁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分别模拟分析了在CNG储气和考虑储气介质温度影响下套管与接箍螺纹连接段各点处的应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套管与接箍螺纹连接段处于弹性范围内,处于安全状态,但接箍螺纹连接段的套管端部存在应力集中,是井筒的相对薄弱地带,不利于井筒的长期服役。  相似文献   

3.
CNG加气站地下储气井泄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NG加气站储气井容易发生的泄漏事故,介绍了泄漏的类型、原因和后果,以及泄漏天然气的扩散类型、速度、泄漏量、扩散半径和气体浓度的确定方法,为储气井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玮 《石油知识》2011,(5):39-39
高压气地下储气井是近年来我国开发出的一种适用于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的高压储气技术,由于其占地少、操作简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目前已为我国CNG加气站储气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储气井具有占地少、相对安全、成本较低等明显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的首选储气设备,并逐步进入调峰站、企业储气库、城镇储配站等领域,但长期以来关于固井水泥环对储气井影响的研究甚少,相关的试验研究几乎为空白。为此,建立了地下储气井的受力模型,分析计算了固井水泥环与井筒之间的界面压力,计算结果显示储气井的固井水泥环对储气井井筒具有较大的加固作用。同时,建造了储气井试验井,进行了固井质量检测,并对地下储气井实施了应力测试,分别测试了固井前和固井后井筒的应力。结果表明:①固井后的井筒环向应力较固井前的井筒环向应力降低,固井后井筒环向应力最多降低了16%;②随着井筒内压的逐渐增加,固井水泥环对井筒的加强作用日益明显。该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可对储气井设计、制造、使用和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CNG储气井螺纹计算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对CNG储气井现场事故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采用法兰连接对套管与封头处的连接进行结构改进,并对连接处的主螺纹进行预紧及操作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和校验。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对CNG储气井套管接头螺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对分析结果与实际受力情况的比较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是可靠的,为分析套管和接头螺纹处的受力情况、失效分析及结构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指出CNG储气井的失效不仅与疲劳受力有关,更重要的是腐蚀的作用和影响,只有综合考虑腐蚀疲劳,才能对储气井的寿命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储存车用CNG的最佳选择——地下储气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论述了地下储气井的工艺技术,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比较和几点建议。地下井储存CNG,实现了储气量大、加气速度快、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方便、维护检测工作量少,年平均经济消耗省等优点,对推进CNG汽车产业的加快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CNG加气站储气井井筒受力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CNG加气站常有储气井井窜事故发生,造成天然气泄漏,储气井报废,有时还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基于套管、水泥环和地层满足弹性应力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耦合模型,分析了地层基本力学参数、水泥环几何及物理参数、套管几何参数等因素对井筒受力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储气井发生井窜失效的主要原因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南北疆部分天然气储气井的检验状况为例,分析了腐蚀速率、腐蚀生成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天然气储气井腐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按储气井的结构,在轴向建立储气井充放气模型,结合充放气时储气井井口压力、流量与时间的关系,运用ANSYS程序中的FLOTRANCFD分析储气井充放气过程;求得充放气过程中井下各深度的压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得到了储气井轴向动态的受力情况;运用弹性力学中圆筒受均布压力的理论建立了平面的套管一水泥环一地层的组合模型,用ANSYS分析不同压力下储气井套管、水泥环及地层的受力情况。对储气井充放气过程中的井下工况分析,可为储气井的实际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压缩天然气(以下简称CNG)的大力发展,作为建设周期短、造价较底的CNG储气井将在国内推广使用起来,而CNG地下储气井的安全性是保证CNG加气站正常运行的关键。针对目前国内CNG加气站高压地下储气井腐蚀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有储气井的防护技术,为进一步推广CNG汽车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对现有常规CNG高压储气井事故进行分析,结合埋地输气管道失效原因,建立以CNG高压储气井失效为顶事件的CNG高压储气井失效故障树。通过系统的定性分析,列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失效形式,得到故障树的各阶最小割集,由此确定储气井的主要失效形式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故障树分析的结果可为已有储气井的维护和新储气井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对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CNG技术的广泛应用,燃气车辆和加气站不断增加。作为CNG加气站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储气系统,其安全性是保证CNG加气站正常运行的关键,介绍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系统种类,大港油田CNG站储气井设计原理,储气井技术特点及储气井未来发展前景。提出目前大港油田在储气井结构、施工工艺和研发储气井安全系统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CNG储气井内插管正循环固井应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目前采用井筒外部固井工艺建造的高压储气并进行了应力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采用内插管正循环固井工艺建造储气井的方法,从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CNG加气站的安全运行,为建造高压储气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四川某加气站储气井爆炸事故,在分析了固井质量、套管内外的腐蚀是发生爆炸原因的基础上.对CNG储气井爆炸前的受力状态、爆炸过程、爆炸时的能量、爆炸时套管飞出物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在建井时应考虑设置能量吸收装置,该装置能在吸收爆炸作用于套管的初始动能的同时。打开高压放空阀,防止恶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平盖封头结构改进及其强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搅拌反应釜平盖封头的设计中,采用加筋平盖的新型结构形式,并用有限单元法对其强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与未加筋结构作了比较,加筋平盖封头比普通平盖封头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这对较厚平盖封头的结构改进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天然气地下高压储气井进行宏观检查、壁厚测定、磁粉检测和耐压试验等检测,参照国家相关检验规范及强度校核的结果,确定储气井的安全状况等级和运行期限,以保障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CNG储气井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能化、自动化监控是CNG安全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基本构成原理出发,结合CNG储气井事故调查结果,进行储气井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在软件系统设计中,从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智能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及相关监测参数,结合CNG储气井事故产生原因确定监控系统工艺流程,选择MCGS组态软件进行研究开发。在硬件系统设计中,结合CNG工作站的生产参数,确定了传感器、电磁阀、下位机的选择。利用MCGS组态软件结合高、中、低压生产数据进行系统开发,设计了系统菜单和界面,确定了用户权限。最后通过模拟测试对系统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该智能监控系统能及时检测到危险状况,进行相应的操作,满足设计要求,为CNG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折边锥形封头过渡区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计算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下折边锥形封头的应力分布规律 ,并整理出其应力分布图谱 ,为折边锥形封头应力水平的评估和强度设计提供了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井的井底流压对于煤层气井的排采方案设计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常规气井井底流压的计算方法,结合煤层气井的排采方式和生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组合计算了煤层气井的井底流压,编制了煤层气井井底流压计算软件,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利用现场煤层气排采数据分析了煤层气排采不同阶段井底流压与煤层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纯气段压力的计算,平均温度 -平均偏差系数法的计算值比 Cullender-Smith法高;对于气液混合段压力的计算,Podio修正“ S”曲线法计算出的结果比陈家琅 -岳湘安法和 Hasan-Kabir解析方法略高;在煤层供气充足的条件下,井底流压与产气量呈负相关关系,产气量随井底流压的降低而增加;在煤层气井排采的不同阶段,井底流压随产气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