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利用GPS观测值的高程信息,实现GPS观测值中的大地高向正常高转化,在南四湖上级湖区域建立了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利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和南四湖上级湖GPS控制网,进行GPS高程测量实例计算分析和比较,计算高程与水准实测高程差值的标准差小于0.05m,可代替四等及以下低等级水准测量,为水利工程中困难区域高程控制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邓小川  郑先东 《人民长江》2012,43(24):47-49
根据库区GPS控制网大地高与二等水准、四等三角高程,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平面模型、二次曲面模型、三次曲面模型,求得较高精度高程异常,在GPS测量得到平面位置的同时,获得工程中使用的正常高程。通过对平面模型、二次曲面模型和三次曲面模型比较分析,说明在山区二次曲面模型就能够满足一定等级高程测量精度要求。在水电工程河谷流域采用GPS拟合高程,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3.
李晓晨 《山东水利》2011,(11):21-22
为了提高GPS观测点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精度,充分利用GPS观测数据中的高程信息,提出用GPS控制网进行高程拟合模型,以获得高精度的正常高,其结果可以替代四等水准,这为水准实施困难区域高程控制测量提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GPS观测点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精度,充分利用GPS观测数据中的高程信息,提出用GPS控制网进行高程拟合模型,以获得高精度的正常高,其结果可以替代四等水准,这为水准实施困难区域高程控制测量提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7年来塔里木河生态综合治理的实施,分析塔里木河水量变化。结果表明:经综合治理,断流多年的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重新受水,水文情势变化显著;塔里木河上中游向下输送水量的能力明显增强,下游来水和耗水增加;上游耗水增加,中游耗水减少;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减少趋势已经被初步遏制。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地高系统和正常高系统的特点,以瓦村水电站库区GNSS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和广西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的成果为基础,建立库区正常高系统,并对高程精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利用广西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建立库区正常高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参考传统附合水准路线提出了一种利用GNSS高程拟合技术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评价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工作实例,阐述了GPS+水准高程拟合法在大地水准面精化中的应用,同时对大地水准面精化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任毅  肖子平  陈虎  孙友乐 《江淮水利科技》2022,17(1):39-41,45
在水文应急监测中,使用普通水准测量引测高程工作繁杂,效率低下。以水文应急监测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对基于AHCORS 的网络实时动态(RTK)差分测量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的测量高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了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的高程精度指标优于四等水准测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浅谈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应用GPS测量技术可获得三维测量数据,其中平面测量技术日臻完善成型;高程测量技术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且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有关测量规范对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和方法也无明确的规定。水利工程测量中的高程测量一直采用传统的高程施测手段——水准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GPS RTK技术用于黄河防洪工程竣工验收测量的精度进行了试验,认为:①GPS RTK技术成熟,接收机性能稳定,观测点位精度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②可利用RTK的放样功能使施测断面线完全垂直于堤防工程,避免人为穿线引起的误差;③GPS RTK测量精度高、速度快,其定位可以替代四等水准测量和图根导线测量,避免累计误差。  相似文献   

11.
辽河在辽中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3亿m3,河道水质影响差异较大,枯水期属重度污染,COD、氨氮等4项指标超标,岸滩湿地被开垦为农田,造成了水土流失,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投入,使得流域非点源污染逐年递增,缺少生态用水,维持河道内生物繁衍和滩地内植被生长的水量严重不足。针对问题进行人工湿地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实施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开展生态输水,使塔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严重退化的被动局面,受水区地下水水位大幅抬升、水质明显好转,产生广泛而又良好的社会影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为达到既不减少中上游生态供水又能保证向下游供水的目的,结合塔里木河堤防建设修建了生态供水闸,对较大的跑水口进行了控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生态供水闸的防渗、水力计算、消能防冲、闸顶高程及抗冻设计等方面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处理,从而使生态闸设计在适用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上实现了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凉水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作为北京市政府2004年56件实事之一,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功能,在河道护岸建设中运用生态工法理念,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避免了传统的河流人工渠道化,保持了河流的自然蜿蜒形态,遵循了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工程主体于2006年完工,经过3年的运行,各项功能均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气盾坝为近年水利部新技术推广的新坝型,咸阳渭河气盾坝为渭河干流上首次采用,也是在多泥沙河流中首次设计成功、规模最大的国产气盾坝,标志着气盾坝国产化的成功。渭河是著名的多泥沙河流,通过对咸阳渭河段水沙特性及重点技术问题分析,研究国产气盾坝的适宜性,分析咸阳渭河水生态治理工程选择国产气盾坝的合理性及特殊技术要求,充分发挥气盾坝的优点。通过对国产气盾坝在渭河多泥沙河流上的应用设计和研究,试图为今后国产气盾坝的推广,特别是在多泥沙河流上的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兼顾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水利应运而生,生态河道也由此而来,生态护岸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生态护坡和生态挡墙两种生态护岸中目前常见型式的技术要求和适用范围,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的适用性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GPS技术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成功地运用GPS技术实施围堰控制测量及水下地形测量的情况,特别是在平抛垫底及围堰进占施工过程中运用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较好地解决了水下地形测量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的问题,为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河道治理工程中,人们往往注重河道的行洪排涝功能而忽视了工程对河道健康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结合福建省莆田市防洪排涝工程,从河道形态,护坡型式及断面设计等方面对河道生态治理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同时简要分析其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要内容.生态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河道疏浚、生态岸坡防护、生产路及其交叉配套建筑物建设等,以满足防洪安全需要,保护灌河沿河两岸居民、房屋及农田安全,同时利于河道的运行管理.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有利于沿线乡镇脱贫攻坚和水利防洪减灾体系工程补短板工作的全面推进.某河道...  相似文献   

20.
Multi-purpose reservoir development have been always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catchment hydr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hydropower and a canal irrigation system based on model analyses. The investigation aims to adequately determine an optimal domestic and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an assessment of the reservoir water balance and capacity for hydropower.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which characterizes basin hydrology and the water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model MODSIM which provides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water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Prek Te River basin in Cambodia. The water demand aspect was examined based on domestic water use, irrigation water, environmental flow, and water losses. An operational rule curve was developed for hydropower operation with respect to a power potential of 13 MW. Hydrologic modeling revealed 90 % dependable water of about 2.7 m3/s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214.3 m3/s during the wet season, indicative of a wet-season dependent reservoir for storage. Results from the 26-years simulation period also showed that diversions for domestic water and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were 92.3 % dependable for a 13 MW capacity hydropower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shown to be a valuable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an optimum policy for multi-purpose reservoir operation based on available basin water supp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