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概述 白酒的典型性,酒的质量是由酒中各种风味物质的含量,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同一类风味物质中主要物质间的比例关系,而决定的。例如典型浓香型白酒中的四大酯(己酸乙酪、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四大酸(乙酸,己酸、乳酸、丁酸)的含量与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总酯与总酸的比例关系,是否恰当,是决定着酒的典型性与酒质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白酒一般称作"烧酒"或者"白干",不同的酿造工艺形成不同品类的酒,白酒一般是经过深加工再蒸馏,然后将酒精提取出来,再进行酿造而形成的度数较高的酒。白酒中的物质主要有:水、酸、酯、醛、醇类等物质,甲醇是醇类物质中的一种,但是它是有毒的,每100 mL酒中它的含量不能超过15 mL,近些年来很多不法分子通过非法的调配勾兑出甲醇含量超高的假酒,喝假酒致死的案件在新闻上屡见不鲜,所以检测白酒中含有的甲醇含量的多少是一种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应用DNP柱与PEGA柱相结合对浓香白酒骨架成分的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青山  张裕慎  陈笑 《酿酒》2001,28(3):70-71
白酒界的同行皆知 ,浓香白酒的主要骨架成分为 :乙酸、丁酸、乳酸、己酸及其相对应的乙酯 ,简称“四大酸”和“四大酯”。为了提高和保证浓香型白酒质量及其稳定性 ,准确的测出酒中的四大酸、四大酯的含量 ,对浓香型白酒的风格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气相色谱 ,采用了DNP柱 (醇酯 )和PEGA柱 (酸柱 ) ,对浓香型白酒的四大酸酯进行了定性、定量等一系列实验。从而摸索出了最佳的操作方法和色谱条件 ,为今后浓香白酒的研究、生产工艺的调整、科学合理的勾兑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试验方法1 1 四大酸的分析1 1 1 仪器 :上…  相似文献   

4.
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四大酯减少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民 《酿酒》2009,36(3):83-90
采用单因素多水平的实验方法,研究和分析了在不同酒度的乙醇溶液贮存过程中的四大酸对四大酯的变化影响,进一步掌握了酒体中酯减少的变化特点,对提高白酒酒质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酒中酸与酯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低度白酒中由于在货架期内酸与酯之间重新平衡,对理化指标和口感质量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酒中酸与酯的平衡常数及不同酒度下酸与酯的平衡比值的研究,为科学勾兑尤其是解决低度白酒在货架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旨在把酸酯平衡问题引向理论研讨领域。  相似文献   

6.
新型白酒及影响新型白酒质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影  张倩 《酿酒科技》2005,(11):105-106
新型白酒就是采用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食用香料、优质固态法基酒或特制的调味、调香液,进行勾兑与调味,调整酒中的酸、酯比,使之达到名优白酒的标准或所需国家标准的白酒。新型白酒具有酒质柔和、爽净、甘洌,酒体清澈透明,可塑性强,出酒率高、优质品率高等特点。影响新型白酒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原料、生产工艺与蒸馏设备及勾兑调味等因素。(孙悟)  相似文献   

7.
廖昶 《酿酒科技》2004,(2):44-44,46
特型白酒生产的核心部分是勾兑。首先对库存酒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管理,对已到贮存期的酒进行感官品评和理化指标及微量成分的分析检测,确立骨架成分,以标样骨架成分为标准,先小样勾兑然后放大。勾兑后贮存一周以上,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调味,一般以酯含量决定香,有机酸决定味,酸酯谐调达到组合平衡。  相似文献   

8.
引起白酒口干、上头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引起白酒口干、上头的主要原因有酒中乙醛、杂醇油含量过高 ,酸酯比例不谐调 ,卫生指标、外加香料及酒精质量不过关等因素。解决措施有 :①白酒勾兑成型后适当延长贮存期 ;②降低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 ;③适当延长作调味酒的酒头贮存期 ;④保证正常的发酵工艺过程 ;⑤生产过程严格卫生管理 ;⑥尽量选用发酵生产的香精香料。(孙悟)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刊     
来稿摘刊勾兑平衡关系的认识计疆安徽合肥廉泉啤酒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230001)白酒中醛类物质是喷香及爽口成分,多元醇是构成白酒原有香味和醇甜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酸酯类物质中四大酸及乙酯是构成典型香型的重要成分。勾兑风味程度的平衡关系是相对确定的,通...  相似文献   

10.
在清香型白酒的风味成分中,酯类物质起重要作用。为了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的高酯白酒,作为调味酒勾调清香型大曲白酒,使其协调、平衡。在大曲中添加3%的功能型曲-高酯曲进行白酒酿造,通过跟踪大、二楂酒醅发酵的品温、水分、淀粉、还原糖变化趋势以及新产酒的产量、酸酯、挥发性组分和感官品评来比较分析高酯曲对白酒发酵过程和结果是否起到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曲中添加高酯曲,改变了酒醅发酵的品温、淀粉和还原糖变化趋势,并且将大楂酒总酸提高了0.24 g/L,总酯提高了2.35 g/L,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167.07 mg/L,乳酸乙酯含量提高了669.81 mg/L。二楂酒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929.49 mg/L。此外对醇、酸、醛等物质成分也有极大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铬鞣液和铬废液中铬含量的测定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选用各种氧化剂进行试验,最后选用过硫酸铵将Cr^3+氧化成Cr^6+,在3低压过渡金属离子色谱仪上进行流动注射分析,从而测得铬含量。通过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以及与常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白酒中固态发酵酒的鉴别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光度法对固态发酵酒和新型白酒的显色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测定白酒中固态发酵酒含量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固态发酵酒在碱性条件下,70℃恒温4h显色后,在363nm处吸光度值与其在白酒中的体积百分含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25%~100%(v/v),相关系数r=0.991,回收率95.91%~10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4%,该法可用于市售白酒中固态发酵酒与新型白酒的鉴别及白酒中固态发酵酒所占体积百分含量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白酒标签标注信息反映不够全面,不能从标签上看出质量优劣或成本高低,是否物有所值。而白酒价格与质量和成本往往不成正比,其价不符实,导致了白酒市场的无序竞争。用不同方法生产的白酒(主要固态法、液态法),其质量与成本一般相差较大。固态法成本高,液态法相对较低,为了不欺骗消费者,也为了消费者在购买白酒时提供判断白酒优劣的相对依据,笔者认为,国标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应规定:白酒标签中应将固态法或液态法作为强制标示内容之一加以明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乙醇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光度降低的原理,建立了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可以乙醇的量(C)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光度的降低(△A)建立一个标准曲线,且△A与C成线性关系,Y=0.0478X+0.6239,R=0.9997,测定的线性范围为4.830~21.13 mg,方法检出限为0.0262 m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15.
白酒含铁量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6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用2,2-联吡啶法检测白酒中铁含量比1,10-菲Luo啉法节约时间及试剂,减少误差,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酶固定化技术,制备乙醇生物传感器,并用其测定酒中乙醇含量。结果表明,生物传感器法测定酒中乙醇含量快速而准确,检测时间为20 s,回收率为99.3%~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0.97%~1.50%;检测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 mg/100 mL;与气相色谱法、密度瓶法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专一性强等优势,有望成为酒类乙醇含量测定的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孙金旭  朱会霞 《酿酒科技》2012,(10):112-114
利用气相色谱(GC)法,建立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杂醇油总量最大偏差为0.161%,重复性、稳定性效果良好,回收率在95%~105%之间,回收率良好,符合要求,表明用此方法测定白酒中杂醇油含量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周丽梅  曹宪英  佟晓芳 《酿酒》2006,33(5):95-96
糠醛被预测为酱香型酒的主体香气成分,通过介绍糠醛的测定方法及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酱香型酒酿造过程中糠醛的变化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糠醛含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糠醛含量高的酱香型酒酒质较高,原料和工艺决定着酱香型酒中的糠醛含量。  相似文献   

19.
吴桂珍  于勇  吕春福 《酿酒》2008,35(3):97-98
开发内标法极谱软件,用于酒中金属含量定性定量的分析,定性定量的优点是检测结果不受样品被测液的稀释度的影响,不受峰高重现性的影响,定量灵活。输入数据,软件自动计算,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杨柳 《酿酒科技》2011,(1):100-104
中国酒道是酿酒和饮酒的内在内涵和文化蕴味的外延,是酿酒、饮酒、论酒的知识总集。论述了中国酒道的概念、基本原则、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国酒道的精神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