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葡萄糖代替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工业靛蓝上染纯棉针织物。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靛蓝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葡萄糖质量浓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染色织物的K/S值,得出葡萄糖还原工业靛蓝染色的最优工艺为:靛蓝质量浓度2.5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40 g/L,葡萄糖质量浓度100 g/L,还原温度50℃,还原时间10 min,染色次数8次。色牢度测试结果显示,该工艺上染的纯棉针织物耐皂洗色牢度为3~4级,干摩擦色牢度为4级,湿摩擦色牢度为3~4级,符合靛蓝染色织物的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糖作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棉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干缸还原工艺和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植物靛蓝用量为10%(omf),干缸还原浴比为1:50时,优化的植物靛蓝葡萄糖还原工艺为葡萄糖30 g/L,烧碱10g/L,还原温度50℃,还原时间20 min;染色浴比为1:20时,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氯化钠用量100 s/L,染色温度40℃,染色时间100 min.在相同条件下,以葡萄糖作为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与传统保险粉工艺接近,K/S值略高,且染色废水的COD<,Cr>值较小.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还原植物靛蓝的机理及染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葡萄糖替代保险粉作为植物靛蓝还原剂的还原机理,应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葡萄糖在不同还原体系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并试验优化葡萄糖还原工艺及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与烧碱的配比为2∶1~3∶1时,有大量羧基形成.优化的还原工艺为:植物靛蓝与葡萄糖、烧碱的配比为1∶6∶2,还原温度为50℃,还原时间15~20 min.优化的染色方法为:40℃染色100 min,NaCl 100 g/L,一次染色后在残液中续染1次,续染时间为50 min,可得到较高的得色深度.  相似文献   

4.
蔡成琴  张瑞萍  赵晴 《印染》2013,39(5):1-4
选择葡萄糖作为生态还原剂,研究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工艺及对纯棉织物的染色工艺;探讨了改性处理对棉织物靛蓝染色的增深效果,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对植物靛蓝的还原工艺为:靛蓝染料10%(omf),葡萄糖用量30 g/L,烧碱用量10 g/L,尿素2 g/L,还原温度55℃,还原时间10 min;植物靛蓝无盐染色的改性前处理工艺为:改性剂用量4 g/L,烧碱用量6 g/L,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60℃;植物靛蓝无盐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20℃,染色时间100 min,染色浴比1∶20。测试数据显示,无盐改性染色织物的ΔE值与同浓度染料加盐染色相当,干、湿摩擦牢度分别为4~5级和3~4级,耐皂洗沾色牢度为4~5级,耐皂洗褪色牢度3~4级。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6,(19)
以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实现天然靛蓝染料对棉织物的生态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还原溶液还原电位和织物的染色性能,优化葡萄糖对靛蓝的还原染色工艺。优化的还原和染色工艺为:采用干缸法还原,天然靛蓝染料12.5%(omf),葡萄糖120 g/L,NaOH 50 g/L,55℃下还原30 min;20℃浸染织物50 min,空气氧化10 min,再放入隐色体溶液中续染3次(每次续染时间为30 min,氧化10 min),皂洗,水洗,烘干。染后织物各项色牢度均与传统保险粉工艺相当。  相似文献   

6.
针对靛蓝染色织物得色量低的问题,对靛蓝的分散工艺进行改进。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对靛蓝分散稳定性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粒径、还原剂质量浓度、温度、pH值对靛蓝还原效果及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氧化方式对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分散剂DM-1501制备的靛蓝分散体,其染色棉织物K/S值达到11.92;粒径为280 nm左右的靛蓝分散体在保险粉质量浓度为1 g/L,还原温度为 80 ℃, pH值为11的还原条件下,还原液中隐色体吸光度达到最大,半还原时间减少至0.2 min; 采用空气氧化得到的靛蓝染色棉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为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级,明显优于双氧水氧化得到的染色织物。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糖代替保险粉作为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涤/棉织物进行染色。为解决涤/棉织物靛蓝染料染色同色性较差的问题,对涤/棉织物采用两浴法染色。探讨了葡萄糖用量、氢氧化钠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对涤/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显示,植物靛蓝染涤的最佳工艺为:靛蓝5 g/L,葡萄糖10 g/L,氢氧化钠0.5 g/L,60℃还原30 min,pH=5,120℃保温染色30 min;染棉的最佳工艺为:靛蓝5 g/L,葡萄糖40 g/L,氢氧化钠8 g/L,50℃还原30 min,35℃保温染色两次共60 min。两浴法染涤/棉织物可使涤纶和棉纤维有较好的同色性、染色深度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制靛初产物靛泥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方法,提纯分离出高纯度天然靛蓝染料,对还原温度、氢氧化钠浓度、保险粉浓度等氧化还原工艺因素进行探究,以靛蓝产率作为评价指标,获得最佳氧化还原法提纯工艺条件。并将提取的天然靛蓝应用在棉织物染色上,对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保险粉浓度、氢氧化钠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得到最佳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保险粉浓度为1.00 g/L、还原温度为75℃、氢氧化钠浓度为2.00 g/L时,可获得最高靛蓝产率2.4%;在还原温度80℃、还原时间10 min、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70 min、保险粉30.00 g/L、氢氧化钠10.00 g/L条件下,染色效果最佳。与商品化进口靛蓝相比,其耐皂洗色牢度一般,耐摩擦色牢度略低,耐日晒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吴远明  姚继明 《印染》2014,40(6):20-23,26
研究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染色性能,分析染料粒径、还原剂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最佳研磨时间为4 h,其最佳染色工艺为:还原剂保险粉质量浓度14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65 g/L,还原时间60 min,还原温度50℃。与常规的粉状靛蓝染料相比,液体分散靛蓝染料的匀染性能优良,耐摩擦色牢度则相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电化学染色过程中染料还原率低、染色深度差问题,选择不同价态的铁盐溶液作为媒介与葡萄糖酸钠和Abal B配体形成协同络合体系,对靛蓝染料进行电化学还原。通过染液还原电位、染料还原率、亚铁离子转化率研究不同铁盐媒介的电化学还原能力。结合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还原液浓度、电压、通电时间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的优化还原工艺为:靛蓝染料、FeSO4·7H2O、葡萄糖酸钠、Abal B、NaOH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12、10.5、37.5 g/L,工作电压为10 V,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染料还原率达到89.95%,染色后棉织物染色深度值比传统方法提高4.5%,色光偏红,染色牢度与传统染色相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过程中染色深度较差的问题,以Fe(Ⅱ)-DGS-Abal B协同络合体系作为氧化还原媒介,研究媒介质量浓度、外加电压、还原时间、阴极电极面积对靛蓝染色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染色织物表面含铁量、表观形貌和染液可降解性。优化工艺条件为靛蓝3 g/L、硫酸亚铁14 g/L、葡萄糖酸钠10.5 g/L、Abal B 8.75 g/L、氢氧化钠35 g/L、外加电压12 V、还原时间40 min、阴极电极面积15 cm~2。在此工艺下,棉织物染色K/S值较传统染色工艺提高6.79%,且染色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基本一致;棉织物表面含铁量较低,杂质较少,电化学还原染色后染液较传统染色更容易生物、化学降解,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2.
吴辉鹏  刘祥霞  庞靖 《印染》2013,39(7):8-10,29
探讨了植物靛蓝对棉纱的轧染工艺,其优化的还原工艺参数为:靛蓝∶烧碱∶保险粉用量比为2∶3∶9,还原温度45℃,时间20 min。与合成靛蓝相比,植物靛蓝还原用保险粉的用量要增加50%左右。植物靛蓝优化的轧染工艺为:NaCl质量浓度为60 g/L,浸轧时间20 s,氧化时间2 min,浸轧次数12~14次。合成靛蓝的轧染工艺为:浸轧时间为20 s,氧化时间为3 min,浸轧次数12~14次。植物靛蓝与合成靛蓝染色纱线的皂洗牢度相当。  相似文献   

13.
蚕丝织物食用靛蓝色素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丝绸》2012,49(11):15-17,50
传统还原靛蓝染料易损伤蚕丝纤维而不适合蚕丝织物染色,研究采用食用靛蓝色素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达到了还原靛蓝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染料质量浓度0.4 g/L的情况下,靛蓝色素对蚕丝织物的最佳染色条件为:pH6,电解质硫酸钠质量浓度15 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 min。染色后,靛蓝色素色相与还原靛蓝接近,实现了蚕丝织物染色后的靛蓝效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并经简单的固色处理后,靛蓝色素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后上染率、匀染性、色牢度均达到加工和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靛蓝染料的特性和染色机理进行了分析,对竹炭针织面料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对竹炭纤维织物用靛蓝染料进行染色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工艺改进,分析确定了靛蓝天然染料对竹炭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的最佳准备、染色、皂洗工艺参数。其中最佳靛蓝还原工艺为:TD 1.67g,尿素2.08g,NaNO_2 1.25g,还原温度45℃;最佳染色工艺为:浴比1∶50,染料浓度5g/L,染色温度45℃。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18,(21)
以葡萄糖作为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优化的还原工艺为:葡萄糖10 g/L、NaOH 0.5 g/L、60℃还原30 min;最佳染色条件为:pH值5左右,120℃染色30 min。染色后的涤纶织物可以获得较高的染色深度,耐洗色牢度达4~5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植物靛蓝和合成靛蓝染料的性能差异,选择还原温度、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量、还原时间及保险粉用量等因素,在多水平条件下进行靛蓝染料还原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靛蓝和合成靛蓝染料在还原条件上有很大差异,合成靛蓝染料需要在高温、强碱、高浓度、强还原剂条件下还原,在还原温度≥80℃、烧碱质量浓度5~8 g/L、保险粉质量浓度≥20 g/L条件下染液的还原效果较优;植物靛蓝染料仅需要在低温、弱碱、较低质量浓度还原剂的条件下还原,即40℃、纯碱质量浓度11 g/L、保险粉质量浓度16 g/L。二者在还原条件上的差异是区分植物靛蓝与合成靛蓝染料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选用靛蓝隐色体浸渍法对PA56纤维进行染色。优化的染色工艺为:靛蓝质量浓度3 g/L,保险粉质量浓度10 g/L,NaOH质量浓度3 g/L,染色温度40℃,染色时间20 min。该工艺染色PA56纤维K/S值最高可达28,且染色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靛蓝染料上染率低、染色需多次浸轧的问题,采用液体石蜡作为棉纤维靛蓝染料染色介质,研究高质量浓度靛蓝染料的还原工艺及棉纤维在靛蓝染料/液蜡体系中的浸染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隐色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靛蓝染料30 g/L,NaOH 50 g/L,保险粉160 g/L,还原温度60℃,还原时间20 min;棉纤维在液蜡介质中的最佳浸染工艺条件为:棉纤维带液率80%,m(棉纤维)∶m(隐色体)=1∶2,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50 min,m(棉纤维)∶m(液蜡)=1∶5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一次染色棉纤维K/S值可达到24.7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代替水作为棉纤维靛蓝染料染色介质,研究了高浓度靛蓝染料的还原工艺及棉纤维在靛蓝染料/D5体系中的染色新工艺。结果表明,制备高浓度靛蓝染料隐色体的优化工艺为:靛蓝30 g/L,烧碱50 g/L,保险粉140 g/L,60℃还原20 min。靛蓝染料隐色体/D5体系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棉纤维带液率120%,m(棉,以干重计)∶m(隐色体溶液)=1∶2,m(棉,以干重计)∶m(D5)=1∶30,60℃染色50 min。与水作为染色介质相比较,棉纤维靛蓝染料/D5体系染色的表观得色深度可提高3倍,上染率可提高30%~40%,能够达到一次染深色的效果,简化了染色工艺,缩短了染色时间,节约成本,并显著减少染色废水。  相似文献   

20.
以电能替代传统的保险粉还原靛蓝,是对靛蓝清洁染色工艺的新探索。文中分别以Fe3+-TEA、Fe2+-配体为阴极溶液,采用间接电化学对天然靛蓝进行还原染色工艺。发现以Fe3+-TEA为阴极溶液时,优化后施加电压为13.00 V,阴极还原电位趋于-660 mV,在间接电化学反应器中仍然可以对织物进行上染,但上色不好,染色效率不高,长达7 h的还原时间,测得织物的K/S值虽有上升,仍仅为0.490 5;以Fe2+-配体体系对靛蓝进行还原,得出最佳配体为葡萄糖酸钙,优化后的还原染色条件为1.500 g/L天然靛蓝、2.780 g/L FeSO4·7H2O、4.350 g/L葡萄糖酸钙、1.600 g/L NaOH,在10.00 V电压下电化学还原20 min后,将织物放入浸染,浸染时长为9 min,K/S值为11.204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