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元器件良好的散热性能是空调器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之一,且对空调器的高温制冷舒适性影响极大。本文对变频空调器室外机模块散热过程以及强制风冷散热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负压强制通风散热的电控系统散热方案,该方案通过全新的散热风道设计、散热器设计以及电器盒特殊结构设计,大幅度提高元器件的散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散热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变频模块的温度,提高高温制冷量,室外环境温度50℃时制冷量提升6%;室外环境温度60℃时保持稳定可靠的持续制冷,高温制冷舒适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计算流体力学(CFD)为理论依据,基于FLUENT环境,对侧出风系列产品变频中央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风道系统的出风口结构进行仿真对比分析,本文共设计3套不同形式的出口风结构方案,主要针对电控盒左侧出风口与电控盒散热器之间的流场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验证了3套方案的电控盒内变频模块的温升趋势与散热风道流场的分布状态相拟合。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建立正确,计算机模拟分析数据可靠,达到了产品开发的预期状态,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及测试成本,对于新产品开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风量为160~600m3/h的样机,在试验进风温度21℃~29℃,RH=45%~85%的情况下进行了除湿试验,得出了变频空调器除湿模式下除湿量,与进风温度、相对湿度、频率的关系,整理出了除湿量的经验公式,为优化变频空调器的除湿运行与设计提供了初步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圆形落地式变频空调器出风口在制热过程中存在上下出风温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将空调器出风口分成几段进行研究,发现处于下部的出风口处温度明显较低,不能满足人体对热舒适性的要求。然后进行换热器仿真分析和系统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空调器出现制热出风上下温度差异的原因为冷凝器流路设计不合理,导致热空气在风道中混合不均。最后提出两流路冷热端交叉啮合的冷凝器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空调器室外机电子元器件温度,应用响应面方法研究散热器的进口空气速度和空气温度对电子元器件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空气温度的影响大于进口空气速度。提出散热器外置方案,与散热器内置方案相比,散热器外置时电子元器件的温度平均降低8.3℃。采用试验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阐述变频空调器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的基本要求及影响开度控制的关键因素,例举几种业内常用的开度控制方案,并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指出目标排气温度(系统动态计算)+PID调节的控制方案是变频空调器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当前变频钻机电控系统在钻进深位井过程中会使得房体温度过高,良好的通风系统有助于延长元器件使用寿命,提升钻进效率.本文以标准钻井深度7000 m变频钻机电控系统为例,根据传动装置额定值,计算系统运行时的发热量和通风量,该结果与实际电控系统空调选择相符,对后续空调选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变频空调器保护点设计的可靠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变频空调器的排气温度、IPM功率模块温度、电源模块温度、冷凝器中部温度、电流随空调器频率变化以及室外环境温度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提出一种变频空调器保护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变频型房间空调器区域性季节能效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日本JRA4046-1999和GB7725待批稿中的SEER计算公式,并作了修改.同时给出了中国温度带划分图,搜集了中国八个城市的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对比标准中的公称温度带,计算出了八个城市使用变频型房间空调器的季节能效比(SEER),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温度带的划分对SEER的影响较大,因此"区域性SEER"应该称为评价变频型房间空调器的可用参数.同时分析了能效比EER对区域性季节能效比的影响,给出了提高房间空调器SEER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家用空调器压缩机变频模块风冷直肋式散热器的散热要求,并实现轻量化、小量化,本文对该散热器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双目标(热源温度和散热器质量)寻优,从1 200个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2.6 kW空调器压缩机变频模块散热器质量仅219 g,较原方案降低95 g,且热源温度下降约7.5℃,轻量...  相似文献   

11.
变频空调器潜在的节能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其所选用的节流元件。本文对毛细管、电子膨胀阀及热力膨胀阀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变频空调器分别采用电子膨胀阀和双向热力膨胀阀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双向热力膨胀阀具有智能型自适应调节功能,是变频空调器的理想而实用的节流元件。  相似文献   

12.
室内相对湿度对空调器性能及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工况及室内干球温度相同,室内相对湿度不同的条件下,实验分析空调器的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相对湿度对空调器的能效比几乎没有影响,但相对湿度较低时空调器的出风温度也较低,相对湿度与温度合理耦合可以实现同等热舒适条件下快速制冷且降低空调器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空调器非稳态制热量测量的特点和常规焓差法在非稳态制热量测量方面的欠缺。提出一种基于焓差法的改进型空调器非稳态制热量测量方法,即前置式测量空调器出风温度的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排除出风与受风室之间非稳态换热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温高湿环境的区域,在原变频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基础上,从压缩机、电控、电子膨胀阀、换热器等重要部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并与原型机进行试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自由频率下运行,新型机室内机全开高风档位时的出风温度与原型机对应的出风温度相比降低5.7℃;新型机室内机单开高风档位时的出风温度与原型机对应的出风温度相比降低3.2℃,原型机下降至30℃所需时间是新机型的162%;在室外环境温度为43℃时,新型机制冷量提高了10.8%,季节能效比达到4.98,相比原机型提高了4.2%。新型机中嵌入温度补偿功能,在不同设定温度下能够保证空调出风温度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为解决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接线错误的问题,新型机中增加智能自动检测纠错功能,在接线出错情况下能自动识别并纠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变频空调器已逐渐在住宅和小型办公建筑中普及。在压缩机高频运行时,变频空调器的能效比较低是变频空调器的一个显著特征。基于此特征,在利用变频空调器供冷的过程中,通过使空调器间歇运行这种节能方式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节能目的。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MATLAB联合仿真,计算空调器停机前的运行时间以及停机持续时间对变频空调器用电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空调器运行频率快速下降的阶段关闭空调器,容易造成间歇运行时变频空调器的用电量高于连续运行时变频空调器的用电量。在给定的一个运行周期中,与变频空调器连续运行相比,变频空调器间歇运行时的总供冷量的降低率低于整个周期变频空调器平均能效比的降低率时,空调器间歇运行这种节能方式无法有效降低变频空调器的用电量。  相似文献   

16.
何应强  伍光辉 《制冷》1994,(4):49-54
本文论述了变频空调器工作原理,并且对其制冷及制热循环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探讨,结会压缩机的特性,对空调器充灌氟里昂及循环工作和温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开发设计变频空调器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变频空调系统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伍光辉  吴克启 《制冷》2002,21(3):13-17
变频空调器是由变频压缩机驱动的空调系统 ,压缩机通过变频调节其转速使压缩机单位时间内的排气量变化 ,从而达到调节制冷量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变频空调器制冷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给出了制冷量和压缩机频率的关系方程 ,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变频空调器制冷系统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频率曲线图 ,为变频空调器制冷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变频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性能,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对除霜及电子膨胀阀控制进行优化,改善被测空调器在室外低温、高湿工况下制热运行出现的除霜频繁问题及在室外低温、低湿工况下制热运行出现的无霜除霜问题,并将空调器在室外低温、高湿工况下自由温升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缩短50%,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型变频空调器的研究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频空调器无论舒适性、功能性以及节能省电的优点显著超过普通空调器。针对我国房间空调器配套普遍为单相压缩机的现状。探索开发两相变频器及应用电子自动膨胀阀解决变流量控制,利用16位微机并引进模糊控制概念提高空调器的控制功能,摸索变频空调器国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提升房间空调器APF(全年能源消耗效率)为目标,使用CoilDesigner软件对某变频房间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进行仿真研究,并依据仿真结果设计不同的换热器制冷剂流路方案,通过试验对比不同流路方案的换热器对空调器APF的影响。利用热阻平衡法对室外换热器流路进行设计,并用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热阻平衡法计算出的最佳分路数与试验结果能够良好地吻合,可以用于指导换热器流路的初始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