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VB开发的柴油机单层隔振系统隔振参数优化软件,以振动理论为基础,采用柴油机隔振参数对比优化的方法,计算柴油机离心力、简谐颠覆力矩、固有频率和振幅,通过柴油机的共振频率和振幅的计算比较,分析不同隔振器的隔振效果,选择隔振效果最优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隔振参数对比优化的方法,能够避免单一型号隔振器在柴油机隔振优化时,隔振参数优化效果没有其他隔振器好的错误;可使柴油机的减振效果最优化,且优化计算的时间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袁绍军  杨铁军  肖友洪 《柴油机》2004,(Z1):214-215,219
针对模糊控制规则一经确定就难以改变的缺点,提出一种应用于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的带修正因子的模糊自组织PI控制器,该控制器能根据柴油机的工作情况对模糊规则库进行自动调节.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器能明显提高柴油机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3.
498柴油机试验台架隔振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燃机与支架之间安装隔振设备是降低内燃机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498柴油机试验台架的隔振方案和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并讨论了引起498柴油机机体振动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所设计隔振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内燃机传递给支架的振动。  相似文献   

4.
在内燃机与支架之间加上隔振设备是降低内燃机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介绍了498柴油机隔振系统方案和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并讨论了引起498柴油机机体振动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所设计隔振系统能有效的降低内燃机传递给支架的振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隔振作为柴油机降噪方法的基本原理,描述了该方法实施的基本步骤。隔振降噪法在C型柴油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整体声功率级降低了1~2dBA。  相似文献   

6.
船载柴油机浮筏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柴油机等船载动力机械的隔振降噪问题,采用子结构导纳方法建立了船载柴油机浮筏隔振系统的主被动联合控制模型,实现了基于导纳矩阵的浮筏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统一数学描述。给出了浮筏隔振系统的机器控制、浮筏控制和全控制等各种控制方法的概念,并阐释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以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为价值函数,对比研究了不同控制策略下各种控制形式的主动浮筏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并给出了主动浮筏系统隔振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功率柴油机性能试验台隔振设计的特点及其最佳隔振参数选取的原则,而后根据试验台的工作特点,推证了次级系统弱耦合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最后给出隔振设计的实例,指出六个固有频率分布在一个狭小的频带范围内是整个隔振设计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车用直列四缸柴油机隔振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激励源(发动机)与车身两部分进行隔离是解决汽车振动、噪声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D4114Z_LQB柴油机隔振系统方案和橡胶隔振器的设计,并对柴油机、隔振器系统的振动模态进行了计算。装车振动测试表明,所设计隔振系统能有效地降低发动机传递给车架的振动。  相似文献   

9.
张励 《内燃机车》2006,(9):28-31
介绍了柴油机“有差调节”调速器、有功功率调节、机组的无功功率调节、公共底座、发电机组隔振、柴油机起动等方面的设计研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x-RLMS算法的自适应有源隔振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 RL MS算法 ,构造了一种适用于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有源控制的自适应 x- RL MS算法。该算法可消除振动有源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次级振源振动耦合通道和误差通道的影响。针对一个双层隔振模拟试验台架进行有源隔振仿真和试验 ,取得了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将6缸280机车柴油机曲轴应用到船舶领域后轴系扭振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为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计算,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重新设计的6缸280ZC/D船机曲轴无论在结构和性能上均能满足船机规范要求,达到了整机轴系扭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多缸内燃机功率不均衡偏差对扭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缸内燃机各缸之间的功率不均衡将影响轴系的扭振性能。以GKIC内燃机车的6L240柴油机轴系为例,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和有关统计资料,对各缸功率不均衡状况下的轴系扭振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找出了各缸功率不均衡对扭振振幅和频率的影响以及一些其它规律。为准确估计多缸内燃机轴系的实际扭振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整机振动的频域特点显示其与整机振动的固有特性和内燃机的工作转速有关。在整机振动控制过程中,根据频域特性提出PFC(Partial Frequency Control)控制策略,建立以相关频带为函数的性能指标,对该特定频带内的振动施以额外的加权,则可以将主要控制能量集中在该特定频带内,从而提高控制效果。以某柴油机为例,在整机振动频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机振动PFC控制过程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振动控制过程中选定的被控模态在主频带内的振动均取得了高于75%的降幅,使整机振动得到了极大的抑制,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ND5型内燃机车动力轴系的扭转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ND5型内燃机车动力轴系的扭转振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结果,经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相当接近。可利用该结果进一步了解该机车的动力性能,并为同类柴油机轴系扭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故障振动诊断技术在机车状态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内燃机车状态修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适于状态修的故障振动诊断技术研究现状,论述了机车故障特点和诊断原理,对故障信号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应用作了评述,并对现代故障振动诊断技术在机车状态修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徐聪聪  刘凯  焦亚飞  刘大江  周国强 《柴油机》2019,41(6):28-30, 38
针对某新型柴油机轴系扭振计算中曲轴扭振附加应力过大问题,对激励进行分析并开展扭转振动计算;尝试采取不同途径消减过大扭振合成应力。得到如下结论:当今柴油机强化指标不断提高,而CCS推荐的气体激励简谐分量幅值相对偏小,从安全角度出发,扭转振动计算时应按照柴油机厂提供的激励数据进行。共振区域的过大振动应力可通过确定主要贡献的谐次分量,调整节点位置部件参数的方法来消减;非共振区域的过大振动属正常的振动响应,可通过增强曲轴的抗扭振疲劳强度来适应,但其可行性应综合考虑柴油机设计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柴油机曲轴系统进行了扭振研究,在推导V型柴油机相对振幅矢量和的基础上,确定了V型6缸柴油机的主强简谐。采用GT-SUITE建立该V型6缸柴油机曲轴系统动力学协同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校核模型。对柴油机断油和停气门两种变排量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变排量后轴系扭振角位移幅值显著增加,停气门方案较断油方案幅值大。  相似文献   

18.
阐明了降低机车柴油机排放的重要意义,比较了国内外机车柴油机的排放水平,介绍了几种降低排放的具体方法,展望了机车柴油机排放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柴油机增压器隔热罩故障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对原结构增压器隔热罩进行模态和应力对比分析,得出当前应用增压器隔热罩存在风险。设计新型的增压器隔热罩,满足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并且经过仿真计算隔热罩应力和模态满足要求。通过对比试验,新型隔热罩振动速度更低,新型增压器隔热罩具备优越性。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柴油机增压器隔热罩系统质量变化对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内外机车柴油机防风沙技术的应用,指出该技术研究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国内内燃机车柴油机进气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机车防风沙进气装置的结构从而改善柴油机工作性能的措施,并指出该技术今后的设计研究方向,为机车事业的发展和机车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