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确了解套管内外密度差所产生的浮力对套管居中度的影响对于大斜度井合理安放扶正器,降低套管下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扶正器受力分析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套管内外密度差对套管居中度的影响图版,同时考虑顶替过程中套管内外密度差随时间变化情况,形成埕海油田大斜度井套管扶正器安放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埕海地区扶正器安放间距分别为30 m、20 m、15 m时,通过浮力作用使套管居中度最大可增加36.4%、19.6%、12.2%,井斜角越大、套管内外密度差越大,居中度变化值越大。扶正器安放间距为10 m时,浮力作用减弱,居中度变化值最大仅为6.2%。研究结果表明,扶正器安放间距、井斜角的正弦值、套管内外密度差与浮力作用下的居中度变化量呈三次多项式的非线性正相关。ZH29-30井实践表明,考虑浮力作用的套管居中度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固井顶替效率,保证套管安全下入。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入井管柱与井眼相容性几何模型的研究,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了每根套管带一个扶正器,每两根套管带一个扶正器,每3根套管带一个扶正器3种情况下套管下入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川东地区深井及大斜度井固井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德平 《钻采工艺》1995,18(1):13-17
本文针对深井,大斜度井的固井特点,提出了深井、大斜度井固井下套管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和下套管技术要求,同时论述了如何有效提高深井,大斜度井固井质量的技术措施,通过在川东地区深井,大斜度井固井作业中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川东地区深井,大斜度井的固井难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满足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高压注水、封堵水层和补孔回采等需求,恢复长停井,完善注采井网,开展了大斜度井、出砂井和超深井膨胀管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进行了施工工艺、高效铣锥打通道技术及高效强力密封技术研究。该工艺在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成功修复套管破损井3口,补贴井段最长26.1 m,最大井斜达51.3°,最大补贴段井深达4 028 m,解决了大斜度井、出砂井和超深井膨胀管补贴难题。膨胀管技术在冀东油田的成功应用,为钻井、二次完井以及长井段套管破损修复等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河坝区块大斜度井轨道优化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东北河坝区块大斜度定向井,在不同工况作业(如正常、滑动钻进、起下钻等)过程中都存在着造斜段轨迹控制难度大、施工摩擦阻力大等难题。为此,从井眼轨道设计入手,在系统分析常用轨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得出除了查图法和作图法外,一般应采用解析法进行设计的认识,设计思路:首先根据给定设计条件求出不同轨迹关键参数,然后求出轨道节点数据,最后求出轨道分点数据。结合该区块大斜度定向井的特点,对轨道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轨道剖面类型等进行优化,优化设计原则:①轨迹设计必须满足地质靶点、中靶方位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如钻机型号、定向仪器等)的要求;②井眼轨迹几何形状最优化设计首先须满足常规导向钻具组合造斜率的要求、特定套管柱和井眼轨迹的相互适应性,其次要求轨迹最短、管柱的摩擦阻力相对最小,最后要求轨迹光滑过渡和井眼曲率均匀。优化设计的步骤:先根据地质参数(如靶点垂深、水平位移等)和工艺水平(如定向工具型号、性能等),对造斜点以下井段进行钻井方式和钻具组合设计,然后才能对大斜度井井眼轨道进行优化设计。将所形成的大斜度定向井轨道优化设计技术成果应用于HB1 1D等多口大斜度井钻井设计和施工作业中,均顺利实现了地质中靶和完井作业,为该区块后续部署井的轨道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彦生 《石油知识》2010,(6):33-33,36,37
编者:油井套管变形是油田开发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近年大位移井及水平井大规模应用进一步加大了套管变形修复难度。作者以油井套管缩径连续扩胀整形技术研究为基础,介绍了套管修复工具的工作原理.工艺特点、试验数据,为今后同类工作提供一定借鉴。由于套管在地下承受着各种作用力.以及油井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措施对套管的损害.致使套管产生缩径和局部变形。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套管变形的井越来越多.制约油田增产措施的实施,因此处理套管变形将导致大量的修井作业。  相似文献   

9.
10.
大位移井φ244.55mm套管固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钻采工艺》1997,19(4):1-5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水平井中弯曲井眼段套管柱下入的力学模型,动态模拟了水平井眼造斜段内套管柱的下入过程,并对套管柱在下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套管柱进入弯曲段后,最大等效应力首先发生在套管柱的底部,随着套管柱下入深度的增加,套管上的等效应力值不断变化,同时套管柱在下入过程中会发生塑性变形。下入过程中,由于套管的弯曲和阻力作用会促使套管与井壁呈交错接触状态。大曲率井眼中管柱下井所需的下入力比小曲率井中所需的下入力要大,这与实际的管柱下入过程相吻合。井眼的摩阻条件对套管的安全下入有较大影响,光滑的井眼条件产生的摩阻力更小,更加有利于套管柱的下入。  相似文献   

12.
可循环式井口加压下套管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吉林油田浅层大位移及浅层阶梯水平井下套管困难的问题,研制了可循环式井口加压下套管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转换接头、配重总成、旋转总成、可循环密封总成、吊环、吊卡等组成,用该装置下套管时有以下2个主要特点:(1)可以在下套管过程中随时循环钻井液;(2)可以向套管柱施加80kN的下压力。通过2种途径的共同作用,可确保浅层大位移及浅层阶梯水平井顺利完成下套管作业。目前该装置已完成设计加工及地面试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深井、超深井钻柱的涡动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套管磨损计算方法。补充了磨损效率模型只能对狗腿处套管进行磨损预测的缺陷;并对套管和钻杆磨损进行了解析计算,可利用钻杆的实际磨损状况对计算参数进行调整。模型在塔里木油田多口油井的应用表明,钻柱涡动带来的套管磨损不容忽视,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状况较符合,能为现场施工提供较好的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14.
ZYY341—110小直径封隔器在套变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套变井增多,常规分注工艺采用的Y341—114型封隔器不能满足套变井分注的难题,研制开发了ZYY341—110小直径封隔器。这是一种水力机械压缩式封隔器,适用于套管变形后内通径大于110mm的井的分注卡漏,结构简单,组装试压方便,设计有平衡机构、锁紧机构,后坐距为零,密封可靠。21口井的分注试验表明,封隔器现场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密封性好,有效期长,平均有效期为294天,最长的已达到387天。该型封隔器现已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套变井的分注卡漏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北部河坝区块嘉二气藏A201H井、A202H井相继获得197×104,136×104 m3/d的无阻流量,揭示该区嘉二气藏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压汞、测井等多种资料,对储层的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晶间(溶)孔及粒内溶孔;喉道以片状为主,孔喉连通性较差,孔隙结构复杂;物性差,表现为特低孔致密储层的特征。储层发育受沉积及成岩作用控制,其中,微古地貌高点发育的砂屑滩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短暂暴露的岩溶作用及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初期压实与浅埋藏胶结充填部分孔隙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裂缝性重结晶及埋藏溶蚀作用优化改造砂屑滩储层,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深气并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尚未成熟、配套的状况,从川东北河坝区块产水气井开采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气井气水同采阶段的临界携液产量、合理生产压差和合理采水规模.通过确定合理采水规模,对河坝区块HB1、HB2井实施了控水采气工艺技术,两口井均取得良好控水采气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复杂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不适应复杂深探井设计的问题,根据河坝区块复杂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及钻井实践,提出了以确定必封点为基础向两边推导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原则。该设计方法通过确定必封点个数和深度来决定技术套管的层次和下深;根据井眼与地层压力平衡条件,向两边推导综合分析,以确定表层套管和完井套管的尺寸和下深。经河坝区块深井井身设计验证,该设计方法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说明该设计方法合理,为国内外复杂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港油田以西H3 井为代表的水平井受地面村庄、水库等特殊地貌限制,钻井井眼轨迹设计多为浅造斜(300 m)、大斜度,受举升工艺适应性限制,所属油田区块处于未动用阶段。为了实现浅造斜大斜度井的有效举升,对常规潜油电泵允许通过的井眼轨迹进行计算,并以西H3 井为例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常规电泵难以满足该井生产需要。引进应用斜井电泵,详细介绍了斜井电泵在机组易弯曲部件、大小扁电缆保护器、电机保护器等部位进行的技术改进,通过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大港油田陆地自营区浅造斜大斜度井举升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使一些受地表环境限制无法动用的储量区块得到开发动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油田油水井套损规律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塔里木油田套损现状与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油田油水井套损的因素主要有6个方面:①套管外存在塑性地层或高渗透地层;⑦井身结构不合理;⑦钻井设计水泥返高不够或固井质量不合格;④套管分级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新井);⑤套管腐蚀、作业磨损以及特殊施工对套管造成损坏,使之抗外挤能力下降;⑥开发方式不合理.针对油田套损现状和分布规律,制定多学科协作的套损井综合"防"、"诊"、"治"对策,对于已发生套损的井,采取井下作业坐封打压、工程测井、静温梯度法3种技术综合找漏,找漏结果统计表明,1998-2009年,已有71口油水井发生套损,确认套损点87个.在精确定位套损部位后,择优选取挤水泥、下封隔器,下胀管补贴等措施补漏,对已发生套损的57口井实施了补漏,有46口井恢复了生产,有效率达8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