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我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配置的系统不确定性较大,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有待提升.本文将强化学习方法引入水资源配置模型,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强化学习方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Python语言编制计算分析软件;以北京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作为案例分析,将非常规水资源纳入配置体系,得到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是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earman检验淘汰不通过一致性检验的专家指标排序,并运用循环修正的思路统一指标重要程度排序,最后通过相邻两个指标的标准差比值确定指标间的重要性比率,建立了基于改进序关系法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呈现出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Moran’s I指数对梯度发展模式下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全域和局部空间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多数省级行政区表现为HH和LL型相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发展特征,对此,建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缩小这种区域梯度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山间河谷的水文地质特征,结合目前山间河谷水源地水资源评价现状分析,提出山间河谷水资源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柳林泉水质分析、同位素测试资料和水质数学模型成果,对泉域、特别是西部大面积滞流区的水质成因和水质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对柳林泉在不同的开采条件下的水质演化进行了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5.
从水资源、用水结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宝鸡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制度缺陷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宝鸡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事故等级、受纳水体类型、受纳水体功能、水文特征、区域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考虑核电站取/用/排水环节发生事故后,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放射性物质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分析核电站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考虑最不利组合条件下(包括最不利水文条件:洪水、枯水及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核电站的事故对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分析事故对水资源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西部水利水电资源极为丰富的特征及社会各界对水利水电开发产生的误解,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分析了我国西部水资源开发现状,并与国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水电开发程度还比较低,而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普遍比较高,生态环境也越好。因此,片面强调原生态不仅不是什么生态文明,而是一种生态愚昧。西部经济发展的本身,必须解决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发挥西部某些地区的资源优势。我未来的发展必然要依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西部大开发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动态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世界各国加大对资源与环境方面人才的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目前形势下蓬勃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动向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随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希望这些问题得到关注,使我国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于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世界各国加大对资源与环境方面人才的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目前形势下蓬勃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动向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随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从而产生了诸多问题。希望这些问题得到关注,使我国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把Mann-Kendal方法(M-K)趋势分析的功能与重标极差分析(R/S)持续性分析的功能相结合,通过分析流域未来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揭示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时空丰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方面,黄河中游南部区域(占流域面积5.36%)未来水资源供给形势乐观,黄河中游的中部区域(占流域面积29.42%)未来缺水风险增加。在年内方面,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季节供给形势空间分布差异显著。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演变,黄河中游中部和南部愈加湿润,北部愈加干旱;黄河流域水资源供给情况相同的区域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1.
在了解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得出影响山西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子,利用熵值法对主成分进行客观赋权,从而对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状况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山西省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天桥泉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 ,建立天桥泉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数学模型 ,通过有限元法对河曲电厂水源地的水资源进行评价。在资源评价中 ,以河曲电厂水源地的水资源评价和开采预测为主要内容 ,以非稳定流运动理论为基础 ,根据含水岩组非均质性及部分地区存在各向异性的特征 ,建立二维非均质各向异性数学模型 ,并用有限元法求解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从电厂贮灰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电厂排放灰水水质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分析灰场灰水入渗影响岩溶水水质的各种因素,最后对电厂排放灰水对当地岩溶水水质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崇左地区地质调查及厂址岩土工程勘察,围绕厂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岩溶,从发育条件、发展历史、岩溶形态的分布特点分析研究厂址区岩溶发育特征,对建厂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溶工程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评价和归纳。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水资源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镇生活、工业和环保用水的增加以及灌溉面积的扩大,都江堰水资源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加。到2030年,都江堰灌区需要的引水量将达到岷江可引水量的极限,即岷江金马河河段将处于长时间断流的状态,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都江堰水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方案,包括合理利用地下水、开展人工增雨、合理利用邻近流域的水资源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都江堰水资源总量缺乏和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的资源。但是,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现代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被随意的排入水体,使我国水体水质急剧恶化。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水质恶化,应该提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对污水的净化能力。我国已采取多种措施对污水进行净化,成果并不显著且成本较高。利用各种生物和微生物各自的特点,使之与生态学有机结合来治理污水,具有难度小,成本低,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水污染净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此,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水权交易模型中的生产用水主体进行概化,建立了三层次的生产用水主体划分;将生产用水主体的行为简化为用水、买水、卖水、节水四个主要行为;采用经济学主体方程来决定生产用水主体各种行为的产生和选择;以区域经济效益最大为优化目标。将模型应用于水资源短缺的巴彦淖尔市,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水权交易模型能够很好地分析区域总潜可交易水量,并为区域水市场可交易水量的确定和水权交易价格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熵和FAHP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核心技术之一,其难点是如何有效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模糊性和随机性等不确定性问题。为此,基于综合集成的方法论,提出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理想区间法和相对隶属度理论处理不同评价样本隶属各评价标准区间的模糊性,用最大熵原理处理评价样本隶属各评价标准区间的随机性,通过上述方法的集成,建立了基于熵和FAHP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新模型(EFAHP.FCEM),并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该模型参数。EFAHP-FCEM在汉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应用结果表明:EFAHP-FCEM直接由评价指标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和评价标准样本数据驱动,把利用全部隶属度值信息进行计算的可持续利用相对等级值作为评价结果,可避免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判断所可能导致的失真,提高了评价精度;EFAHP-FCEM是一种非参数评价方法,其数学物理概念明确,方法直观、通用,可在具有评价标准的各种资源环境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广东地区岩溶发育的分布区域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以及广东地区近几年已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灾害案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岩溶塌陷的各种诱发因素,如水文因素、地表水作用、水库蓄水、抽取地下水、振动作用、荷载作用等,探讨了岩溶地面塌陷的2种主流成因机制,即潜蚀论和真空吸蚀论。经过实地考察和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可知,广东地区大部分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均为潜蚀型。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电网系统的自身特点,给出了岩溶塌陷区输电线路评估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塌陷区输电塔的稳定性,得到了与现实相符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现行能源发展战略和水资源的矛盾状况,论述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将是发展我国重大战略的瓶颈,因此,在富煤缺水地区进行电力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把节水作为电厂规划设计的第一要素,同时,对涉及的节水型电站设计的各个因素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