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云南玛咖挥发油成分,对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八个玛咖种植区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应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挥发油成分59种,其中共有成分39种,这些共有成分总含量在各地玛咖样品挥发油总量中占比都超过99%。含量较高的共有成分有:异硫氰酸苄酯、苯乙腈、4-甲氧基苄基异硫氰酸酯、3-甲氧基苯乙腈、棕榈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苯甲醛、9,12-亚油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云南八个玛咖种植区样品挥发油成分相似,但由于含量差别而呈现出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类别。  相似文献   

2.
李敏  贺云川 《食品科学》2011,32(8):272-2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方便榨菜原料及成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类37种化合物,37种化合物中含烃类4种、醇类7种、醚类2种、醛类5种、酸类4种、酯类8种、酚类1种、含硫化合物5种、杂环化合物1种;两种样品共同检出的化合物有4种,分别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环丙酯、二甲基三硫;方便榨菜原料检出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异硫氰酸烯丙酯(60.77%)、异硫氰酸环丙酯(6.10%);方便榨菜检出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对丙烯基茴香醚(47.54%)、异硫氰酸烯丙酯(11.41%)。  相似文献   

3.
为了鉴定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了市售4种芥末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保留指数和标准品进行定性,共鉴定出1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最多,为6种;4种芥末油中共有的成分是二硫化碳、烯丙基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异硫氰酸烯丙酯和硫氰酸烯丙酯。采用邻二氯苯为内标对4种芥末油进行了定量,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异硫氰酸烯丙酯(7487.01~22025.36μg/g样品)、硫氰酸烯丙酯(1074.69~4013.81μg/g样品)、异硫氰酸环丙酯(21.24~49.74μg/g样品)、硫氰酸甲酯(5.80~19.77μg/g样品)等。在鉴定出的成分中,由异硫氰酸烯丙酯转化或降解的产物有硫氰酸烯丙酯、异氰酸烯丙酯、二硫化碳和二烯丙基硫醚。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8):115-119
以新鲜螺蛳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螺蛳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萃取和鉴定,并运用相对气味活度法(ROVA)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总体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新鲜螺蛳中共鉴定出40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类、酮类、醇类、硫醚类、呋喃类、吡嗪类、噻唑类等。其中,螺蛳的关键风味成分物质有以下6种(ROAV≥1):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醇、异戊醛、反-2-壬烯醛、己醛、苯甲醛。另外,庚醛、2,3-丁二酮、反-2-辛烯醛、正庚醇、2-戊基呋喃、3-辛酮、正戊醛、柠檬烯、二甲基二硫醚对总体风味也具有重要贡献(0.1=ROAV1)。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榨菜挥发性的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确定了其中的34种化学成分,占总质量分数的97.1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榨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异硫氰酸烯丙酯(40.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35%)、异硫氰酸苄酯(10.01%)、异硫氰酸环丙酯(9.30%)、(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乙酯(3.09%)、二甲基三硫醚(2.80%)、十六酸乙酯(1.53%)等,这七种成分质量分数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1.23%.  相似文献   

6.
高京草  程智慧 《食品科学》2014,35(22):202-206
以5 个大蒜品种的不同产品器官为材料,采用顶空取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比较不同产品器官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蒜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最高,鳞茎次之,蒜苗的最少。蒜薹和蒜苗所含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硫化物、醛、酯和烷烃4 类,而鳞茎含有硫化物、醛、酯和醇4 类。蒜薹含有7 类硫化物,鳞茎含有6 类,蒜苗含有5 类。不同产品器官各种类硫化物含量差异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二硫醚>二噻烷>三硫醚>硫醚>二硫代环己烯>四硫醚,且在产品器官之间结果一致。相同产品器官不同品种之间硫化合物种类差异较大,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市售小磨香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SAFE)法萃取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半定量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关键风味成分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从市售小磨香油中共鉴定出10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3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ROAV≥0.01)具有典型的风味特征贡献,包括4种硫化物、5种酚类、10种吡嗪类、4种呋喃类、3种醛类、4种噻唑类、2种吡咯类、2种噻吩类和1种吲哚,使小磨香油呈现卷心菜味、鱼腥味、硫磺味、烟熏味、爆米花味、油香和烤芝麻味。14种ROAV≥0.10的风味成分(乙酰基吡嗪、2-呋喃甲醇、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甲基糠基二硫醚、硫醇酸甲酯、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2-甲氧基苯酚、己醛、2-乙基-6-甲基吡嗪、2-甲基-3-呋喃硫醇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被确认为小磨香油的关键风味成分。综上,采用该方法确定小磨香油的关键风味成分,不仅可扩充小磨香油的风味数据库,还可为芝麻油风味品质评价及品质调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微辣型风味榨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6类20种化合物.20种化舍物中含烃类9种,醚类3种,酸类1种,酯类3种,酚类1种,含硫化合物3种.研究表明:异硫氰酸烯丙酯是榨菜的特征性香气物质,榨菜本身的挥发性成分和香料的挥发性成分共同作用形成微辣型风味榨菜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9.
采用SPME法萃取热反应鸡肉香精和水煮鸡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热反应鸡肉香精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9种,醛类15种,醇类6种,酮类2种,酸类3种,酯类1种,杂环化合物8种,其它化合物5种。从水煮鸡肉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成分22种,包括烃类5种,醛类6种,醇类1种,酮类2种,酯类2种,杂环化合物4种,其它化合物2种。从两者中共同鉴定出的化合物有壬醛、(E)-2-辛烯醛、苯甲醛、(E,E)-2,4-癸二烯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辛烯-3-醇、苯乙酮、右旋萜二烯、苯乙烯、蒎烯、2-戊基呋喃、2-乙基-6-甲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3-呋喃甲醇、茴香脑和愈创木酚。  相似文献   

10.
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南极磷虾虾仁与4种海虾虾仁(中国明对虾、刀额新对虾、大管鞭虾和日本囊对虾)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以相对气味活度值法评价挥发性成分对总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经鉴定,磷虾虾仁中相对含量较大的挥发性成分包括二甲基硫醚、苯乙烯、对二甲苯、乙苯、壬醛等。磷虾虾仁关键风味成分为二甲基三硫醚、癸醛、甲硫醇、壬醛、辛醛、二甲基硫醚和(Z)-4-庚烯醛;而1-辛烯-3-醇、乙苯、庚醛、苯甲醛、己醛和D-柠檬烯对总体风味有重要作用。4种海虾虾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均与磷虾虾仁有显著差别,但关键风味成分同样由二甲基三硫醚、甲硫醇、癸醛等含硫化合物和醛类组成。关键风味成分的相似性和重要风味成分的多样性可能是磷虾虾仁与四种海虾虾仁挥发性风味相似但不相同的主因。  相似文献   

11.
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 种、醇类10 种、醛类10 种、酚类8 种、酯类7 种、酮类4 种、其他物质6 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4 种。对陈皮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主要有D-柠檬烯、γ-松油烯、2-崖柏烯、α-金合欢烯、对-伞花烯、α-蒎烯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鱼香肉丝市售菜肴和料理包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结果共鉴定出136 种成分,市售菜肴鉴定出化合物79 种,料理包鉴定出化合物104 种,两种样品中均检测到的化合物有47 种,两者在酯类及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检出上存在较大差异。可能造成风味差异影响的化合物有:β-水芹烯、石竹烯、倍半水芹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桉树脑、2,3,5,6-四甲基吡嗪、二烯丙基三硫醚。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黄酒挥发性物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不同地区黄酒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2 个品牌黄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分别对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地区黄酒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的12 种黄酒中共检测出142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酚类、烃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3.04%、39.26%、24.64%、0.37%、0.63%、0.28%、1.36%,其中13 种物质为12 种黄酒所共有;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黄酒中对整体风味以及口感的形成影响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异丁醇、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和糠醛;此外,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不同地区12 种黄酒分为3 类,各类黄酒的挥发性物质均有其显著特征,客观地反映了样品的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利用HeraclesⅠ快速气相电子鼻采集我国主要产地青花椒电子鼻响应信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显著响应信号筛选对不同产地青花椒进行挥发性物质模式分类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8 个产地青花椒分为3 类,表现为明显有差异的六维蛛网图谱特征。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物质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68 种化合物,其中39 个成分为8 个产地3 类青花椒所共有。这些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酯类及少量其他化合物。烯烃和醇类化合物为主要构成物质,占青花椒挥发性物质总相对含量的89%以上,而烯醇比则是3 类青花椒主要物质构成差异所在,分别表现为顶坛青花椒烯醇均衡型(烯醇比1∶1)、沂蒙山青花椒显著高烯低醇型(烯醇比2.5∶1),重庆、江津、金阳、洪雅、汉源、昆明高烯低醇型(烯醇比约2∶1)。研究结果对青花椒产地区分、香气分类与特征解析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 个主要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台湾)的5 种乌龙茶样品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顶空固 相微萃取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 在5 种乌龙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127 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53 种;各乌龙茶样品中,除铁观音中酮类物质含量较低 外,均以醇类、酯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但它们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在共有香气成分中,其中16 种化合 物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它们分别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β-紫罗酮、咖啡因、茉莉内酯、吲哚、植醇、植酮、芳樟 醇及其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基丙酮、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γ-癸内酯、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经对 比发现,5 种乌龙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与NIST 05 a.L谱库比对,鉴定得到各个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得到49 种化合物,结构鉴定出36 种化合物,占总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8.91%,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贡献较大的依次是:酯类化合物11 种,占40.12%;酸类化合物6 种,占33.63%;醇类化合物11 种,占21.79%。此外,醛类化合物1 种,占0.05%;酮类化合物2 种,占0.57%;其他类5 种,占1.55%。初步确定乙酸、乙酸乙酯、乙醇、乙酸-3-甲基丁酯、苯甲酸乙酯、3-甲基丁醇、己酸乙酯、己酸、苯甲酸、乙酸-1-甲基丙酯、2-丁醇、苯乙醇、辛酸、2-甲氧基-4-甲基苯酚是山楂果醋的主要香气成分。以期为山楂果醋的香气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山楂果醋品质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山楂果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后熟发酵时间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区分开,根据传感器对样品的敏感度和区分度进行优化,最佳传感器组合为
S1S4S7S10;3 种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共分离鉴定出44 种挥发性化合物,后熟发酵1 a共鉴定出36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1.8%;后熟发酵2 a共鉴定出30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8.2%;后熟发酵3 a共鉴定出28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3.6%;3 种不同后熟发酵酱中含有19 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苯乙醇、2-乙基苯酚、苯甲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1-庚醇,它们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别;感官分析显示后熟发酵1 a的样品在色泽、酱香等方面与后熟发酵2、3 a存在较大差异,而后熟发酵2、3 a的样品整体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MAE-SAFE-GC-MS法分析道口烧鸡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道口烧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道口烧鸡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98 种化合物,包括11 种醇、17 种醛、9 种酮、11 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3 种酸、5 种酯、4 种醚、36 种烃和2 种酚。可能对道口烧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有4-萜烯醇、糠醇、肉桂醇、己醛、苯甲醛、反-2-癸烯醛、2,4-癸二烯醛、大茴香醛、肉桂醛、丁香酚、茴香脑、肉豆蔻醚、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4-吡喃酮等。  相似文献   

19.
GC-O-MS法检测句容产区巨峰葡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句容产区巨峰葡萄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巨峰葡萄浆果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香气成分经质谱标准谱库检索并结合保留指数及嗅闻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巨峰葡萄中共鉴定出50 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检出香气总量93.05%,并对各香气化合物进行分类分析,确定14 种巨峰葡萄香气的特征成分及香气轮廓。结论:与其他产区巨峰葡萄特征香气成分对比,产区因素可能是导致不同葡萄产区巨峰葡萄特征香气成分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谢靓  李梓铭  蒋立文 《食品科学》2015,36(16):163-169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预处理盐渍辣椒样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未接种和已接种耐盐植物乳杆菌在质量分数10%和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的挥发性成分,4 组样品共检出194 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27 种。种类数: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94 种)>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92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83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8 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5.63%)>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89%)>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43%)>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53.31%)。盐渍辣椒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醛酮类和烷烃类等众多复杂的香气成分,接种耐盐优势菌种后挥发物质种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多,有助于盐渍辣椒香味物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