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热处理多孔玉米淀粉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32 只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其中1 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另外3 组为高脂组,分别为高脂空白组、多孔淀粉组(porousstarch,PS)和湿热处理多孔淀粉组(heat moisture treatment starch,HTMPS),饲喂基础饲料,适应1 周后,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组分别饲喂相应高脂饲料。饲喂4 周后解剖,检测大鼠血脂、肝脂及小肠和粪便中胆汁酸等指标。结果:饲喂多孔淀粉和湿热处理多孔淀粉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抗动脉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肝脏TC、肝脏总TC和腹部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粪便中粪醇、胆固醇等中性固醇排泄量增加,粪便中胆汁酸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PS组与HTMPS组相比,大鼠血浆中TC、AI、腹部脂肪含量、肝脏总脂肪含量较低,粪便中胆汁酸及小肠内容物中胆汁酸较高。结论:多孔淀粉降血脂降胆固醇效果优于湿热处理多孔玉米淀粉,可降低高脂饮食造成的高脂血症风险,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花椒精对卵巢切除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 只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 组,其中1 组进行伪切除手术(Sham)作为对照组,另外4 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ovariectomy,OVX),恢复饲喂一周后,分为空白组和灌胃花椒精高(15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灌胃4 周后解剖,检测大鼠血脂、肝脂及小肠和粪便中胆汁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灌胃花椒精可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的浓度(p<0.05),升高HDL-C的浓度;降低肝脏中脂肪、TC、TG的含量(P<0.05);增加大鼠排便量、促进小肠内容物和粪便中胆汁酸以及粪醇、胆固醇等中性固醇的排泄,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结论:花椒精可改善卵巢切除SD大鼠因雌性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高脂血症,可能与促进胆汁酸和中性固醇的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斑鹞鲼肉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以提高低值水产品的利用价值。方法:将SD 大鼠分3 组,对照组(酪蛋白)、10% 鹞鲼肉组(酪蛋白+ 鹞鲼肉)和20% 鹞鲼肉组。分别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以及肝脏TG、TC、磷脂(PL)浓度,并测定肝脏脂质代谢相关酶--葡萄糖-6- 磷酸(G6PDH)脱氢酶、苹果酸酶、脂肪酸合成酶、磷脂酸磷酸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的活性。结果:摄食鹞鲼肉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TC 和FFA 含量(P < 0.05),对血清HDL-C 浓度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大鼠动脉硬化指数(AI)。另外,鹞鲼肉可明显降低肝脏TG 和TC 含量(P < 0.05),抑制肝脏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但对脂肪酸分解酶活性则未见明显影响,同时FAS、CPT-1、CPT-2 mRNA 表达量也无明显变化。结论:摄食无斑鹞鲼肉具有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脂肪酸和TG 的合成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喂饲仓鼠为动物模型,研究根皮苷对仓鼠血脂水平及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影响。36 只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 个不同剂量根皮苷干预组(3、6、9 g/kg),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气相色谱法检测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及粪便固醇排泄量,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分析小肠胆固醇合成、吸收、转化及排泄基因的表达水平。血脂测定结果显示,血清TC、TG水平随给予根皮苷添加量增加而降低,且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6、9 g/kg根皮苷剂量组,血清中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根皮苷剂量组仓鼠肝脏中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随根皮苷剂量增加而降低,且6、9 g/kg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粪便中总中性固醇排泄量与根皮苷给予量正相关,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总酸性固醇排泄量根皮苷剂量组相比对照组增加,且6 g/kg组显著增加(P<0.05),9 g/kg组极显著增加(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根皮苷剂量组小肠中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小肠胆固醇吸收关键蛋白NPC1L1、胆固醇酯化酶ACAT2、微粒体转运蛋白MTP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给予根皮苷后,肠道中促进胆固醇向外排泄基因ABCG5/8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因此,根皮苷对高脂高胆固醇膳食饲喂仓鼠胆固醇代谢平衡的调节可能是通过对小肠胆固醇吸收、转化等基因表达的抑制,上调胆固醇排泄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无外源性胆酸盐的务件下牛磺酸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的影响,以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为试验对象,根据大鼠的体重和血清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和牛磺酸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以及添加了1%牛磺酸的高脂饲料.21 d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脏TC、门静脉血和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含量、粪便中中性固醇与胆汁酸含量以及肝脏CYP7Al、空肠ABCG5,ABCG8和曰肠BABP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牛磺酸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清和肝脏TC水平,明显增加粪便中性固醇和胆汁酸的排出量.提示牛磺酸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促进粪便中性固醇和胆汁酸排出而起到降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讨论米糠蛋白对高脂饮食状态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试验设计酪蛋白组(CAS,对照组)、米糠蛋白组(RBP)、糙米蛋白组(BRP)和大米蛋白组(WRP)等4组,饲喂大鼠分别添加了质量分数20%酪蛋白、15%酪蛋白+5%米糠蛋白、15%酪蛋白+5%糙米蛋白和15%酪蛋白+5%大米蛋白的高胆固醇饲料3周。实验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浓度以及肝脏TC、TG和总脂质的含量,并收集了实验后期3 d的粪便,测定其总胆汁酸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采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消化道环境试验,测定CAS、RBP、BRP及WRP对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和不同浓度RBP的胆汁酸结合能力。结果显示,高纯度米糠蛋白与酪蛋白和其他蛋白组相比较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饲喂大鼠的血清TC(P<0.05)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肝脏TC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总胆汁酸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米糠蛋白能与胆汁酸相结合,显著抑制了胆固醇胶束溶解度(P<0.05)。综上所述,米糠蛋白在体内与胆汁酸相结合,抑制其在肠道的吸收,增加其粪便中的排泄量,最后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酵麦胚对高脂模型大鼠胆固醇水平的调节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根据体质量和血清胆固醇水平随机分组,每组10只,空白组自由取食基础饲料和饮水,模型组、液低组、液中组、液高组、渣低组、渣中组、渣高组自由取食高脂饲料和饮水,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水,其他组分别灌胃221、442、884 mg/(kg·d)的发酵液冻干粉和沉淀物冻干粉。60 d后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肝脏TC含量、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活性、排便量和粪便胆汁酸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TC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高胆固醇血症模型构建成功;液低组、渣中组大鼠血清TC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模型组;各受试组肝脏TC含量、排便量和粪便胆汁酸排出量均高于模型组,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发酵麦胚降血清胆固醇效果明确,且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促进血清胆固醇向肝脏转运、增加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以及增加排便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葛建  林芳  张永勇  邓同乐  胡华军  刘军 《食品科学》2018,39(19):134-140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相 关机制。方法:在建立Caco-2细胞和大鼠肝细胞培养以及Wistar大鼠高脂模型基础上,研究胆汁酸跨膜转运抑制、 胆固醇摄取和外排、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以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探讨EGCG对大鼠胆固醇代谢可能 的调节机制。结果:EGCG显著抑制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在Caco-2细胞内的跨膜转运(P<0.05);显著干预 Caco-2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P<0.05),同时增强胆固醇在大鼠肝细胞中的外排。动物实验结果表明:EGCG组大 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EGCG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降低;与模型组相 比,EGCG组大鼠肝脏中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表达水平较低;胆固醇调节结合蛋白2、肝脏X受体α和 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EGCG对体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机制与其抑制肠道 胆汁酸重吸收、干扰胆固醇摄取、增强肝脏胆固醇外排以及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有关,EGCG对胆固醇代谢具有综 合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蓝靛果花色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及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2 月龄雄性Wistar大鼠60 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 组,分别为基础饲料对照组(ND,1.2 g/(kg·d mb) 生理盐水灌胃)、高脂模型对照组(HFD,1.2 g/(kg·d mb)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10 mg/(kg·d mb) 辛伐他汀片灌胃),蓝靛果花色苷低、中、高剂量组(HFD+L、HFD+M、HFD+H,分别给予4.0、40.0、 120.0 mg/(kg·d mb)的花色苷灌胃),持续28 d。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及载 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水平。取大鼠肝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大鼠肝脏组织中 LDLR、ABCG1、ABCA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LDL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蓝靛果花色苷干预后, 与HFD组相比,花色苷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TC、TG、LDL-C、Apo-B的含量(P<0.05或 P<0.01),显著升高HDL-C及Apo-A的含量(P<0.05或P<0.01)。花色苷各剂量组LDLR蛋白和mRNA水平均增 高,与HF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A1 mRNA和ABCG1 mRNA的表达水平也高于HFD组,尤其是花 色苷中、高剂量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40.0 mg/(kg·d mb)蓝靛果花色苷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其 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肝脏LDLR和ABC家族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胆固醇逆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晶  陈兵  陈朝军  刘雄 《食品科学》2017,38(3):214-219
目的:研究多孔淀粉对卵巢切除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其中一组进行伪切除手术,其余两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手术后恢复1周,分别饲喂相应饲料。4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肝脂、粪便中中性固醇含量和胆汁酸含量以及肠道中典型微生物数量、短链脂肪酸浓度等指标。结果:多孔淀粉的替代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血浆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比值(TG/HDL-C)、肝脏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TG和脂肪总质量,显著减少腹部脂肪堆积(P0.05);显著增加粪便中中性固醇和胆汁酸的排泄量(P0.05);同时促进肠道中益生菌增殖和短链脂肪酸浓度的提高。结论:多孔淀粉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降脂、降胆固醇效果,对内源性脂质代谢紊乱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比较海参皂苷和海星皂苷对乳清酸诱导的长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喂食1%乳清酸建立NAFLD模型,连续喂养6 周后,将大鼠分为乳清酸模型组(orotic acid group,OA)、海参皂苷组(sea cucumber saponins group,Scs)和海星皂苷组(starfish saponins group,Sfs),以未喂食OA的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继续喂养8 周后,分别测定大鼠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磷脂(phospholipid,PL)水平和血清TG、TC水平以及肝脏脂质合成、分解相关酶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结果:海参皂苷和海星皂苷组肝脂及血脂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此外,二者均能抑制脂肪酸合成酶活性,下调脂肪酸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增强脂肪酸β-氧化相关酶活性。结论:海参皂苷和海星皂苷均能明显改善乳清酸长期诱导大鼠NAFLD,并具有类似的调控机制,其中海参皂苷和海星皂苷的改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以高脂膳食饲喂致高胆固醇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黑米对小鼠血脂水平及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调控的影响。将48 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高脂对照组和3 个实验组(白米组、黑米低剂量组、黑米高剂量组),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气相色谱法检测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分析调控小肠胆固醇合成、吸收、转化及排泄基因HMG-CoA-R、MTP、ABCG5/8、ABCA1、NPC1L1等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白米组小鼠血清中TC、TG、HDL-C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但黑米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和TG含量降低,且HDL-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高脂对照组相比,白米组小鼠肝脏中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变化,黑米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黑米高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黑米低、高剂量组ABCG5/8、ABCA1 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黑米低剂量组NPC1L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黑米高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黑米对高脂膳食饲喂致高胆固醇小鼠胆固醇代谢平衡的调节可能是通过增加小肠中胆固醇的排泄并抑制其吸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辣椒素剂量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肝脂及盲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用30 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为5 组,其中1 组大鼠进行伪切除手术作对照(伪切除组),另外4 组大鼠做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基础饲料喂养恢复1 周后,分为不灌胃辣椒素(空白组)和灌胃5.0、10.0、15.0 mg/(kg·d)辣椒素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喂食相同基础饲料28 d后解剖,测定大鼠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及盲肠面积,盲肠内容物水分含量、pH值、短链脂肪酸和微生物等指标。结果:空白组大鼠的体质量、采食量、血脂、肝脏总脂肪、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含量均显著高于伪切除组。辣椒素可降低双侧卵巢切除大鼠的体质量增加量、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关系;同时可以降低盲肠组织总质量、盲肠体质量比、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盲肠内容物有益菌数量(P<0.05);辣椒素可以显著升高游离氨含量和pH值,增加有害菌数量(P<0.05),但辣椒素各剂量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辣椒素对因雌激素缺乏引起高脂血症雌性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降肝脂作用,但对盲肠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质量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gtii)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给小鼠灌胃中、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MMWF1、MMWF2和LMWF1、LMWF2),测定小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以及血清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测定肝脏脂质指标TC、TG含量,探索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脂效果。结果:灌胃4 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的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G、TC、LDL-C含量(P<0.05),提高HDL-C含量(P<0.05)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也有明显降低效果(P<0.05),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生成的作用。结论: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C、TG含量,调节脂质代谢,有效缓解高脂血症,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剂量依赖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SC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调节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0 只,随机抽取30 只设为正常对照组(CON)和正常+SCL 组(CON+SCL 100 mg/kg),每组15 只,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0 只小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 周,确定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CL治疗组(模型+SCL 100 mg/kg),全部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检测小鼠脂/体比,检测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C、AI及脂/体比均显著增高(P<0.01),HDL-C含量降低,肝组织中TG和TC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SCL 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TC、TG、LDL-C、AI及脂/体比(P<0.01或P<0.05),升高了HDL-C含量,并降低了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P<0.01)。结论:SCL 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小鼠脂肪含量,对小鼠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期摄入猪肉蛋白和牛肉蛋白对生长期大鼠生长性能、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30 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 组,分别饲喂添加酪蛋白、猪肉蛋白和牛肉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的半合成饲料,实验期为90 d,观察其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相对于酪蛋白组,猪肉蛋白组和牛肉蛋白组大鼠的生长速率变缓,脂肪沉积减少(P<0.05),但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P<0.05)。猪肉蛋白和牛肉蛋白可降低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浓度(P<0.05),牛肉蛋白还可降低总胆固醇和血糖浓度(P<0.05),猪肉蛋白则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猪肉蛋白组和牛肉蛋白组的大鼠有较低的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P<0.05)。结论:长期摄入猪肉蛋白和牛肉蛋白会对大鼠机体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与蛋白质来源及其消化和吸收有关。猪肉蛋白和牛肉蛋白有控制大鼠体质量增长的作用,牛肉蛋白还可以降低大鼠肝脏代谢水平,具有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