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5,(15)
标志性建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特点,人们往往能够通过它来解读一个城市的性格和历史文化。分析河南地域内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和文化内涵,从而创造高品质的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弘扬中原文化,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景观意境塑造入手,对碧云楼形态选择、尺度控制、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塑造沿江景观带上虎山山巅“有凌云意”的场所精神;探索既延续城市历史景观文脉,又契合城市景观新秩序的山地楼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景观意境塑造入手,对碧云楼形态选择、尺度控制、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塑造沿江景观带上虎山山巅“有凌云意”的场所精神;探索既延续城市历史景观文脉,又契合城市景观新秩序的山地楼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  相似文献   

5.
以"建筑——景观——城市"为主线,与广电文化内涵相结合,充分考虑建筑之间,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力求以鲜明的建筑个性和独特的造型形象,打造一个无锡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城市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氛围中的审美趣味呈现一种焕新现象。文章采用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对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文化中的这种焕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试图通过对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氛围中形成的情景化、形态化以及艺术化的趣味体验分析和引例阐述,揭示当代西方城市标志性景观在节庆氛围中呈现出更迭交替、多义交织、集结交融的审美趣味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鸿武 《建筑结构》2022,(7):后插20-后插22
在现代的景观空间营造设计中雕塑不仅是景观构筑物的存在,而更加是以建筑物的形式融入到整体的空间氛围中.雕塑在不同的场所空间中所表现出的形式各不相同,有些是以人物雕像类的形态进行展示,有些运用建筑构筑物等进行装饰,或者与景观湖石假如山等相互结合成为景观造园中的标志物与形象.因此在景观空间的设计中,雕塑以其不同的形态与方式呈...  相似文献   

8.
城市标志性建筑布局探研——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阎魁 《华中建筑》2002,20(4):53-58
标志性建筑布局的无序是中国的许多城市快速生长,重建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该文针对上海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中的上述缺陷,从标志性建筑的历史性考察和概念界定入手,阐述标志建筑的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分析它在城市空间中的规划和设计要素,总结探求基于上海现代城市建设条件下,优化标志建筑布局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9.
纵观国内外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实践,以下3个方面对滨海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即,鲜明的海洋文化主题、差异化的海岸利用模式和独特的建筑景观风貌.通过研究海洋文化,策划特色鲜明的主题功能是塑造独特城市风貌的内在核心;通过研究海岸形态类型、滩涂类型、水体类型及利用方式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的海岸利用方式是塑造独特城市风貌的基础;城市空间尺度、城市轮廓线、建筑和景观风貌等方面是塑造独特城市风貌的外在表象.构建有特色的滨海地区城市风貌不仅要在总体上深刻理解有形和无形的资源特征,最大限度彰显城市风貌特色,而且要在建筑和景观等细节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强化城市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0.
林琳 《建筑学报》2006,(8):60-64
从中国海洋石油总部办公楼的象征性建筑形态入手,对城市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建筑内外空间景观、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与现代建筑手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在现代化办公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卜巍  张伶伶 《华中建筑》2009,27(1):136-137
科学的城市地标系统的层次规划是“两型社会”建设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在分析城市地标系统的空间层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标系统空间层次的划分原则和规划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武汉城市地标的建设、更新和保护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柱  刘长伟  贾凡  唐洋平 《城市建筑》2013,(24):241-242
地标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强化了人们对城市的识别性。但如何建设好地标性建筑、地标建筑,如何规划控制等就成为了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地标性建筑的位置选址、高度、规模、造型与色彩控制的角度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卜巍  张伶伶 《华中建筑》2008,26(12):63-65
该文将城市地标和人的认知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城市地标认知系统的概念。在分析城市地标认知系统及其物质和形式属性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城市地标认知系统的各种内在的互动关系,包括心理维度上的互动、空间维度上的互动和心理维度与空间维度之间的互动。为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地标的保护和环境改造提供了依据,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认知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标作为城市意象感知的构成要素,已被运用到诸多城市研究当中,但鲜少有人以此为角度切入思考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问题。该文首先对历史文化村镇地标和地标系统赋予定义,认为要成为村镇地标需具有景观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景观意义三种特征之一,并对村镇地标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根据村镇整体形态结构和地标作用,将村镇地标系统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归纳出每个等级对应的保护原则分别为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官能感受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NBBJ 《城市环境设计》2011,(8):132-141
NBBJ为仁恒设计打造的地标项目被誉为中国十大新城地标之一,建立了成都高端商业、工作和住宅综合项目的新标准。仁恒地标项目连续两年被中国指数研究院评选为中国前十位新城地标项目之一。(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仁恒地标项目是个综合型开发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心商务区的核心地带,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经济、运输和沟通的枢纽。为了打造集生活、工作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最理想之地,仁恒地标将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商务精英的需求。绝佳的项目选址——以人民南路为界,地处主要的南北向城市轴线,坐落在西部的四川展览中心和金河之间——成就了综合项目的地标功能,打造城市亮点。  相似文献   

16.
Wayfinding is one of the most daily activities of peoples in urban spaces which could be facilitated by a set of landmarks to provide a mental map of the environment. Landmark detection in urban spaces is yet one of the great challenges in landmark-based wayfinding. This paper aims to apply new sources of geo-tagged photos derived from social media like Telegram for landmark extrac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a method to extract landmarks automatically through clustering of geo-tagged photos by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 method and object detection by dee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deep belief network) algorithm. The proposed method is implemented in 48 different routes of 3 districts of Tehran, Iran. The accuracy assessment demonstra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s for landmark extraction from huge geo-tagged photographs. Furthermore, the extracted landmarks are evaluated by 120 wayfind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usability of the proposed landmarks in wayfinding process with 87% of user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7.
By analyzing data from the 2006/07 and 2013 French census as well as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Yellow Pages, this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the French city of Arles is preparing for the arrival of Frank O. Gehry’s Luma Foundation landmark building in 2019, and how a big-scale construction site, still devoid of its future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function, impacts the urban core. To do this, we consider three hypotheses: (1) The Rise of New Audiences: a landmark building attracts the new populations to the pre-existing urban cultural core, (2) Residential Pattern: a landmark building induces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neighborhoods, (3) Mobility: a landmark building induces the arrival of the “most talented and educated” people. After testing these hypotheses with cartograph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strong support for Mobility, and mixed support for The Rise of New Audiences and Residential Pattern. Even though the causal links between the landmark building and new urban dynamics are difficult to prove,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Arles is “customizing” itself to the forthcoming cultural and aesthetic dimensions of the Luma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8.
刘捷 《建筑与文化》2013,(10):68-69
政府建筑有着自身独特的形象要求,既要端庄大方,又要有鲜明的形象使其超然与于一般公共建筑之上,从而使该建筑所在地块成为重要的城市节点。本设计力图通过建筑形象的塑造,令其拥有地标性建筑应具备的特质。以简洁整体的体量表达政府建筑所要求的端庄形象和明确的秩序感,以鲜明的形象诠释建筑自身独特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中国全面城市化的时期。目前,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可城市形象千遍一律,缺乏特色,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有特色的城市,是我们城市决策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责任。本文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标志性建筑的起源、发展过程,指出当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误区,并探讨了今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特色形象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旭亮 《城市建筑》2014,(17):38-38
市政办公建筑是当代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有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也是城市文化的具体体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章对现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