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郭锋  尹建代  李鹏飞 《表面技术》2012,(6):62-64,67
通过差热分析、扫描电镜?斓仁侄?对镁合金微弧氧化层化学镀镍的镍盐活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与钯盐活化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镍盐对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进行化学镀镍的活化是可行的,活化需要通过活化液室温浸泡和热还原两个步骤完成,活化液配方和热还原工艺是影响活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与钯盐活化相比,镍盐活化后化学镀镍的镀速低,最终形成的镀层厚度小,但有利于保持化学镀液在施镀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金属盐的化学镀镍层组织和性能,选出最佳金属盐,并开发出一种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新配方。方法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等形貌表征手段,测厚法、质量法等速度表征手段,及盐雾实验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等耐蚀性表征手段,分别研究硫酸镍(NiSO_4·6H_2O)、碳酸镍(NiCO_3·2Ni(OH)_2·4H_2O)和氨基磺酸镍(Ni(NH_2SO_3)_2·4H_2O)三种金属盐对Fe基体化学镀镍层形貌、沉积速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以水合肼为化学镀镍液中的还原剂,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镀层形貌依次为硫酸镍最优,氨基磺酸镍次之,碳酸镍较差。采用厚度法计算得到化学镀镍沉积速度,碳酸镍平均镀速为5.33μm/h,氨基磺酸镍为4.83μm/h,硫酸镍为4.00μm/h。耐蚀性能与形貌对应,硫酸镍镀层盐雾实验出现锈点时间最晚,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其自腐蚀电位最正,腐蚀电流最小,耐蚀性能最好,而氨基磺酸镍次之,碳酸镍最差。结论将耐蚀性能作为选择金属盐标准,选择硫酸镍金属盐时,化学镀镍沉积速度最慢,此时形成的镀镍层形貌最好,耐蚀性能最佳,因此硫酸镍为水合肼化学镀镍金属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温酸性光亮化学镀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酸性化学镀镍体系中络合剂、促进剂、光亮剂及工艺参数对镀速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中温酸性光亮化学镀镍工艺,镀层光亮,耐磨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印度加尔各答电化学中心研究所的S.Jayakrishnan等人研究了低浓度镍镀液,其目的在于开发适合低温下工作的光亮剂体系,并保持常规光亮镀镍的优良性能。从含有不同镍盐、硼酸及氯化物浓度镀液的研究结果得知,氯化物含量较高时虽可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镍溶液光亮剂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了酸性化学镀镍液中光亮剂的最佳配方,并对加光亮剂和未加光亮剂的镀后试片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加光亮剂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更优越.  相似文献   

6.
光敏剂诱导化学镀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酸性化学镀镍镀液中加入光敏剂S,光照下可以实现室温化学镀镍.研究了光敏剂浓度、入射光强度和波长、镍盐和次磷酸根浓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了光敏剂S诱导化学镀镍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光纤光栅表面化学镀镍及影响镀层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月红  文继华 《表面技术》2018,47(7):241-245
目的通过优化化学镀工艺,在光纤光栅表面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镀镍层。方法利用化学镀置换还原反应,在非金属表面沉积金属镀层。改变镀镍液温度、pH值并优化敏化活化处理,得到连续光滑的镍层。通过金相显微镜对镀层进行形貌观测,用高低温交变试验箱和万能试验机对镀层附着力和镀镍后光纤光栅的抗拉力进行测试。结果与未优化时沉积镍层对比,优化化学镀工艺沉积的镍层连续光滑,说明镀液稳定干净,镍原子沉积速率合理。优化条件为:过滤敏化液和活化液,并在敏化、活化后各进行超声清洗30 s,镀镍液温度92℃,pH值3.2。该条件下可得到稳定干净的镀液和连续光滑的镀层。经测试,镀层无开裂脱落,镀镍光纤光栅的抗拉力在5.5 N以上。而未优化时,镀液不稳定,镀层不连续或连续部分不光滑,且超声清洗时部分脱落。结论优化化学镀工艺中敏化活化处理和镀镍液温度、p H值后,镀液干净稳定,镍原子沉积速率合理,所得镀层连续致密、厚度均匀,从而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铝件化学镀镍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合金件化学镀镍是量大面广的热点问题.为获得铝件上化学镀镍最大结合力,首先要研究待镀铝合金件的材料的材质,不同的铝合金的前处理工艺不同.铝合金件前处理主要可分为:清洗、刻蚀、去氧化膜/去污、浸锌和预镀碱性化学镍.  相似文献   

9.
1前言 在铁件上纳米镍预镀工艺是集电镀镍技术、化学镀镍技术和纳米镀镍技术于一身。在电镀过程中,通电提供能量使部分添加剂分解,其分解物恰好是化学镀的还原剂,从而使镀液还具有化学镀的功能;另一部分分解物恰好是纳米镀镍的添加剂,因此镀液还具备纳米镀镍的功能;因此,形成了一种以电镀为主,化学镀为辅,并伴有纳米镀的一种新工艺。一般的电镀液和化学镀液会由于有机物的累积而使镀液老化并进行停产大处理,而纳米镍预镀工艺由于冗余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物理连续过滤的形式净化,所以不需进行大处理,这极大地降低了停工成本。  相似文献   

10.
《表面工程资讯》2007,7(5):27-27
化学镀镍层的退除要比电镀镍层困难得多,特别是高耐腐蚀化学镀镍层更是如此。不合格的化学镀镍层应在热处理前就进行退除,否则镀层钝化后退镀更困难。退镀液必须对基体无腐蚀,而且镀层厚度、退镀速度、退镀成本等因素都要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镍技术是采用金属盐和还原剂,在材料表面上发生自催化反应获得镀层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化学镀镍是国外发展最快的表面处理工艺之一,且应用范围也最广。化学镀镍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是由于其优越的工艺特点所决定。本文作者闫洪.杜强.蔡云卓三位专家介绍了化学镀镍的工艺特点以及二元、三元化学镀镍合金层耐蚀性的研究情况,描述了化学镀镍技术发展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金属器件进行镀镍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镀镍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抛光性和耐磨性等,其加工量仅次于电镀锌.然而镀镍层往往防腐性能不佳,其原因在于沉积过程中按梗球无规则密堆积模型进行,因而表面层存在一些细微的孔洞.电镀镍层相对于钢铁而言为阴极性镀层,孔隙率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T10A钢表面得到厚度薄且孔隙率较低的化学镀镍层,运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施镀温度、施镀时间、硫酸镍质量浓度和次磷酸钠质量浓度对化学镀镍层厚度及孔隙率的影响,并初步得到各因素指标的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化学镀镍的最优工艺配方:硫酸镍25g/L,次磷酸钠25g/L,醋酸钠25g/L,辅助配位剂25g/L,光亮剂2g/L,硫脲2mg/L,pH=4.0,施镀温度70℃,施镀时间10min。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表明:在施镀温度、施镀时间、硫酸镍质量浓度和次磷酸钠质量浓度4个因素指标中,硫酸镍质量浓度对于镀层厚度、孔隙率及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都最大;且采用该化学镀镍配方,可获得孔隙率为12点/cm2,镀层厚度为4.1μm及镀层显微硬度为487HV0.1的镀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硫脲对电镀镍层形貌、晶型、晶粒尺寸以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添加和不添加硫脲两种条件下,对304不锈钢进行电镀镍。通过XRD和SEM对比镀层的晶相结构、晶粒尺寸和微观形貌,通过Tafel曲线和EIS电化学阻抗谱对比分析样品的抗腐蚀性能。结果添加硫脲前后,镍镀层的择优生长方向从200晶面转变为111晶面,晶粒平均尺寸从60.2 nm减小为20.7 nm。由于硫脲吸附在金属表面,阻滞了溶液中金属离子放电,从而提高了阴极极化作用;同时,硫脲分子吸附在晶体生长的活性点上,有效抑制了晶体生长;因此,镍晶粒得到细化。关于腐蚀性能,镀镍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其次是304不锈钢基体,最差的是含硫镀镍304不锈钢。结论硫脲能够改变镍镀层晶体的择优取向,并且细化晶粒。硫脲影响电镀镍层抗腐蚀性能的机理是:阴极吸附的硫脲通过电化学还原产生H2S,进一步与Ni2+反应生成Ni S,Ni S再与富集的Ni反应生成Ni3S2。随着电镀的进行,Ni3S2被更多地沉积在镍镀层的表面,降低了镍层表面钝化膜的致密性;而且,Ni3S2与镍层存在电势差,故易发生原电池腐蚀。此外,晶粒细化导致晶界和晶面的缺陷增加,也使得腐蚀加速。故镀液中加入硫脲,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镍     
化学镀镍是化学镀中发展最快的一种。镀液一般以硫酸镍、乙酸镍等为主盐,次亚磷酸盐、硼氢化钠、硼烷、肼等为还原剂,再添加各种助剂。在90℃的酸性溶液或接近常温的中性溶液、碱性溶液中进行作业。以使用还原剂的不同分为化学镀镍-磷、化学镀镍-硼两大类。镀层在均匀性、耐蚀性、硬度、可焊性、磁性、装饰性上都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自五十年代以来,国外在镀镍光亮剂的研制和使用方面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镀镍光亮剂近几年来也有较大的发展,市场上销售的镀镍光亮剂大多属于炔醇与环氧化物合成的醚化物单纯物质,如BE、791等。与国外光亮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如应力,小电流区发暗、镀层出光速度慢等。去年以来镍价暴涨,因此节约用镍对电镀工厂具有重大经济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于1988年初确定研制一种以节镍为主并能快速出光的新型复合型电镀镍光亮性添加剂。在上海市宇航学会,上海市自行车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NiSO4·6H2O为主盐在AZ91D镁合金表面进行化学镀镍及其电化学原理,比较了浸锌和不浸锌施镀对镀镍层的影响.结果表明AZ91D经过浸锌处理后施镀Ni-P层更容易沉积,通过二次浸锌后获得的化学镀镍层致密、平整,对镁合金基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刚石化学镀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世玲  张迎九  杨德林 《表面技术》2015,44(6):65-69,81
目的增强金刚石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方法采用"除油—粗化—敏化活化—解胶"的方法对金刚石进行预处理,通过化学镀镍方法对金刚石进行表面改性,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研究不同参数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结果在粒度为10μm左右的金刚石表面镀覆致密镍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i SO4·6H2O(主盐)25 g/L,次亚磷酸钠30 g/L,乳酸15 g/L,乙酸钠15 g/L,稳定剂20 mg/L,光亮剂1 g/L,p H=5.5,温度85℃。结论次亚磷酸钠含量、硫脲含量、p H值、温度对镀覆时间、金刚石增重比及镀层形貌有影响,以最佳工艺参数获得的金刚石镍镀层包覆完整均匀,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9.
答:以较大的阴极电流密度,短时间内在不锈钢制件上镀上一层镍,叫做闪镀镍。其工艺规范是:氯化镍200~250g/L,盐酸180-250mL/L,温度18-30℃,阴极电流密度5~8~dm^2,时间2-3min。主要用于不锈钢镀铬前或镀其他贵金属前的打底,以保证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20.
镁合金在镀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摘要:通过腐蚀实验和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硫酸镍主盐配制的化学镀镍液成分和温度对AZ91D镁合金的腐蚀行为的影响,比较了碱式碳酸镍主盐和硫酸镍主盐两种镀镍液的腐蚀性以及施镀后的镀层质量。结果表明:硫酸镍镀液的腐蚀性比碱式碳酸镍镀液大,在低温下,镁合金在硫酸镍镀液中表面的氟化镁膜不致密,镀液对基材的腐蚀性高;而在高温下,Mg^2 与F^-的反应性增强,氟化反应完全,形成的氟化镁钝化膜致密性高,可保护镁合金基体免遭镀液的腐蚀。在施镀温度下,镀液中F^-的缓蚀作用,可使SO4^2-离子对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