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煤矿开采使围岩变形和移动,岩层移动影响到含水层结构受到破坏,引起地下水补径排关系的改变,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赋存规律产生影响。从煤矿开采方法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顶板岩层结构特征的改变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煤矿区构造含水层结构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阐述煤矿资源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近年来,煤矿开采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研究煤矿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冯杰 《山西水利》2013,(9):7-7,42
介绍了阳泉市煤炭资源现状,通过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从实行煤矿开采分区保护管理、加强煤矿开采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建立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破坏的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阳泉市今后在煤炭开采中合理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西易杰旺露天煤矿概况,分析了该矿地下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地质情况,根据露天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机理,对该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减少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正明煤矿井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该煤矿建设期对地下水影响、开采对孔隙含水层、岩溶地下水、地下水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正明煤业矿井合理运行,并为其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洪山泉域概况及洪山泉1995—2018年间的流量变化过程,在分析泉域地层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泉域煤矿地质和泉域煤矿带压开采区的基础上,评价了煤矿开采对洪山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开采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结构与泉域下垫面条件,对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造成破坏;采煤形成的裂缝会不同程度地导入煤系地层上覆各含水层,地下水沿导水裂隙下渗进入矿井形成矿井水排出地表,将造成岩溶水补给量减少,影响对岩溶含水层的正常补给。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三聚盛煤矿9号煤层开采对上覆含水层的影响,通过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计算域进行剖分,确定二类流边界,对本区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矿开采12.6 a后,漏斗中心的水位降深约为75 m,影响面积约为24.3 km2。通过预测9号煤层开采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为煤矿的后续开采工作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以太原西山煤矿集中开采区为例,从水量水质两方面分析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西山矿区浅层煤炭资源开采的逐步枯竭和开采技术水平的完善,煤炭开采在向下煤组延深的同时,强度也不断增大。浅中层地下水逐渐被疏干,深层岩溶水因采煤排水转化为矿坑水,岩溶大泉的补给量随之减少,而矿坑突水又增大了岩溶泉域的排泄量,造成岩溶泉水位的降低甚至泉水的断流。在采空区,地表径流通过因采煤而造成的裂缝与塌陷地带,大量渗漏入矿井中,从而使地表径流量减少,改变了地下水系统与地表水系统的补排关系。采煤产生的酸性矿坑水及固体废弃物随着地下水而迁移,造成了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治理难度加大。老窑水的存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的管理与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佩成 《中国水利》2007,(15):14-16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因过量开采和不文明的涉水人类活动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落、地沉地裂、开采条件恶化,抗旱水源衰竭以及绿洲萎缩、荒漠化加剧等方面的灾害,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珍惜地下水,对地下水要加强管理并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9.
傍河地下水源地主要是通过激发临河侧补给地下水的开采资源量,达到稳定地下水持续开采量的目的。通过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室内试验等手段查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含水岩组的空间分布特征、含水层水力联系、水文地质参数等。在查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后,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水质情况,为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确定经济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探索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指导区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峄城盆地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峄城盆地地处鲁南,地层主要由第四系的粘性土,寒武系、奥陶系的石灰岩组成,石灰岩的富水性较好,为盆地的主要含水层。通过分析峄城盆地地下水观测资料可知,在盆地周边岩石裸露地段,地下水位升降与降水同步,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盆地腹部由于被第四系覆盖,地下水位升降具有滞后降水时间现象。根据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分析,1981年峄城盆地地下水自然流场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1995年十里泉发电厂林桥开采地段建成开采后,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使盆地腹部地下水向林桥附近汇集,2009年林桥开采地段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地下水又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因此峄城盆地地下水运动受到降水和人工开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受水区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十项措施和五点建议。强调南水北调受水区内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地下水保护区,控制地下水超采,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防止地下水污染,确定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因地制宜修复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南部低山区基岩裂隙水水质较差,导致该市区南部地下水深埋带水质矿化度偏高。通过对石河子市区40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分析,指出南部高矿化水可能会因过度开采而引发市区水环境的改变,建议增大地表水对市区地下水的补给量,以优化该市水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入渗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可 《人民黄河》2012,34(4):55-57,60
北京潮白河和怀河流域再生水排入河道后对周边地下水水质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河道再生水入渗至地下后,在地下水水流作用下,再生水沿着水流向下游迁移,上游地下水水质未受影响,再生水向两侧扩散也有限;河道防渗对再生水入渗可以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回灌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国内外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分析再生水进入含水层后污染物运移变化规律及水质变化情况,分析再生水回灌浅层地下水的可行性,以及回灌地层对于再生水水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净化和去除作用。同时通过使用发光细菌,评价了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对城市再生水的综合无害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同市是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新型工业城市。通过大同市供水区域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水源地分布及水质现状,指出地下水多年开采引起的水环境问题。从而提出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照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地下水为主,近海岸地带地下水的持续超采,水位不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破坏了地下水与海水的自然平衡,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生活污废水的排放,造成地表水水质不断恶化,水环境质量下降。提出推行科技节水,建设节水型的社会,减少水资源的用量,控制用水总量,实行高效的中水回用制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蓄水工程,增大地表水的使用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修建地下水库,有效地阻止海水入侵等对策,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黄龙工业园水源地潜水水质评价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龙工业园水源地潜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得知区域潜水水质差,属于Ⅴ类水。为了保证水源地的安全,在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区域地下水进行水流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区内地表河流对水源地开采区潜水水质的影响,得知地表河流水质对潜水水质影响较大,须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与生态改善监测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炜  李霞  田盛 《水资源保护》2005,21(1):14-17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5次应急输水各断面地表水水量、12个地下水监测断面观测数据和33个植被样地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寻应急输水地下水恢复与植被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5次应急输水对该区域地下水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沿河道横向1000m范围内地下水埋深平均抬升了4 0m,植被响应范围扩大到离河900m;沿河道纵向,阿拉干以上河段地下水埋深得到初步恢复,植被生长量有明显变化。阿拉干以下河段地下水水位受应急输水影响较弱,特别是依干不及麻断面以下地下水水位基本未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的"四水"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5月至2003年7月,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5次应急输水,大西海子水库累计输水量达13. 79亿m3。开展应急输水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与大气水的四水转化研究,可以为评价输水的水文效应、生态效应及选择适当的输水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输水过程中有关水文要素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土壤水的变化,在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四水”转化的研究。分析表明,随着河道输水的进行,河道两侧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加,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在已经完成的输水过程中,大约有50%的水量用于补给地下水与土壤水,其余的50%消耗于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与土面蒸发;在大西海子年下泄水量3. 5亿m3 的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将逐步稳定在埋深5~6m,恢复与维持的植被面积也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华北平原中部重碳酸钠型水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采集的大量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发现,华北平原中部的衡水——德州一带,深层地下淡水多为重碳酸钠型水。本文利用地下水循环理论及地球化学理论,探讨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重碳酸钠型水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淋滤补给,后期水岩相互作用,离子产生迁移,特别是阳离子交换作用,致使地下水中钙离子缺失,钠离子富集,形成重碳酸钠型水。同时,在碱性环境中,地下水中氟离子富集,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