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考察了大豆皂甙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 ,建立了吸附层析提取大豆皂甙的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光谱及薄层层析分析 ,对两种方法所提取的大豆皂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充分利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大豆资源为出发点,以提高大豆皂甙的生物活性为目的,采用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建立了从制油废料豆粕中提取、分离大豆皂甙及低糖高活性大豆皂甙的生物转化方法。通过生物转化法得到含有一分子和两分子糖的低糖高活性大豆皂甙,并确定其结构,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大豆叶子中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大豆叶子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叶子前处理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加酶水解条件等参数的研究,得到了以大豆叶子为原料提取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从大豆叶子中提取皂甙的下一步工艺总配糖体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前提,从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皂甙的提取及在制曲中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大豆皂甙的提取方法和皂甙糖基在制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脱脂大豆经60%-70%乙醇提取、丁醇转移,可得到2.8%粗皂甙。粗皂甙可以用D101多空吸附树脂柱提纯。在米曲霉菌制曲中,大部分皂甙糖基被吕解,但部分皂甙反而糖基增加;在黑曲霉制曲中,只有皂甙糖基的水解,没有皂甙糖基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大豆皂甙的提取方法和皂甙糖基在制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脱脂大豆经60%~70%乙醇提取、丁醇转移,可得到2.8%粗皂甙。粗皂甙可以用D101多空吸附树脂柱提纯。在米曲霉菌制曲中,大部分皂甙糖基被水解,但部分皂甙反而糖基增加;在黑曲霉制曲中,只有皂甙糖基的水解,没有皂甙糖基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信息     
低糖链大豆皂甙的生物转化技术该研究以充分利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大豆资源为出发点,以提高大豆皂甙的生物活性为目的,采用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建立了从制油废料豆粕中提取、分离大豆皂甙及低糖高活性大豆皂甙的生物转化方法。通过生物转化法得到含有一分子和两分子糖的低糖高活性大豆皂甙,并确定其结构,具有创新性。首次从米霉和黑曲霉菌株中提取到能够水解B组大豆皂甙的酶,考察了大豆皂甙糖苷酶的产酶、发酵条件、分离提纯方法以及酶性质。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和大孔吸附介质从大豆豆粕中提取和纯化…  相似文献   

7.
大豆叶子中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豆叶子中大豆皂甙总配糖体提取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总配糖体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主要研究了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脱色澄清、萃取以及萃取后得到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柱分离精制,从而得到了大豆皂甙分离纯化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大豆叶子中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叶子前处理条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固液比、加酶水解条件等参数的研究,得到了以大豆叶子为原料提取大豆皂甙总配糖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从大豆叶子中提取皂甙的下一步工艺总配糖体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前提,从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种菌曲Aspergillusoryzae 39s、42s所制酱油曲子中大豆皂甙的变化以及由菌种Aspergillusoryzae 39s、42s和Aspergillusniger 848s提取的酶液水解大豆皂甙的情况。大豆皂甙在制曲过程中产生的新皂甙与大豆皂甙酶解后产生的新皂甙很相似 ,说明大豆皂甙在制曲过程中的变化机理与大豆皂甙酶解作用机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酱油制曲过程中大豆皂甙的变化与大豆皂甙酶解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菌曲Aspergillus oryzae39s、42s所制酱油曲子中大豆皂甙的变化以及由菌咱Aspergillus oryzae39s、42s和Aspergillus niger848s提取的酶液水解大豆皂甙的情况。大豆皂甙在制曲过程中产生的新皂甙与大豆皂甙酶解后产生的新皂甙很相似,说明大豆甙在制内过程中的变化机理与大豆皂甙酶解作用机理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大豆皂苷Ⅱ的提取及HPL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皂苷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结构不同的大豆皂苷生物活性不同,为了选择性利用B组大豆皂苷,本文考察了B组大豆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及B组大豆皂苷Ⅱ的分析方法。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从脱脂大豆中提取大豆皂苷,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B组大豆皂苷,进而通过HPLC-MS法对B组大豆皂苷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文得出的大豆皂苷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对B组大豆皂苷的选择性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豆渣为原料,研究超声波法对大豆豆渣中大豆皂苷提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 12,丙酮浓度为50%,超声时间为35 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为400W,大豆皂苷的得率达5.32%,为最佳工艺条件.与索氏提取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可提高大豆皂苷得率,节能省时.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麦冬总皂苷提取率,采用生物酶法提取麦冬总皂苷,筛选得到产酶微生物Absidiasp.O8s菌株.通过实验确定了该菌产酶的最适条件:诱导物为豆粕,诱导物浸出液在培养基中的体积分数为15%,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为5 d.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酶水解大豆皂甙分子上的部分糖基 ,使皂甙部分水解生成低糖、高活性皂甙的方法。探讨了 8种霉菌菌株对 7种糖苷键及对皂甙糖基的水解能力 ,得到 3种具有较高活性的菌株 ,用于水解大豆皂甙。它们分别是A .niger 848s,A .niger48s和A .oryzae 39s。并通过TLC和HPLC分析得到大豆皂甙酶解最佳反应条件为pH =5 ,温度 40℃ ,时间 12h。  相似文献   

15.
超声-水浸提茶皂素及茶皂素水溶液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水浸提法提取茶皂素,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法,探讨了茶籽粕颗粒粒度、料液比、超声浸提时间和超声浸提温度四个因素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籽粕颗粒粒度、超声提取时间和超声提取温度对荼皂素得率均有极显著影响,料液比对茶皂素得率有显著影响.其较佳提取条件为:茶籽粕颗粒粒度为60 ~100目,料液比为1∶9,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50℃,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21.32%.测定水提得到的茶皂素溶液的表面张力,并对应用荼皂素水溶液生产绿色天然的日化产品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从油茶粕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实验最佳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4。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子,以茶皂素提取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茶皂素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72%、提取时间为3.8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4.5,提取得率预测值为14.54%,验证实测值为14.22%,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2.2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茶皂甙不同提取方法的实验和分析,得到一种能耗低、质量好、成本低的合理提取工艺,并通过精制使产品含量大于90%,且色泽良好.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茶皂素的来源、提取工艺、结构和特性,主要介绍了茶皂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为基质成分,茶皂素可以用于洗发香波、天然草本洗发露、防晒消炎润肤膏、沐浴液等,它不仅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分散、渗透、润滑等活性作用,而且还具有消炎、镇痛、杀菌、止痒等药理作用.同时介绍了茶皂素在化妆品及纺织品洗涤、医药和农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