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居住建筑地下室为研究对象,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自然通风评价指标窗地比,建立7种建筑构造工况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风速场、空气龄、换气次数以及不均匀系数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探讨居住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通风优选方案。结果表明:窗地比越大,室内通风效果越好;窗地比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龄越小、换气次数越大以及不均匀系数越小的室内通风效果越好,方案优选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设置迎风面(南面)大天井时空气龄小、换气次数多且风场分布较均匀,该方案为自然通风优选方案。建议相关标准对地下空间的通风效果设置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居住建筑为主的房地产成为最大消费品,居住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严寒地区采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很高,而节能建筑能耗实测分析对建筑节能有着切实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严寒地区既有建筑进行能耗实测,评估其能耗状况,为进一步节能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针对吉林省吉林市某小区居住建筑,提出测试方案,在建筑采暖期内选择一个周期,采用温度自计仪和超声波热量表进行了逐时温度与建筑耗热量的能耗实测。测试结果表明,在建筑耗热量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有80%的房间平均温度均未达到标准设计要求,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几点降低建筑采暖能耗、提高建筑室温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开窗行为在建筑能耗,建筑室内环境及热舒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人员行为导致的建筑能源浪费十分严重,为了准确的预测建筑内人员行为,应根据地域,气候区及建筑类型分别进行研究.我国5大气候区目前仅有严寒地区住宅建筑开窗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还尚不明确.为此,本文对严寒地区代表城市长春市5户居民楼进行为期4个月的实测研究.根据开...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通风是节能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手段.根据自然通风的实现原理不同可分为:利用风压实现的自然通风、利用热压实现的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自然通风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着重从自然通风的实现方法着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其原理,并对双层维护结构和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了解影响美国典型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文中量化了城市布局和建筑设计元素对单体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来获得的自然通风量,以评估自然通风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考虑周围建筑物的情况下自然通风量降低21%~66%,邻近树木的存在使自然通风量降低了10%以上。外部遮阳可以提高21%的自然通风量。天窗的设计可以显着提高自然通风效果。对于多房间建筑,开启内门,让空气在不同空间中流动可带来更高的通风量。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形势下,建筑节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挑战,发展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文章针对苏州地域特点,从地区的角度对居住建筑的生态设计对策做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一些生态化改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然通风,长久以来就被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建筑技术.空调技术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但随着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回归到运用自然通风来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作为建筑室内外的分界点,对建筑室内外通风换气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本文选择在自然通风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通风设计上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分类,将其分为附加构造措施、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和双层皮幕墙3种类型,进行分别论述,为建筑外围护结构自然通风设计和选择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居住建筑的生态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造成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局面,运用生态建筑技术建造住宅是改善这一局面的有效措施。从生态技术角度对住宅建筑的环境、节能、材料使用、绿化、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为挖掘和发现居住建筑夏季空调行为的驱动特性,依托北京城区某高校28户学生宿舍,开展室内热环境、空调开关状况以及空调行为驱动类型的问卷调查及现场实测,分析统计宿舍空调行为的驱动类型,采用建筑人行为动作模型获得各个宿舍在不同驱动类型下的空调行为概率曲线及其行为特征参数,并分析对比相同驱动类型下空调行为概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对各个宿舍进行分类,再对同类宿舍空调行为的平均概率进行拟合.研究表明:居住建筑空调行为驱动特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体现在空调行为概率随环境驱动力变化的敏感性上,也即环境驱动力对不同类宿舍的空调行为呈现不同的驱动力度;依据概率变化趋势分类和采用平均概率拟合的方法,对各种驱动类型的空调行为统计归纳出2~4组不同的驱动力度,由此较好地反映出居住建筑夏季空调行为的群体特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申报星级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相比需要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一定的比例,这要求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厚度,从而带来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通过对苏南地区相关项目建立模型,分析各星级绿色建筑保温材料的厚度,并与基准建筑对比,计算保温材料的厚度增加量,结合保温材料的价格,得出各星级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材料的增量成本。  相似文献   

11.
浅谈风水与居住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它既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经验性知识,又掺杂了大量的迷信内容.风水施加于居住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选址、定位、室內布局等方面.现代建筑师及规划师应该积极利用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为居住建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 建筑的内部空间,应是那个建筑的灵魂。必须使内部空间的使用价值和艺术效果同时获得充分发挥,才能体现建筑这一艺术工程的魅力和促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居室内的空间比例和尺度,装饰与色彩,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气氛、居住心理和精神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既是装饰艺术工作者的一项职责,也是每个居住者应该掌握的门径,而这恰恰是建筑师设计构思的一个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3.
建筑外窗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一半以上,是做好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部位。文章以建筑围护结构外窗为研究对象,按照皖西地区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应用THERM、WINDOW软件创建外窗节能模型,通过给定外窗不同参数,得出各参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分析总结出皖西地区外窗节能措施,给出外窗节能设计方法。研究结论也为其它夏热冬冷地区外窗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北地区实际工程设计案例的分析,主要研究居住建筑设计中,如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地域气候情况,实现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为太阳能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促进太阳能光热技术在绿色居住建筑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湘南地区多层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状况,选取衡阳市珠晖区凤凰街道两栋不同年代建造的居住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室内风速、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从室内通风效率、围护结构性能等角度出发,结合软件模拟计算,研究采取适宜性的技术措施改善多层住宅夏季室内的热环境,满足舒适性的居住需求,为湘南地区的多层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与居住建筑一体化设计相对落后的现状,阐述了与国情适应的一体化策略,提出了屋顶、外墙、室内通风、地下空间等绿色建筑技术与居住建筑一体化研究方向及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7.
夜间通风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夜间通风用于办公建筑的研究,然而关于夜间通风在居住建筑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墙体的蓄热作用,夜间通风不仅能改善夜晚通风时段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以改善白天非通风时段的室内热环境,但是对这两个时段的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潜力是不一样的,将按照通风时间的不同,将一天分为“通风时段”和“非通风时段”,通过TRNSYS软件建立了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的模型,分别研究夜间通风对这两个时段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潜力,重点考虑了围护结构参数、换气次数、通风时间以及墙体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方既有居住建筑的冬季供暖是我国建筑能耗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我国既有供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缺乏能效监测的现状,围绕改造后的建筑大多不配备计量监测系统,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不能对供暖系统能效进行综合考量等问题,通过对国内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适宜性技术进行研究,对目前采用的几种热计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温度面积法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监测系统,并对该监测系统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完成了主要设备的安装调试,在实验室搭建了该系统的运行环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储存、上传等功能,满足节能运转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耗能比例大幅上升,开展居住节能建筑热负荷数值分析,可有效地节约能源与成本,并为居住建筑后续的采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济南村镇小型别墅为例,基于传统稳态热负荷与逐时热负荷理论,采用建筑动态负荷计算软件DEST,对节能75%的建筑进行热负荷计算,并对2种热负荷之间的联系与对应能耗进行分析,研究了逐时热负荷计算中异常负荷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实际采暖季中,逐时热负荷值要比同百分比的稳态的高20%~30%;采用逐时热负荷后,采暖季的建筑总能耗比传统的稳态能耗减少了20%;实际工程中,室内外热扰较多,需要加强对室内温度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将逐时控制理论应用于模拟计算与调控设备运行中。在后期的设备运行方面,逐时热负荷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路与高架路交通诱发建筑振动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环境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在结构中传播的规律性,对某市公路与高架路及其沿线建筑物进行了实测,并从加速度时程、频谱与振级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可知:由城市公路、高架路引起的地面振动分别以5~25 Hz、5~45 Hz的低频振动为主,这种低频振动在土层中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传入建筑结构中会随着楼层的增加而放大,并且会诱发建筑结构内部构件的高频振动;在多层建筑结构内部,竖向振动大于水平振动,水平垂桥向振动大于水平顺桥向振动.随着楼层的增加,振动不断放大,放大倍数与结构在该方向上的刚度有关.结构的受迫振动主要源于地表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