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永亮 《丝绸》2006,(4):7-9
从现阶段人们的文化需求和社会环境出发,通过对家纺花样设计的题材选择、时代价值体现,以及与消费者审美相适应性的论述,引发人们对家纺花样人情化设计的思考;并以设计实践为例,论证家纺花样人情化设计的可行性.从而得出:家纺花样人情化设计必须使现代家纺设计艺术、文化与人本高度协调统一,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若要摆脱被动发展的窘境,企业就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由传统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制造产品向智能产品推进。家纺行业亦是如此,以往单纯的家纺产品已越来越难满足大众的需求。产品智能化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新的"互联网+"智能家纺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3.
由传统贴布艺术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出发,研究了民间贴布艺术的价值和实用意义,对其选材、构图、色彩及制作手法进行了探索,结合现代时尚趋势及审美特点,设计出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贴布系列家纺产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纺走向世界必须坚持民族个性的风格化设计,主流西方家纺文化的民族化与民族家纺文化的现代化是家用纺织品"中国设计风格"的正确定位.中国家纺设计风格的建构,从内容上看是中国文化在"经典"与"时尚"两大设计风格脉络中的渗透,从形式上看是时尚的国际化家纺设计语言与中国文化内核的完美结合,对于当代中国家纺来说,构建中国设计风格的具体方式:一是把中国文化糅合进国际主流家纺设计风格;二是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进行国际化改造,从而建构具有中国文化意涵的经典与时尚家纺设计的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需求与消费模式发生变化与升级。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用纺织品行业正从单品类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转向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家居解决方案,"大家居"、"智能家居"等概念应运而生。在实践过程中,跨领域合作,融合创新、大数据应用、物联网等成为热点。与此同时,与家纺产品配套的配饰产业持续更新与发展,以更好地契合家纺产品的设计特点,提升其艺术气质和档次,实现锦上添花。本专题以大家居、智能家居、家纺配饰等为关键词,探讨了家纺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肩是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重要的服饰配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分析云肩服饰图案中纹样和色彩的艺术特点,深入挖掘云肩图案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直接或者间接的应用手法并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和科技文明,将其融入到现代家纺设计中,设计出图案纹样独特、民族色彩浓郁的家纺产品,使其更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韵味,有助于民族云肩服饰的传承与发扬,为现代家纺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来源,促进家纺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扎染在家纺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从消费者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和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扎染工艺在现代家纺产品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具体应用方法,阐明其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家纺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元素的挖掘与创新。西兰卡普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延续。在以"文化性"为设计根本的今天,通过对西兰卡普的文化性解读,结合时代潮流的需求来探索传统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如何在现代家纺中进行融合创新的。  相似文献   

9.
民间吉祥图案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丝绸》2009,(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存的家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存在,更多的是糅合了现代时尚元素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及品位的一门艺术.为此,从家纺图案设计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思潮下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家纺图案设计,并通过设计实例阐述民间占祥图案如何向现代家纺图形演绎.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一行来到通州,在南通家纺城、南通高新区交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经验。他评价说:"通州在区域品牌建设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家纺产业集群,在产品创意设计、新品开发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等诸多方面都走在了前面。"近年来,通州在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和产品创新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家纺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与服装文化的融合,为服装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思路与变化,逐渐转变了亲子装设计理念,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亲子装设计新模式。现代亲子装设计除了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外,也要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设计元素,不仅具备时尚的外观设计,还需针对部分特殊需求人群融入特殊功能。"互联网+"实现网络与现代亲子装设计结合,促进亲子服装设计市场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消费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给家纺产品的定制服务提供了可能。现引入现代工业生产的大批量定制概念,提出了家纺产品定制的概念及特征,对家纺产品定制的发展必然性和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家纺产业的背景和定制产业的现状,从企业与设计师的综合设计、生产能力和消费阶层的拓展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家纺产品定制在我国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正快速向"地球村"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的时尚设计,也逐渐由跟随西方设计文化,转变到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积极融合外来设计文化,而具体而言,就是国内的时尚设计迸发出了丰富多彩的风格潮流、巧夺天工的设计手法。家纺设计行业也不例外,人民群众对现代家纺用品的设计风格、内涵有了更高要求,需要家纺用品可以适应其多元的文化需求,并且可以紧密结合日渐流行的"新中式"装饰风格。为此,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新中式"的内涵,然后从色彩搭配以及色彩特点两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色彩设计要素,最后对新中式空间中的家纺色彩设计趋势做了详细论述。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丹 《针织工业》2012,(11):57-59
从多元化销售渠道的视角,分析消费者对于服装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所发生的变化,探讨基于多元化销售渠道的品牌服装设计方法。指出:多元化服装销售渠道包括百货公司、大型购物中心、精品店、零售点、专卖店、大型超市与网络销售。基于此提出:具备世界顶级服装品牌的设计信念;诠释本土文化,满足个性偏好;融入快时尚的服装销售文化;适应快餐式的敏捷零售模式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品牌服装设计成为现代特定生活方式的代表,最终实现由"产品品牌"向"生活方式品牌"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正>回归市场需求本源,回归商业模式的本质,回归产品质量本身,回归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引导的系列研发。进入2014年以来,家纺行业的增长速度步入个位数。虽然行业增速放缓,但正符合"新常态"的行业发展状态,家纺行业在低速增长中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在"新常态"的规则之下,家纺行业时下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回归。回归市场需求本源,回归商业模式的本质,回归产品质量本身,回归到以消费者需求为引导的系列研发。"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以市场需求引导产品研发",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  相似文献   

16.
探讨毛毡家用纺织品的特性及设计。从毛毡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着手,通过对毛毡家纺用品的定义及内涵的分析,了解到毛毡家纺用品具有低碳环保、美化环境、营造艺术氛围的作用。重点研究了毛毡家纺用品的设计特点,分别从色彩设计、图案设计、工艺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探索毛毡用品与智能科技的结合,尝试毛毡与不同材质的混搭运用,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拓展毛毡家纺用品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整理现代"福"字戒实物案例,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指出了现代"福"字戒的特有文化、造型、设计特征。在文化上,其是对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满足现代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在造型上,"福"字戒在男戒中较为常见,以环型、方型、蛇肚型为主。在设计上,"福"字戒满足了现代人对戒指的文化精神、产品材质、款式风格等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家具的重塑设计是现代家具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之一。本文从"民间"家具的视角,阐述了重塑设计的设计思维;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提出了意境重建、功能重构、造型重塑的重塑设计方法;通过具体设计案例,分析了重塑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在现代语境下,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承与重塑设计直接从民间家具着眼,返璞归真,不仅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视角,而且契合了现代年轻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流水线上批量化生产的皮具产品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因此,急需通过皮具产品的差异化与创新设计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本文从材质类别、图案创作、造型结构、色彩创新等方面来阐释现代手工皮具趣味性设计研究,并通过对经典手工皮具的案例分析来阐明观点,为现代手工皮具未来发展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主题性毛衫产品,提升毛衫产品的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以"春节"元素为例,提取了对联、灯笼、中国结以及窗花等典型的春节视觉符号,并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将之转化为典型设计元素。在此基础上,从色彩、图案、造型和工艺4个方面开展毛衫产品设计。以春节为主题展开毛衫产品设计是对现代毛衫产品的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商业价值的提升。将主题性设计方法运用在毛衫设计中,不仅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造型、色彩和材料等物质上的要求,更满足了消费者对精神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