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实践,分析了工业遗产公园化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社会效益和科普作用,探讨了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设计途径,以"从工厂到公园"为视角,构建一个工业遗产建、构筑物的取舍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城市中传统制造业比重日趋下降,过去在制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工业化",城市结构和布局需要重新调整,大量的城市旧区地段面临更新改造,工业建筑遗产就是其中主要的更新改造对象。由英国发展起来的"工业考古学"让人们意识到工业建筑遗产不仅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是指对废弃的工业进行修复、翻新、改造的过程,对其开发是以内向型重组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石景山首钢工业区搬迁后,在城市内留下大约8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以及用地内大量的工业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石景山区CRD景观建设行动规划总体研究项目中首钢工业文明轴线的设计研究,阐述了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道路公共空间的结合设计.同时,这也是将工业遗产更新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城市工业用地的更新及可持续性再生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延续城市文脉、保留群众集体记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济南钢铁四分厂的更新改造及再生设计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现状和存在价值,依据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和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对工业基地搬迁后剩余的工业建构物的价值进行了评价,以生态修复设计、地形生成、工业建筑及设施的保护及再利用方法,划分了梯形广场、活力运动区、工业遗产展示区和铁轨创意园区四大功能分区,形成集购物、展览、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后工业景观公园。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铁路产业结构和运输网络的不断调整,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的天津,遗留了大量的废弃铁路,因而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天津市政府提出建设环城铁路绿道公园,将废弃资源转化为绿色资源.从废弃铁路绿道公园的基本特性入手,以环城铁路绿道公园示范段——天津“新”绿道公园为例,从四个方面对其景观特色进行解析,总结概括出该绿道公园的特色要点,为今后天津市环城铁路绿道公园的后续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也为其他城市废弃铁路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工业遗址的出现是城市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及全球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必然产物,对旧有工业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对于废弃工业遗址的保护与改造成为我们景观空间设计师面临的一项大课题.基于环境艺术学及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从近年来我国工业遗址空间改造设计的实际案例中探究其改造的思想、设计手法,为今后其它地区工业遗址公共空间的形式转变及提升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公共空间"概念梳理为切入点,从"公共"一词的语义内涵出发,探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对公共空间概念的差异比较,对公共空间的人文意蕴的内涵进行定义并提出其特点,通过"佩雷公园"和"高线公园"为例,阐述其设计思想中蕴含的人文意蕴与审美特质.以国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揭示对我国公共空间设计的有益启示,以期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上海新天地对历史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石库门里弄改造而来的上海新天地成为我国本世纪初以来瞩目的旧区改造案例和各地效仿的楷模。然而在耀眼的光环下,它是否真的名副其实,从历史遗产保护更新利用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真正成功的案例为合理选择更新方法和利用方式提供了借鉴与启示。面对当前城市建设中仍在继续的大量类似的盲目效仿,通过分析成功案例,认为必须从历史遗产的保护利用角度来评价改造利用的优劣,以可持续发展原则量度改造利用的成败,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新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以景德镇市宇宙瓷厂改造设计为例,基于其所在地区现状的综合条件及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该地区地域发展策略及城市更新需求,从城市更新理念、保护及再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补充发展城市功能等方面探究其保护方法,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提供科学的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在城市社区改造层面进行了项目的推进,短时期内微更新实践得到了不断的拓展,更新方法也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接受和欢迎.本文以城市存量社区公共空间为切入点,对近几年社区微更新项目进行了综述和梳理,为将来的城市存量社区的更新改造做出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筑改造的大规模实践,近代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也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首先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及其成功改造实例的分析,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以期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能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使这一城市灰色空间的记忆得以留存.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公园是东北抗联遗产保护的一种模式,是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宣传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场所精神为方法,从遗址公园建设的背景、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打造以抗联遗址为基础,具有保护教育、体验、发展等功能的吉林省抗联文物整体展示的理念模式,解决东北抗联遗产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景观规划的角度出发,在对艺术、自然的关系处理与生态协调的基本理念指导下,首先通过生态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对废弃地块中被污染地的水土进行修复.一方面要开发和改造各种水域空间中可利用的土地,一方面要充分发掘废弃地块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废弃地块的现状,选择适宜的景观改造模式,或转化为绿色空间,或改换为文化场所,或与水体整治相配合成为公众游憩场地,也可以通过原有建筑物和构筑设施的再利用使废弃地重获新生,促进城市滨水区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人们对城市优美环境精细化的追求,口袋公园的更新改造正在我国许多城市蓬勃开展。从城市微更新的角度出发,以上海奉贤区南桥镇口袋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口袋公园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展开了系列口袋公园的更新设计实践。在探讨口袋公园的营造对于城市微更新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口袋公园未来更新改造的主要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汤河带状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建设规模20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从规模和投资来看,在全国众多的建设项目中,是个"很一般"的项目.然而,从项目的影响和效果看,又是"很不一般"的项目.从施工至今,这个被定名为"绿荫里的红飘带"(以下简称红飘带)项目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城市生态园林的典范,许多城市相关负责人到此参观考察;这个项目自2006年7月竣工后在国内外多次获奖: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颁发的2007年度专业综合设计荣誉奖,被选为美国2008年第一期<景观设计学>杂志封面、2008年入选国际知名旅游杂志.  相似文献   

16.
100多年前,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时曾经说过:“城市之内,没有城市的地方才是最可贵的。”在以都市化为主调的城市化让人们感到城市空间日益狭窄、资源与利益的冲突渐趋激烈的今天,每位游客来到这个坐落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岛中央、却有340公顷绿地的都市公园,都能体会到很多美国人所说的“没有纽约的美国就不是美国,而没有了中央公园的纽约也不再是纽约”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个公园,  相似文献   

17.
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国外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实践 ,总结了其改造更新产生的动因 ,并提出了我国旧城更新建设中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意义 .指出改造更新旧工业建筑不仅仅是因为旧工业建筑本身与其它建筑类型一样具有潜在的社会、文化、生态价值 ,最重要的是由于旧工业建筑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决定了它不论是过去 ,现在还是将来 ,都将在城市的发展中保持重要地位 .  相似文献   

18.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区域,而滨水生态公园是城市滨水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活空间的重要载体,其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和构建活动空间等重要作用。文章规划设计了齐河玉带湖滨水生态公园,对设计区域进行了SWOT分析,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传承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为主、活动空间为辅"的设计理念,以"玉带水乡"为设计主题,运用主题和主景设计方法与手法,形成了"一环、二轴、四核、五区、八景"的总体空间布局,以期将公园营造为"玉带生态宝地,齐鲁秀美水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有效的保护利用方式对实现工业遗产建筑生命周期的延续,以及促进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武汉的工业遗产资源较为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空间变迁主要向现代住宅、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等方面转型。针对当前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可从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底蕴、深度融合特色工业元素、注重"人"的空间主体地位等方面采取策略,推动城市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蚌埠市宝兴面粉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历史背景梳理、现状调研、遗产价值分析后,选取厂区内的1号仓库室内作为设计对象,以原真性、适宜性、低碳性的设计原则,提出"电子竞技场馆"再利用模式的构思,并制定了相应的室内设计改造方案,为蚌埠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宜居城市建设有序结合的愿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