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新材料测试评价水平,按照工业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要求,2017年起,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属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为"国合通测")承担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以下简称"主中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1前言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应用和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许多抑制我国高新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说到底就是新材料技术(如光刻胶、高端电容电阻、航空钢材)。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出台的积极影响,调查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标准化现状,探索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3月16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顺利通过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的表决,并由新华社在第一时间正式对外发布。《"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国家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1].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材料产业被定性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将有力支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依据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分析新材料的发展重点及步骤,结合江西省新材料产业实际,提出江西省新材料产业成长与发展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政府和企业制订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材料产业:现状、困局及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新材料产业已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被认为是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技术及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已有独立完整的材料工业体系,其中钢铁、建材、重要有色金属、有机化工材料等传统材料的产量和消费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材料产业内涵非常丰富, 但从众多的领域中可抽象出一般的特征,即新材料产业的每个领域主要由基础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及行业应用4个基本的环节构成。同其他所有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样,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撑,需要大学、科研院所为其提供技术成果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产业》2013,(12):1-3
一年一度的影响力事件评选又在年末如约而至。每年,我们都会借影响力事件的评选,与读者共同回顾产业全年的发展。本期杂志依然从新材料涉及到的下游细分领域出发,对年度产业内外部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评议、重点讨论等方式,从中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同时对这些事件发生的背号及意义进行点评。评选出的影响力事件不仅仅发生在新材料的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而且还延仲到了整个产业链以及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材料产业链上发生的,对材料业本身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材料业内部发生的,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对材料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宏观环境变化及事件。《新材料产业》杂志透过年度事件的梳理及评选,记录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低迷的持续影响,国内外经济进入过渡和调整期。整体经济发展放缓,使得整个2015年新材料企业的活跃程度大为降低,有不少企业甚至面临着生存的考验,这使得20I5年新材料产业影响力事件显得多少有些平淡。不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全社会释放出了概极的改革信号。政府将回归本位,正式确立“由市场决定”的原则性地位,保护产权,保护市场。可以预计,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内经济发展将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同时为下一个阶段的产业发展注八,_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日,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新材料产业领域作出最新战略部署和整体规划。“到2010年,四川新材料产业的综合生产技术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钒钛新材料及制品、特种高分子新材料、稀土新材料、超硬材料四大领域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利税10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指出,尽管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但总体上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慢,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标准、检测、认证、评价、计量和管理等支撑体系缺失是当前新材料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为此,应通过整合优势测试资源,补充仪器、设施、装备等测试评价条件,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构建形成新材料测试评价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测试评价服务能力,为助力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宜宾市位于长江源头,能源矿藏资源丰富,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2011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宜宾市建设"宜宾国家精密模具与特种材料集成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宜宾市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也为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13年5月,宜宾市出台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给材料研究创造了很多机会,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产业发展对新材料有如此的需求。”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所长卢柯说。 他认为,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靠信息化来推进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依靠先进材料。没有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制造...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正值"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个5年规划,同时也是打响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枪"。它不仅承接历史,也开启未来,为各界所瞩目。全国"两会"历来是确定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一年乃至数年走向的重要会议。各行各业通过对"两会"的解读来窥探和把握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供给侧改革"无疑是高频热词之一。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汽车新材料产业及相关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NG Shixun 《材料导报》2004,18(Z3):153-157
从汽车新材料在汽车工业的重要地位着手,分析重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重庆汽车材料的需求情况,探讨重庆材料产业与汽车制造业的关系,提出重视汽车新材料产业发展是保障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制定新材料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专家建议我国应该突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加速发展以下六大材料。  相似文献   

17.
新材料是中国的强项,与国外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可以预见,未来新材料是中国自主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一个关键领域。就2005~2006年发展比较突出的半导体照明(LE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多晶硅及光伏,有机硅,聚氨酯及MDI,锂离子电池,永磁材料,纳米材料,环境材料等产业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产业是被公认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3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已经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新变革的基石和先导[1].新材料产业对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各国先后颁布相关政策,加快战略布局,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体现主导权、支配权、话语权的重要砝码[2,3].我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新材料产业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新材料产业视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引擎.  相似文献   

20.
《新材料产业》2013,(4):22-30
一、“中国制造”驱动新材料产业增长 1.中国制造的驱动力 “中国制造”对新材料产业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产业融合、加快创新响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