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2015年5月,我国台湾地区对《包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及《散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三个法规进行了全面修订,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新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在阳性标识、阴性标识、标识阈值、标识豁免、标识内容、标识方法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转基因农作物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以转基因农作物为原料的食品在市场上所占有份额逐渐增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安全性评价、营养问题及各国政府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标识管理,并对转基因食品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日前宣布,从2001年7月13日起,以转基因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必须标明为“基因重组食品”,即使只使用一种转基因原料,也必须标明。 根据这一规定,对使用转基因农产品为原料,在最终产品中含有基因重组的DNA或含有外来蛋白质的食品,必须用10点以上的宇号标明“基因重组食品”或“含有某种基因重组的“DNA食品”。在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转基因食品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转基因食品所引起的争论,并着重对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食品营养品质改良、作物采收后品质改善、可食疫苗的生产、提供作为生物反应器和用于生产用原料等方面应用进行综述;简介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卫计委:我国"新食品原料"不包括转基因食品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发布《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明确指出,其内容所称的新食品原料不包括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鉴于新资源食品的名称是《食品卫生法》中提出的,为与《食品安全法》相衔接,  相似文献   

6.
<正>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产物,即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产生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rtified organisms),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如何监管据了解,我国批准投入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转基因抗虫棉花和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两种。此外,我国还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这些作物仅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料,不能直接销  相似文献   

8.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生物技术已开始在食品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 ,并以转基因食品的形式出现。所谓转基因食品即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 ,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真正的商业化是近十年的事。 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 ,此后 ,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 ,据统计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 4 3个。全世界转基因…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其他物种中,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由这些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白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马铃薯问世以来,目前各国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在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包括棉花、西红柿、番木瓜和甜椒。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其他物种中,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由这些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马铃薯问世以来,目前各国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在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包括棉花、西红柿、番木瓜和甜椒。  相似文献   

11.
张占路  薛文通  吴燕民 《食品科学》2004,25(Z1):259-262
转基因植物的出现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文简述了转基因植物对食品原料品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方法以及食品检测和食品安全性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组织专家编写了一册《科学解读公众关注热点》,详细解答了公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核科学与技术、垃圾焚烧发电等热点话题。凡是原料采用进口的或者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通过安全评价得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标注"天然"字样的食品就一定自然天成?非也。美国非营利组织"消费者报道"发布报告称,2014年4月~7月的一项检验项目发现,美国大部分标注"天然"的食品含有相当高比例的转基因原料。这家机构针对80多种含有大豆或玉米的食品进行检验后发现,凡是标注"非转基因"或"有机"字样的食品都基本不含转基因成分,而大多数标注"天然"或没有任何标注的食品含有相当高水平的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数量在不断增长,转基因食品在赋予传统食品以新特性的同时其自身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转基因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及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和安全问题作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本文通过对转基因食品现状的分析和讨论,指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评估,必须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各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做到既以慎重的态度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又以积极的观念对待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促进转基因技术的进步.使转基因技术在发展的同时能进一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转基因食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简称GM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开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争论及得失利弊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第1例转基因作物于1996年在美国商业化。自其商业化以来,转基因产品在全球广泛应用多年。然而近些年在世界转基因产品消费大国——美国出现了对转基因食品是否进行强制标识的争论: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和行业组织希望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以获得知情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美国食品监管机构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不应基于生产方法而进行监管。目前美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采用自愿标识管理。本文结合其它国家和地区转基因标识管理的现状,以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争论为主线,分析争论的焦点和相关政策的变化,以期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20日,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获得了中国农业部发放的为期三年的进口许可。消息传出,在植物油加工业和相关食品业,引起不小的震动。因为这不仅为美国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进入中国的榨油厂打开了一条通路,同时也在转基因食品方面打开了一条通路。中国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大门正在打开 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西红柿。与传统的西红柿相比,转基因西红柿具有成熟较慢、保存期长的优点。随后短短几年间,动物来源的、植物来源的和微生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类型转基因  相似文献   

19.
<正>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非同种)特定的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转基因食品检测与研究"专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李奎教授担任专题主编,围绕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转基因食品特性研究、转基因食品研究现状等或您认为本领域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论述,计划在2014年8月份出版。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过去的30年里,科学家已经成功培育出多种转基因动植物。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其致敏性、安全性、抗药性等问题引起了科学家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我国于2001年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科学监管,之后又发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