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针对某分布式联合循环项目,利用EBSILON热力仿真平台建立了配置有燃气轮机进气冷系统的分布式联合循环机组热力计算模型性能,研究了燃气轮机进口空气降温幅度和机组性能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以及制冷量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经济收益计算边界,分析了利用现有两台溴化锂冷水机组进行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条件下,机组性能的变化、投运系统后经济收益以及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研究结果表明,两台溴化锂冷水机进行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时,机组输出功率提升约1.20%~3.95%,机组热耗率降低约0.41%~1.01%,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65.6万元,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2.97年。 相似文献
4.
5.
6.
7.
燃气轮机进气蒸发冷却装置经济效益的论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介绍美国唐纳森公司生产的蒸发冷却装置应用于251B11燃气轮发电机组中,对提高燃气轮发电机组及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和热效率及对提高燃机电厂发电生产的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AE94.3A型燃气轮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系统平衡进行研究进而发现,与同类型、同等级不同型号机组相比,AE94.3A型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的排烟温度较高,排烟余热仍有进一步利用的空间。通过设计优化,扩大省煤器受热面,回收烟气余热加热给水,驱动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制冷,用于机组满负荷调峰时的压气机进气冷却或厂房及办公区域空调供冷,对改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运行性能,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机组经济性运行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前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作为一种主要的发电方式的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在市场份额上不断扩大。为了优化在项目前期阶段对业主提出的技术建议,对同等级发电功率的轻型燃气轮机LM6000PC和重型燃气轮机PG6581B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工程经验,研究了轻型燃气轮机LM6000PC和重型燃气轮机PG6581B各自的优势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燃气轮机高温叶片内部冷却技术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燃气轮机典型的内部冷却结构和设计手段.通过文献分析,提出内部冷却典型强化换热手段包括带肋通道冷却、扰流柱冷却和冲击冷却,重要设计手段包括一维管网和三维数值优化.管网计算基于实验总结的经验公式,计算效率高,关键在于动量方程的求解算法;三维数值优化可以降低设计对人工经验的依赖,关键在于合理选择优化目标和优化算法.分析表明,旋流等新的强化传热形式、微型冷却等新的叶片冷却模式、旋转和真实通道几何对内部冷却详细传热和流场的影响都将得到进一步研究,叶片设计技术将由人工经验性的设计逐渐向计算机自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燃气透平转子进口温度的不断提高,燃气轮机叶片冷却日益重要。带有扰流肋的内部通道冷却是叶片冷却的一个重要部分。综述了内部扰流肋冷却的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静止状态下带肋内部通道的换热研究、旋转对带肋通道内换热的影响研究以及扰流肋与其他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冷却研究。结论指出,在国内外静止状态下带肋通道内的换热研究已经很成熟,旋转对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的影响是最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关于旋转状态下复合冷却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优化旋转状态下内部肋结构和将内部扰流肋与其他冷却方式相结合的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