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铌对V_2O_5/T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考察了含铌的V2 O5/TiO2 催化剂在邻二甲苯催化氧化制苯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并与不含铌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发现铌的加入能够显著降低催化剂的初始反应温度 ,提高催化剂在低温区的活性 ,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苯酐的选择性较高 ,有利于工业操作 ,用TPD、XRD、XP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铌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V2 O5 / α Al2 O3催化剂用于甲苯气相选择性氧化反应时 V2 O5 负载量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 BET、TPR等测试手段 ,讨论了催化剂的物化结构与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适宜的 V2 O5 负载量为 1 1 .4 %( w)左右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V_2O_5-TiO_2/a-Al_2O_3催化剂反应前后的显微形貌和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观察到催化剂由于在反应器热点区长期受热,制备载体所用粘结剂成份中的钠离子向催化剂表面迁移,与活性组份作用,形成钒酸钠针状物,从而影响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La_2O_3对合成异丁醛催化剂V_2O_5的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虹  孟璇  施力 《天然气化工》2007,32(2):19-22
研究了La2O3对甲醇乙醇一步催化合成异丁醛催化剂V2O5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La2O3/V2O5活性最佳,在反应温度375℃,常压,体积空速2h-1,原料甲乙醇的摩尔比为3∶1时,乙醇转化率达96.62%,异丁醛选择性达61.76%。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的XRD测试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V2O5还原为V2O3,部分La2O3也发生了晶形的变化,由立方体晶体(A型)变为了六方体形晶体(C型)。对V2O5和La2O3/V2O5反应后失活催化剂进行的TG-DTA实验结果表明,La2O3可降低失活催化剂的再生温度,有利于失活催化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V_2O_5催化剂液相选择性氧化甲烷合成甲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考察了过渡金属催化剂TiO2,V2O5.K2Cr2O7,KMnO4在发烟硫酸中对甲烷氧化的催化活性,发现它们对甲烷氧化为硫酸单甲酯CH3OSO3H均有活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V2O5体系的最优反应条件:甲烷初始压力4.0 MPa,反应温度180℃,V2O5用量0.017 5 mol,反应时间2 h,发烟硫酸中游离SO3为50%。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甲烷的转化率可达54.5%,甲醇收率达45.5%。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以钛酸丁酯和偏钨酸铵为原料制备了WO_3-TiO_2/ZSM-5光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模拟柴油脱氯,利用XRD、N_2吸附-脱附、UV-Vis等技术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WO_3-TiO_2/ZSM-5催化剂脱氯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研究了催化剂对不同有机氯化物配制的模拟油的脱氯实验。表征结果显示,WO3-Ti O2/ZSM-5光催化剂保留了ZSM-5分子筛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WO_3和Ti O_2负载量分别为2.5%(w)和20%(w),催化剂焙烧温度550℃,脱氯实验的反应温度50℃,紫外灯光照时间为4 h,剂油体积比为1∶40时,WO3-Ti O2/ZSM-5光催化剂的脱氯率最高,达98.7%;WO_3-Ti O_2/ZSM-5催化剂对不同种类的有机氯化物脱除效果不同,脱除率最好的为CH_2Cl_2。催化剂经五次使用后仍有较好的脱氯效果。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2015,44(10):119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V2O5/TiO2催化剂,并用硫酸对其改性得到HS-V2O5/TiO2(HS为硫酸)催化剂,利用H2-TPR,NH3-TPD,XRD,UV-Vis DRS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甲醇选择性氧化制二甲氧基甲烷(DMM),研究了硫酸改性对催化剂的还原性、酸性、物相及催化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硫酸改性对V2O5/TiO2催化剂中V2O5的分散性和还原性的影响较小,但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酸性和酸量。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硫酸改性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和DMM选择性。以SO42-和V2O5负载量均为10%(w)的HS-V2O5/TiO2为催化剂时,在甲醇与O2的摩尔比为2、液态空速为1 200 h-1、常压、反应温度为150℃的条件下,甲醇转化率为70.52%、DMM选择性高达91.92%,明显高于未改性的V2O5/TiO2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的Ag/MgO(x)/γ-Al_2O_3-TiO_2催化剂,利用BET,XRD,TEM,XPS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催化燃烧丙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gO能够影响活性组分Ag的化学状态,与Ag/γ-Al_2O_3-TiO_2催化剂相比,添加MgO虽然明显抑制了Ag/MgO(x)/γ-Al_2O_3-TiO_2催化剂表面Ag粒子的分散,但能够显著提高Ag0和活性氧物种的含量,从而提高了银基催化剂在丙烷催化燃烧反应中的活性。当MgO的负载量为15%(w)时,在305℃时丙烷转化率达9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CO_2部分氧化乙烷制乙烯Pd/V_2O_5-SiO_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青  钟顺和  邵宇 《石油化工》1999,28(5):294-296
用化学吸附 红外光谱(IR)、化学吸附 程序升温脱附(TPD)和微反技术研究了Pd/VSO催化剂对CO2和乙烷的吸附活化和部分氧化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乙烷以C—H键中的H吸附于VSO载体表面VO键的端基氧上;Pd/VSO催化剂对CO2有良好的化学吸附活化性能,CO2吸附时除有线式吸附态PdOC≡O和剪式吸附态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Pd/VSO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化学反应。在试验基础上探讨了在Pd/VSO催化剂上CO2部分氧化乙烷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和Ce1-xZrxO2(x=0.1~0.9)含量的Ni/Ce1-xZrxO2/SiO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Ce和Zr的摩尔比与甲烷裂解制氢反应性能的关系,并对不同Ce、Zr摩尔比的催化剂进行了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不同Ce、Zr摩尔比的Ni/Ce1-xZrxO2/SiO2催化剂对甲烷裂解制氢反应的活性和稳定性不一样,并且反应后在催化剂表面沉积的碳纤维的形貌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e含量的钴基催化剂,并用N_2低温吸附、XRD、H_2-TPR、CO-TPD和H_2-TPD等手段进行表征,同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其费托合成反应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e的添加能够改善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促进CO及H_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当Ce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最优,在220℃、2MPa、空速1000h~(-1)、n(H_2)/n(CO)=2.0的条件下,催化剂的CO转化率为84.20%,C_5~+选择性为74.38%。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燃烧法制备的V_2O_5-TiO_2催化剂用于3-甲基吡啶空气氧化制备烟酸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该V_2O_5-TiO_2催化剂对3-甲基吡啶氧化制备烟酸的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优化的反应条件为:温度280℃,3-甲基吡啶体积空速为0.2 h~(-1),n(空气):n(水):n(3-甲基吡啶)=79:40:1,氧化产物烟酸的产率达到97.4%,纯度达99.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掺杂少量的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或CeO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3%La2O3-17%Fe2O3/γ-Al2O3,3%La2O3-17%V2O5/γ-Al2O3,3%CeO2-17%V2O5/γ-Al2O3催化剂(金属氧化物负载量均为基于载体的质量分数),并用于在CO2气氛下乙苯温和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乙苯和CO2的转化率及苯乙烯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压、600℃、n(CO2)∶n(乙苯)=10∶1、乙苯空速为15mmol/(g.h)、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3%La2O3-17%V2O5/γ-Al2O3催化剂呈现出良好的乙苯脱氢活性,乙苯转化率和苯乙烯选择性分别为78.0%和98.2%,CO2的初始转化率为5.8%。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及热失重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不同改性组分TiO2和V2O5对Al2O3催化剂催化有机硫化物(羰基硫(COS)、CS2)水解性能及抗氧中毒性能的影响。固定床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常压、催化剂装填量10mL、反应温度130℃、空速10000h-1、进料气中有机硫化物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5×10-4,10%、水气比(即p(H2O)∶p(COS或CS2))为270的情况下,TiO2改性Al2O3催化剂上COS和CS2的转化率分别在70%和40%以上;V2O5改性Al2O3催化剂上COS和CS2转化率分别在40%和30%以上。X射线衍射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两种催化剂在催化有机硫化物水解前后的晶相没有变化,且使用后催化剂上也未出现单质硫和硫酸盐。说明这两种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抗氧中毒性能,同时TiO2改性Al2O3催化剂对有机硫化物水解的催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负载型V_2O_5/AlPO_4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浸渍法在自制的无定型磷酸铝AlPO4载体上负载0.6%~6.0%的V2O5,所制的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如3.0%V2O5/AlPO4催化剂在丙烷转化率为14.2%时,丙烯选择性可达49.1%,丙烯收率达7.0%。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性能,XRD、IR和Raman光谱表明,V2O5在AlPO4上主要是以高度分散的钒氧物种存在;ESR结果证明催化剂中存在V4+物种,暗示V5+/V4+氧化还原偶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V2O5催化剂上甲醇、乙醇一步催化合成异丁醛等醛类化合物的反应。当反应在常压、350℃、进料比n(甲醇)/n(乙醇)=2、空速2.0h-1条件下进行时,乙醇转化率为89.05%,总醛产率达87.3%,其中异丁醛、乙醛、丙醛产率分别为16.71%、52.03%、18.56%,其余为丙醇、甲醛等化合物。当空速降为为0.5h-1时,乙醇转化率达到97.04%,异丁醛产率达29.07%,但总醛收率降为69.6%。该反应系统的反应历程被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尿素燃烧法制备了Co-Mo/Al2O3-TiO2催化剂,采用低温N2吸附、HRTEM、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状态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Co-Mo/Al2O3-TiO2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尿素添加量、TiO2添加量、n(Co)∶n(Mo)、反应温度和液态空速(LHSV)等对催化剂结构和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尿素)∶n(Co+Mo)=10.0时制备的Co-Mo/Al2O3-TiO2催化剂表面负载的金属组分密度大,孔径大,对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达94%以上;添加TiO2降低了Mo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在Al2O3-TiO2载体中TiO2的质量分数为20%,n(Co)∶n(Mo)=0.35~0.55、反应温度300~380℃、LHSV=3~6h-1的条件下,Co-Mo/Al2O3-TiO2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含钛氢氧化铝干胶和不含钛氢氧化铝干胶作为前驱物获得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出Pt/Al_2O_3-TiO_2催化剂和Pt/Al_2O_3催化剂;采用BET、XRD、TPR、TEM、氢氧滴定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重整抽余油为原料进行烯烃和芳烃的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TiO_2在载体中以锐钛矿形式存在,Pt/Al_2O_3-TiO_2催化剂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强度均略小于Pt/Al_2O_3催化剂,前者更易还原,Pt的分散度更大,而且有更高的烯烃和芳烃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9.
P_2O_5—V_2O_5的XRD、IR及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RD、IR及ESR等方法,考察了P_2O_6-V_2O_5的晶相结构,结果证明(VO)_2P_2O_7(B相)对于丁烷氧化制顺酐,有良好的催化效果。P/V=1.15的催化剂,S_(BET)在20m~2·g~(-1),主要孔分布在80~90A,ESR信号强度最大,且有V4+V5+容易可逆转变的特点。NH_3-IR结果证明,P/V=1.15时有强B酸中心,而0.9和2.0时都没有,这是B相的一个重要特征。强的P—OH酸性中心,在催化过程中,将同显著伸长了的V=O键有协同作用。催化剂的六种不同制法,虽然P/V原子比相同,所得晶相却差别很大,C、E、F在p/V=1.0—1.2主要生成B相,A、B、D则主要是α相和无定形相。C、E、F和A、B、D不仅相结构不同,在NHs不可逆吸附丁烯异构化活性和丁烷转化为MA的选择性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添加V_2O_5对聚乙烯涂层耐阴极剥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 (PE)涂层已经广泛地用于干线用管防腐蚀 ,但一般有机涂层和电气防腐蚀并用 ,对阴极剥离性能有影响并存在问题时则需要改进。日本川崎制铁公司研究证明 :在聚乙烯涂层基体处理的环氧树脂底层涂料中 ,添加 V2 O5颜料 ,可提高其耐阴极剥离性能和粘着持久性。试验材料是 1 0 0 mm× 1 0 0 mm× 6 mm热轧钢板 ,经过喷丸处理后 ,部分进行铬酸盐处理 ,用手工涂敷环氧树脂 ,平均膜厚 5 0μm ,在 1 40℃×8.5 min下使之硬化。在环氧树脂中添加 V2 O5颜料 (0 .1~ 5 μm)后用搅拌器混合 ,用低密度 PE和无水马来酸变性粘着性 PE进行积层 ,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