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华大地上开展.通过分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农业景观与当前农村景观建设中已存在的问题和农村景观的概念,以江汉平原地区农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调查,分析江汉平原地区特有的农村聚落特点、社会生活、文化风貌,探讨在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运动中,如何避免人为活动给大地生态带来的破坏,研究出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利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乡村作为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对象,乡村景观各组成要素的形态也发生了衍变,乡村景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的探讨是科学合理进行乡村景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聊城市乡村景观为例,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及研究尺度,根据乡村景观评价要素及其分类,通过实地调研与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描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聊城乡村景观各要素的现状,对农业生产景观、水体景观、乡村建筑、道路等基本要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聊城市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从景观规划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文化景观的地域特色面临确实的危机,如何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延续传统乡村文化,是目前城市规划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作为走在我国经济发展前列的苏南地区,其对于农村乡村文化景观的建设营造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定义出发,就苏南乡村文化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就如何营造乡村文化景观以及建设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载体。常州市将以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集中优势力量,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地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对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的主要实践和成效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质量3个维度,对株洲市云峰湖社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结构很好,园地、道路景观生态结构较好,城镇景观生态结构一般,水域景观生态结构较差;云峰湖社区耕地、水域景观生态功能很好,林地、园地、道路景观生态功能较好,城镇景观生态功能一般;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质量很好,园地、水域、道路、城镇景观生态质量均为较好。根据生态评价结果,提出加强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与保护对旅游型乡村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茶陵县卧龙村为例,综合考虑研究区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反映旅游型乡村生态特征的6个生态因子: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河流水域、生物多样性、坡向和坡度,以此构建卧龙村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和RS,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卧龙村村域具有高度的生态敏感性,其中极高、高度敏感区累计占区域总面积的47.21%,不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极少,总计占区域总面积的20.15%。综合考虑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与旅游型乡村开发建设需求,提出“分区建设”的用地策略,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区域、保障村域生态安全奠定基础,实现卧龙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矿业棕地,提出生态化建构的矿业棕地公园为修复对策,以保证棕地景观生态安全.矿业棕地公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依MCR模型建构,将矿业棕地公园内的人工自然生态斑块在景观尺度内作为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源"整体考虑,即人工自然的源.人工自然斑块源之间进行联结,依据岛屿理论模型,各"源"间的阻力等值线相切形成鞍状.在生态能流扩散过程中,这个鞍状区就成为不同"源"间的"战略点".组分经确定即设计为矿业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通过选取的景观指数评价分析,与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对比,矿业棕地公园的生态安全格局与国家倡导的矿山公园相比较,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下降、景观分离度显著变小.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优势程度加大、景观的蔓延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中村景观特质分析,从而提升乡村景观品质,是皖北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以皖北地区田中村作为研究对象,选择 5 个乡村居民点作为实证,采用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法对 5 个乡村进行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可居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皖北地区田中村整体景观品质处于较低水平,田中村美景度与可达度评价整体得分低;进而提出植物覆盖度、植被的群落特征、水体的质量、用材的自然化、乡村环境整洁度、交通方式与路况条件七个方面的提升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田中村的乡村景观品质,同时为皖北地区田中村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是吸引游客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游客和居民都是乡村景观的直接感知者和受益者,然而,由于两类人群的立场不同,对乡村景观评价结论并不相同.研究以丽水市山下阳村为例,结合焦点组访谈和专家咨询法提取乡村景观评价的相关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游客和居民的乡村景观感知和绩效评价数据,用重要性-绩效复合分析方法对这...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乡村正处于由传统农村向现代社会美丽乡村的转型时期,乡村景观直接体现出其转型的重要内容和成果,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建设美丽乡村景观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济南西营镇花锦筲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以生态性和本土化为设计理念,以养生养老为主要功能,通过筑核塑心和筑路围院的布局策略划分了养生养老区和混合功能区2大功能分区,重点进行了"步青明堂"、"森海养院"及"康怡养院"3个主题建筑庭院的改造设计,打造了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恢复身心平衡的乡村生活体验,营造了集地域性、文化性、观赏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景观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何让村民参与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当前乡村规划"认识-反馈"体系为基础,明确了当前规划体系的不足.结合晋江市乡村微景观营造案例分析,对晋江市乡村微景观"寻访-计划-实施-回顾"的村民参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村民参与是乡村景观营造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城镇化阶段,面对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本研究在辨析西安城郊乡村景观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地貌特征将其划分为平原型、台塬型、丘陵型与山地型,并在四类乡村景观中选取一块中等尺度的景观样片,借助GIS技术与Fragstate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同时比较不同变化程度的乡村景观,分析快速城镇化前后乡村景观的典型变化,发现不同的乡村景观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特征,提出乡村景观变化的具体动因主要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各种生态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以莆田市绶溪公园为例,从景观要素和景观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其对城市生态公园视觉环境质量的影响.首先通过实地调研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采用SBE法和SD法对莆田市绶溪公园的视觉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视觉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最后利用评价模型对景观质量与景观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景观要素中评价者对色彩鲜艳、植被覆盖率高、水体面积大且清澈、视野开阔、道路曲径通幽、建筑精巧的园林景观认可度最高; 在景观特征中协调性、生命力、愉悦感、新奇度、吸引力、美感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大,其中协调性对景观质量的影响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以长兴县为例,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自然、生态、开发建设及社会经济要素的因子进行评价,建立GIS分析模型,综合评价长兴县乡村空间的发展条件,划分为积极发展区、引导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并相应地制定适合各类型区域的乡村空间整合模式,为优化乡村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减少人地矛盾,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评价体系是保障城市绿地生态性、景观性等多种功能协调统一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空间建设内容与生态功能的分类考察分析,从城市规划专业、生态学专业、景观专业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评价层次,从数量、结构、功能、质量四个角度确立了一级目标层,二级因素层,三级指标层,构建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评价体系.并结合某市新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案例,分析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评价方法和合理值域.  相似文献   

16.
邓州市腰店乡腰店社区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文化内涵丰富、景观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在对其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对村庄的土地功能分区、绿地景观、道路、综合管网、环保工程和抗震防灾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巢湖富煌工业园区建设为例,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通过对园区建设前的生态调查和规划方案分析,对园区的生态质量及变化趋势做出评价与预测,为此类项目的生态评价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市新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特征,依据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从经济发展、污染控制、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社会环境等六大方面(准则层)构建新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为新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天津蓟县渔阳镇西井峪村的前期调研,搜集了大量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出西井峪的景观特色,归纳得出了传统村落中怀旧景观特色营造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即,有机更新、加强景观可识别性和丰富景观设计多样性,为今后更好地建设怀旧景观、提升乡村景观质量、突出传统村落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对乡村传统农业形成了巨大冲击.部分乡村在追求城镇化的同时,急功近利,企图通过变换产业模式,期冀获得跨越式经济发展.为了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下的乡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开展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产业及景观环境的研究,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乡村产业,分析乡村景观环境需要考虑的因素,从文化观念、住宅形式及产业模式,全面分析乡村景观规划,为实现生态乡村自然环境,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