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案例水厂二氧化氯(ClO2)消毒工艺改造工程情况,阐述了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替代液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安全保障。同时,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可以降低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自来水厂针对给水进行消毒处理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达到消毒效果,必然需要针对消毒剂进行优化选用。二氧化氯在处理饮用水方面发挥出了明显优势,成为当前自来水厂给水消毒常用消毒剂,表现出了较高可行性。本文就重点围绕着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的机理、应用优势以及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有助于提升未来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的实践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严彩翠  王保平 《城镇供水》2009,(5):17-18,32
液氯是目前城镇供水企业最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复合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也有一些小水司在使用。本文根据笔者使用经验对两种消毒方式的使用、检测、及经济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性比较,希望能对供水企业选择新型饮用水消毒剂起到借鉴与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4.
贺鑫 《山西建筑》2003,29(8):113-114
介绍了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手段,对氯气、二氧化氯、氯胺臭氧等消毒剂逐一进行了阐述,指出对于供水企业,选择适当的消毒剂与消毒工艺,提供优质饮用水是该企业的宗旨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可能是历史上经受考验最多的消毒剂。这是因为相对氯在实践中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而言,人们对二氧化氯了解还不多。经研究,二氧化氯很可能被看作是经实践证明余下的消毒剂中风险最小的一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lO_2的主要副产物——亚氯酸根离子只要在饮用水中保持正常的含量,它本身就是一种合适的后段消毒剂。鉴于二氧化氯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本刊特别推出“二氧化氯”小专题,简要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消毒原理及制备装置等,希望能给广大水处理消毒设备应用单位和读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新一代广谱、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消毒剂,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城市中近40%的饮用水水厂都已开始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二氧化氯的性质活泼,在水厂消毒中,二氧化氯都采取现场制备的方式,即将A液和B液两种药剂通过计量泵投入发生器中进行二氧化氯的制备.在水厂消毒设备系统中,A液计量泵与B液计量泵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进药量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方面会使A液或B液过量,增加运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药液投加比例不均衡,反应不完全,会影响水质,给水厂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通过加药自动标定装置可自动对A液计量泵与B液计量泵进行加药量的调整,保证A液与B液以准确的比例进行投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港东二水厂在生产实践中对二氧化氯和氯气两种自来水消毒剂的对比试验,认为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个人饮水消毒袋消毒效果研究1前言氯化消毒的饮水可产生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溴仿等有机致癌物。为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各国相继开展了替代消毒剂的研究。二氧化氯产生的三卤甲烷很少,而且对病毒的消毒效果也很好,因而已被欧美许多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山市受咸潮影响、高溴化物含量的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三种不同消毒剂(氯、二氧化氯、臭氧)对水消毒后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咸潮期原水中溴化物含量的增高,导致氯消毒副产物显著增加,甚至三卤甲烷超标,主要增加了溴代有机物的含量。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水时,氯消毒副产物下降,而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不随原水中溴化物含量而变化。臭氧消毒的副产物中溴酸盐受溴化物正影响,甲醛变化不大。本文建议,对于咸潮水源的水厂,应科学选择和使用消毒剂,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惠英 《山西建筑》2010,36(11):185-186
简要介绍了二氧化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功能,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二氧化氯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二氧化氯的基本特性,在水中的形态及其生产程序,并探讨了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生活饮用水提高余氯的强化消毒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胺、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当对应的余氯分别在0. 940和0. 812 mg/L,余二氧化氯为0. 456 mg/L时,消毒效果达标且对水质的影响不大,但所产生的的嗅味和成本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乐山市第三水厂饮用水消毒系统自2006年12月开始进行改造,经多方考察,最终选用华特牌二氧化氯发生器替代加氯机,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自控程度,为企业提供了更可靠的生产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分析了给水系统消毒工艺的现状,生产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泄露及其危害;介绍了氯气及二氧化氯气体警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在以二氧化氯为消毒剂的小型水厂的应用;探索了该系统分别在氯气和二氧化氯不同浓度下的发出声光警报、自动关断二氧化氯发生器以及打开排气设备等功能;证明了该警报监控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是饮用水消毒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净水剂,还具有良好的除臭与脱色能力、低浓度下高效杀菌和杀病毒能力。现在我国很多水厂都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然而,二氧化氯消毒剂和水中天然有机物、无机物反应可在制水过程中生成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毒理学研究表明亚氯酸盐、氯酸盐会引起溶血性贫血,降低精子数量和活力。2006年我国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将亚氯酸盐、氯酸盐列入了水质常规指标中的毒理指标,并做了限值规定,均为0.7mg/L。本试验通过调整仪器条件,利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经试验,本方法测定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99.9%,浓度均为0.200mg/L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测定2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和1.7%,浓度均为0.040mg/L的亚氯酸盐、氯酸盐测定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7%和9.2%,水样及加标量为0.300mg/L的加标水样测定7组,加标回收率为101.2%和101.3%。由此可见,离子色谱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作为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的滤后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运用化学分析和生物学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经不同投量的组合消毒后消毒剂残余量的变化,以及联合工艺的消毒效果和持续消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投量组合的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后,出水中的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氯胺投量对总余氯和二氧化氯残余量的影响显著,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对其残余量的影响不大。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在低投量组合下就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且持续消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考察了二氧化氯、液氯和氯胺三种常用消毒剂对肠道菌的灭活效果,以及pH、温度、培养基稀释倍数等因素对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高效性和广谱性;pH值在6.0~9.0内变化,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几乎不受影响;温度的升高会加强二氧化氯的灭菌效果;随着培养基稀释倍数的增加,粪肠球菌对二...  相似文献   

17.
选取供水管网中常用的3种管材,以静态管段反应器为试验装置,分析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时,管材对消毒剂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材对消毒剂衰减速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球墨铸铁管不锈钢管PVC管。动力学分析显示,消毒剂在3种管材中的衰减皆为一级反应。使用PVC管材时,随着消毒剂中二氧化氯投加比例的增加,其衰减速率常数相应减小。而使用球墨铸铁管和不锈钢管时,混合消毒剂在消毒剂持续作用时间、半衰期等方面的效率均高于单独使用二氧化氯或氯。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对污水厂出水的消毒及综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二氧化氯作为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剂的生产性应用情况,系统地研究了二氧化氯在取得良好消毒效果的同时,对出水中BOD5、COD、NH_3-N、SS、TP的影响.评估了二氧化氯作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剂的优势,以及对出水水质的改善效果,从而为其在大型城市污水厂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量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二氧化氯在饮用水净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二氧化氯应用的三项基本技术原则:原水适应、设备材料保障和投加控制。并针对二氧化氯净化饮用水副产物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二氧化氯利用率、科学选择与正确维护发生器、改进投加控制、增加联合氧化剂以及去除亚氯酸盐技术等5项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内水厂多采用便携式仪器检测出水的游离氯及二氧化氯含量,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液氯消毒出水中检出二氧化氯,液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出水的二氧化氯含量大于二氧化氯投量、游离氯含量偏高等问题。为此,基于GB/T 5750.11—2006中游离氯及二氧化氯的显色原理,分析了M水厂液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生产试验中消毒剂余量数据异常的原因。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国标中用硫代乙酰胺消除背景干扰是不合理的,分析了水样背景显色物质的来源、优化了游离氯的测定方法。对于液氯/二氧化氯联合消毒,在缺少国标规定的条件下,给出了现场测定游离氯及二氧化氯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