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文章结合天津地铁天津站—金狮桥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工程实例,对联络通道的冻结方案设计、冻结效果监测、沉降控制、开挖施工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党龙龙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4):62-64
传统地铁联络通道施工工艺大多采用暗挖矿山法施工,该工法施工风险较高、施工工期相对较长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介绍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的技术原理及关键工序,分析了该工法在保障工期和安全性方面的诸多优点,提出了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是今后地铁区间联络通道施工的主流方向,通过对机械设备的现场应用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该工法适用于郑州地铁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杭州某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地质条件复杂、埋深大、上部临江等特点,分析了砾石地层冻结孔施工、冻结施工及冻结孔割除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下结构的修建呈井喷式发展,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区间隧道上下行线间需要设置联络通道。传统以矿山法开挖辅以冷冻、注浆加固的工法存在工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为此开展BIM技术在创新工法-机械法联络通道中的应用研究。采用参数化模型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模拟和集约化施工设备的优化设计,以BIM技术作为模型和信息的载体,根据现场施工和科学研究对模型进行反馈修正、深化设计,提取模型数据,结合其他技术,进行方案、现场、进度、成本管理等的应用。籍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国内首座机械法联络通道的修建,提升了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缩短了工期,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为接下来的机械法联络通道的修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联络通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郑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龙子湖西站——龙子湖站区间联络通道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机械法顶管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主要包括顶管机始发、顶管机掘进、顶管机到达、施工测量与检测四个阶段。其中,机械法顶管施工关键工序主要包括进出洞、隧道防水、推进、监控量测、填充注浆、管节拼装、焊接作业;特殊工序包括隧道防水、填充注浆。工程实践表明,郑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龙子湖西站——龙子湖站区间联络通道采用机械法顶管施工技术是成功的,相比传统的施工技术,其具有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机械化程度高以及无需对地层进行预加固等特点,值得在同类工程项目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长周期地震动是由长周期面波叠加放大所形成的长持时地面运动,其孕育条件为大型沉积盆地和远距离大震级地震。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超高层建筑震害明显。简要介绍长周期地震动的震害特点以及国内地震带、大型沉积盆地的分布特点。梳理国内外长周期地震动研究成果和关注热点。给出适用于国内的长周期地震动应对思路。探讨校验长周期地震动的形成、应用,以及超高层建筑响应控制流程。结果表明:国内较多城市有长周期地震动的孕育条件;国内工程界对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震动的长周期分量,而不是长周期地震动本身;对按照现行规范设计后的超高层建筑补充长周期地震动的校验分析是较为可行的思路;国内部分区域的超高层建筑有针对长周期地震动进行校验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网壳结构是空间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局部双层网壳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时程分析计算,得到了结构杆件的内力和节点的位移,对结构动力响应在线性、几何非线性及几何和材料非线性情况下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网壳结构在三维地震作用下应该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平安湟水河桥跨径(48+80+48)m的连续梁桥为算例,根据桥梁所处的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计算得到了连续梁桥反应谱的内力响应,指出综合分析地震力组合输入对该桥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阻尼器在工程结构减隔震控制领域的应用已极为广泛,但存在中小地震作用下阻尼器的位移和速度等较小时,阻尼器难以充分发挥耗能能力的问题。因此近年来阻尼器响应放大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利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杠杆机构、跨层支撑等提出了多种阻尼器响应放大装置。全面综述国内外阻尼器响应放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装置构造和作用机理等。同时,分析现有阻尼器响应放大技术在遭遇极罕遇地震作用时阻尼器更容易失效等方面的不足,指出响应放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阻尼器响应放大技术的发展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跨度桥梁结构,地震激励的空间效应不应忽略。考虑到随机地震激励的非平稳特性,为提高计算效率,有必要在时域内直接开展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桥梁的随机振动分析。基于相对运动法,推导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的时域显式表达式,提出可考虑非一致地震激励的时域显式直接法,可快速获取结构响应的统计矩;同时提出高效的时域显式随机模拟法,可进一步获取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结构响应的平均峰值等更全面的统计信息,并可有效实现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以某主跨1200m悬索桥为工程实例,开展顺桥向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随机振动分析,分别研究地震激励的行波效应、失相干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对桥梁关键响应标准差、平均峰值和结构抗震动力可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桥主梁跨中和主塔塔顶顺桥向位移,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响应标准差和平均峰值均小于一致地震激励下的结果;而对于该桥主塔塔底内力,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响应标准差和平均峰值有可能大于一致地震激励下的结果,其中弯矩和剪力的平均峰值增幅分别可达21.6%和19.5%;此外,地震激励的空间效应对该桥的体系失效概率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构-群桩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桥梁群桩基础的大质量承台和外露桩基对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分别对低承台(与土接触)和高承台群桩基础进行了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中地基土采用了黏质粉土,上部结构简化为质点和杆构件,基础形式包括单桩和群桩。为模拟地震剪切波作用下土层运动效应,采用叠环式层状剪切箱实现土体的层状自由剪切,箱内壁设置橡胶膜以消除边界反射效应。在加速度为5.0g的离心环境中,选取Chi-Chi地震波作为基底激励输入,在不同输入峰值加速度下,分析了结构-群桩基础的地震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低承台群桩基础相比,高承台形成的群桩外露会增加上部结构和承台的惯性效应,改变桩身峰值弯矩的分布,表现为承台与桩接触处的桩身峰值弯矩下降,但桩身最大峰值弯矩改变较小。 相似文献
18.
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近几年提出的用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计算方法,目前适用于复杂断面形式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已被《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 51336-2018)采用。该方法通过建立地层-结构整体模型来反映岩土介质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自由场地层模型计算等效输入地震荷载,避免了经典反应位移法中由地基弹簧的确定和使用带来的计算量和计算误差,同时弥补了经典反应位移法只适用于规则断面形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局限性。文章基于有限元离散模型,给出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理论推导,并证明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中采用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与理论推导给出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一致性,有助于对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地震反应谱、设计反应谱等三种反应谱理论,并阐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功能区别,论述了几种多自由度体系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了便捷、有效地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