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缓解国内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多通过城市的主要街区以及繁华商圈,车站周边地表受基坑开挖影响产生沉降等环境问题较为显著,须在支护设计阶段对其进行有效地预测及控制,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阶段发生工程灾害的机率。基于厦门地铁1号线车站建设过程中邻域地表沉降的监测数据,对实测沉降槽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适用于厦门地区类似工程条件下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诱发周边地表沉降的经验预测方法,为后续的地铁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PBA法导洞施工诱发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春地区土岩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自由大路车站工程为依托,对地铁车站PBA法导洞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车站主体双层暗挖导洞施工引起的地表累计沉降量占车站施工最终沉降量的一半以上,约53.46%,地表沉降槽曲线为“单峰”形态,横向影响范围约50 m左右。(2)导洞施工诱发地表沉降分为初期沉降、快速沉降及沉降收敛3个阶段,初期阶段沉降4 mm左右,占14.81%,快速阶段沉降20 mm左右,占74.07%,收敛阶段沉降3 mm左右,占11.11%,隧道施工过程须重点监测掌子面靠近监测断面6 m与远离监测断面15 m的施工段。(3)开挖顺序与开挖进尺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大,选择先上后下,先边洞后中洞的开挖顺序最为合适,开挖进尺控制在0.1L~0.14L (L 为洞跨)为宜。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新建王府井车站洞桩法施工工艺为研究对象,设计出符合施工特点的沉降观测方案。针对观测数据动态变化大、数据量大等特点,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其分析,并提出了符合上述施工特点的沉降回归模型,分析了地铁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越靠近施工竖井和横通道,沉降值越大,且沉降值呈抛物线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适应神经元模糊推理系统ANFIS建立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的预测系统,利用前一阶段的盾构掘进参数和沉降数据训练预测模型,然后根据当前的盾构掘进参数来预测地表沉降。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在预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鹏举  于洋 《市政技术》2010,28(4):104-106
介绍了目前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横向沉降预测的常用方法——经验公式法、理论公式法、数值模拟法及BP神经网络预报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车站基坑的变形稳定性问题是地铁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对基坑前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获取变形动态信息,是地铁施工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鉴于影响车站基坑变形因素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从而导致其变形具有非线性及灰色性等特征,从地铁车站基坑监控实际情况出发,在监测前期数据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灰色理论模型,对中后期较多的数据引入皮尔曲线模型进行组合预测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该方法操作方便,精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道路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修建地铁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方法。我国许多城市的地铁建设较为广泛,而由于地铁修建造成的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倾斜等问题日益增多。地铁施工时如何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土体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控制土体变形的关键措施,并对地铁暗挖车站施工时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铁暗挖施工必然会对土体造成扰动,导致地面发生沉降,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施工安全,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北京地铁某暗挖车站为例,通过分析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讨论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为以后类似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地表沉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轨道交通6#线东山口站左线站台隧道采用盾构先行过站后扩挖方案修建,地面环境复杂,且建筑物桩基所处地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盾构隧道扩挖施工易引起较大地面沉降。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扩挖施工诱发地层失水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现场扩挖施工变形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并且运用叠加原理将得到的最终地表沉降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地层失水沉降及扩挖施工沉降比例为2∶3;盾构隧道台阶法扩挖上台阶施工地表沉降量较大,两台阶两部与两台阶四部扩挖法地表沉降差别不大,盾构扩挖法修建左线站台隧道最大地表沉降为右线CRD法站台隧道的65%;拱部大管棚、袖阀管注浆复合超前预支护增加了地表沉降槽宽度,减小了地表沉降量及倾斜;盾构轴线偏移方案减小了围岩塑形区范围,更好地发挥拱部超前预支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大量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北京地区黏性土与砂性土互层的特定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约占69.8%的暗挖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值小于60 mm,大于相应沉降值的累计发生频率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地表沉降槽宽度参数的取值范围与施工方法密切相关,对洞桩法而言,该值为0.61~0.82;而对中洞法而言,该值则为0.40~0.65。不同施工方法引起的地层损失率也有差异,对洞桩法而言,该值为0.39%~1.41%,均值为0.93%;而对中洞法而言,该值为0.49%~1.03%,均值为0.69%。所得结论可用于初步判断车站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并可为地铁车站施工环境影响(包括桥桩、建筑和管线等)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车站暗挖施工穿越砂层容易造成地表变形过大问题,结合同类工程施工监测经验,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车站在各施工开挖步后产生的地表沉降、洞室收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车站地表沉降达32 mm左右,洞室仰拱角部收敛值较大,车站整体有塌陷的可能.采用深孔注浆方式加固暗挖车站拱顶及侧壁周边地层后,地表沉降明显变小,最大地表沉降为24 mm,能保证地表变形控制在允许安全范围内.表明深孔注浆措施对地表沉降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健学 《市政技术》2023,(12):102-110
为了预测贵阳某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采用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导洞开挖顺序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进一步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及工程地质条件,依据洞桩法独特的结构形式优化了Peck公式,使其可用于预测砂层地质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结果表明:“先上后下,先边洞后中洞”开挖方案最优,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小;在洞桩法施工过程中,相邻导洞开挖表现出“群洞效应”,导洞开挖及扣拱施作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占总地表沉降量的比例为90.4%,其中导洞开挖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大;距车站中线-20~20 m范围为地层主要影响区,距车站中线-60~-20 m和20~60 m为地层次要影响区,需要对主要影响区土体采取加固措施;当最大地表沉降量修正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取值分布在0.44~0.66和1.38~1.69区间时,优化后的Peck公式预测地表沉降量与实测地表沉降量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3.
李海文 《山西建筑》2010,36(27):131-132
以武汉地铁小龟山站为例,结合该基坑工程的开挖方案进行了包括竖向及水平位移、围护桩桩身内力及桩体变形、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内容的监测系统设计,给出了监测信息的反馈程序及监测数据的分析、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合石家庄地铁洞桩法大戏院站及长安公园站实施情况,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洞桩法施工各阶段沉降规律和特点,地表沉降曲线呈单凹槽形式,沉降最大点位于横断面中心,沉降槽形态及深度受群洞效应影响。地表沉降在不同施工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中地表沉降值以导洞开挖阶段最为明显,其次是扣拱施工阶段,因此这两个施工阶段是控制洞桩法地表沉降的关键和重点。研究其施工实际监测数据,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起到一定保障作用。为在类似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积累相关经验和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基坑多为狭长的深基坑工程,这种复杂的深基坑工程,给设计、施工带来了较大困难,尤其是"坑中坑"类型的地铁基坑,其围护结构变形及周边地层沉降特性更加显著。今通过对"坑中坑"基坑变形机理的研究,利用修正的偏态分布密度函数,提出一种新的估算"坑中坑"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解析解,并利用实测数据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获取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动态演化规律,实现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的高精度预测。研究基于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预测结果,利用熵权法获得各单一预测模型的客观权重值,进一步构建得到了组合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合肥地铁车站7号线实际监测数据,利用各预测模型对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变形特征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模型在沉降初期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但并不能有效实现沉降特征的中长期高精度预测,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在沉降初期具有较低的预测精度,但在沉降中后期预测精度有所提升;通过对比分析各单一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组合预测模型可有效结合各单一预测模型的优势,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最终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可为实现地铁车站地表沉降特征的高精度预测提供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南门城墙段盾构施工为例,利用FLAC 3D模拟隧道施工过程,对土体抗剪强度参数、隧道埋深及上部城墙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地表沉降作量化分析和规律性研究,并提出了预测公式,能较好的反映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亮  谭凯旋  黄鑫 《低温建筑技术》2023,(11):143-146+150
在众多隧道施工方法中,盾构法以施工速度快点、安全性高的优点,迅速成为国内外地铁隧道施工建设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在采用盾构法进行隧道的施工开挖过程中,会对工程区域附近土体和建筑物等造成扰动,导致地表发生沉降。文中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盾构法施工及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简要介绍,分别从理论解析法、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机器学习法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预测的研究成果,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机器学习法配合其他方法共同使用将为隧道工程中地表沉降问题预测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厦门地铁车站的施工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工程环境复杂、事故易发等特点,近些年,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首先对厦门地铁车站的建设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以正在施工的高殿站点为例,通过WBS逐级分解得到的主要工序的失效状态,建立了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原理建立三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并对该车站基坑施工风险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可为工程分级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地铁盾构施工诱发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支持向量机(RSSVM)的关键参数及其组合的建模与求解方法。利用信息熵规则将影响地表沉降的内摩擦角、内聚力等7个连续变量进行离散化处理;结合粗糙集遗传算法进行属性约简处理,获得影响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4个关键参数,即单环注浆压力、内摩擦角、比扭矩均值、切口泥水压力均值;采用支持向量机辨识对盾构参数与地表沉降之间关系反映效果最好的参数组合,作为实际盾构施工过程的关键参数。并将其运用到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越江隧道工程中,结果论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