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晶石墨的高纯化一直是制约其工业应用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采用HCl-HF法对微晶石墨进行提纯,研究了盐酸、氢氟酸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探讨了纯化机理。结果表明,HCl-HF混酸提纯法能使微晶石墨的固定碳含量提高到99.36%。  相似文献   

2.
以青海都兰某微晶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通过高温焙烧制备高纯石墨。利用XRF、XRD、SEM-EDS等分析原料成分、物相、形貌,系统考查焙烧温度与时间对石墨含碳量和回收率的影响。以含碳量为目标优化了焙烧时间、NaOH/石墨配料比、盐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等参数。结果表明,焙烧温度1 000℃,焙烧时间为20 min,NaOH与石墨矿的质量比为0.75,盐酸浓度为0.6 mol/L,酸浸温度为40℃,酸浸时间为60 min条件下,固定碳含量提高到99.898%,回收率为64.32%。高温碱熔酸浸法是用微晶石墨制备高纯石墨的有效方法,为微晶石墨的高效利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森  杨绍斌  董伟  沈丁 《硅酸盐通报》2019,38(4):1148-115
天然微晶石墨含量丰富,晶粒微小,表现为各向同性,是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极好原料,但其纯度不高,利用盐酸和氟硅酸对浮选后微晶石墨进行混酸提纯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2:1、HF体积分数为50%、提纯时间为3 h、提纯温度为70℃时固定碳含量最高,达99%;结合XRD、SEM、EDS和Raman分析可知,混酸提纯后微晶石墨纯度提高,层间距变小,结晶度提高;提纯后的微晶石墨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78.9 mAh/g,首次库伦效率增加到61.3%,循环性能、充放电效率和倍率性能均提高,阻抗值均降低.  相似文献   

4.
石墨是高新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材料,也是一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矿产资源,在航空航天、医疗、冶金、机械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锂电池行业,石墨是目前主要的负极材料,并且占据了锂电负极材料市场的绝大部分。然而,天然石墨往往含有各种杂质,必须经过提纯才能达到工业生产的标准,目前国内工业技术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本文重点介绍了微晶石墨提纯的主要方法,包括浮选法、高温法、碱酸法、氢氟酸法和氯化焙烧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微晶石墨提纯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某无烟煤共伴生型微晶石墨采用酸法脱灰,根据浮沉法研究了微晶石墨与无烟煤的浮沉分离密度及不同密度级产物的产率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特征分析了浮沉分离后微晶石墨与无烟煤的矿物组成及拉曼特征.结果表明:以拉曼光谱参数AD/(AD +AG)值表征无烟煤基微晶石墨中无烟煤含量,并将AD/(AD+AG)值与浮沉试验中浮物累积产率比对,二者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受解离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油乳化捕收剂在细粒煤浮选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细粒煤泥的浮选特性,将选煤用煤油捕收剂乳化处理后使用,结果表明:乳化煤油具有捕收能力强、选择性高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细粒煤的浮选效果,降低捕收剂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从理论上对乳化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捕收剂对高灰细煤浮选产率低、选择性差等问题,采用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4)与煤油协同浮选某地高灰无烟煤,探究了OP-4的用量和复合方式对高灰细煤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OP-4与煤油分步投加时的浮选效果优于同时投加;相比于纯煤油,60 g/t的OP-4与1 200 g/t的煤油分步投加,浮选的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8.29%,浮选完善度提高了15.55%。当OP-4用量为120 g/t时,浮选完善度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专利介绍     
《炭素》2009,(2):48-48,43
专利名称:微晶石墨提纯辅料的配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的微晶石墨提纯辅料的配方。技术方案是:微晶石墨与氢氟酸、硫酸溶液的重量配比分别是:30%~35%、20%~30%、35%~45%,其中氢氟酸浓度为40%、密度1.13;硫酸浓度为98%、密度1.84。  相似文献   

9.
天然微晶石墨晶体微小,每个石墨颗粒由许多微晶无序堆积,呈现出各向同性,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等领域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天然微晶石墨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科研界、产业界和金融界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天然微晶石墨的加工和应用技术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WL浮选捕收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WL捕收剂的特点、微乳化生产技术及微乳液的本质、机理;在选煤厂的半工业性及工业性试验表明,WL捕收剂替代煤油作浮选药剂时,选煤效果相当,该产品售价低于煤油、轻柴油,经济及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Li-C实验电池,得到了微晶石墨(无定形石墨)作阳极材料时,其成分、粒度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晶石墨在0.7V左右的不可逆容量与石墨颗粒的粒度和纯度无关;随着杂质含量的减少,可逆容量略有增加,但不可逆插入容量明显减少;杂质的成分与含量对微晶石墨的循环性能的影响不大;其可逆容量与不可逆插入容量都随着石墨粒度减小而增大;颗粒大小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炭素技术》2014,(3):9
<正>2014年4月26日,由中国非金属工业协会石墨专委会主办的中国微晶石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郴州举行。论坛集中展示了我国微晶石墨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同时,为促进行业更好地发展,中国石墨产业联盟也正式宣告成立。[摘自中化新网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化药剂和未乳化药剂对任楼煤样进行了浮选试验,从乳化药剂对浮选完善度的影响、药剂水平对精煤产率和灰分的影响、药剂用量等方面对乳化药剂浮选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由浮选试验数据分析发现,乳化药剂对浮选完善度有一定的改进,节省了约1/8的药剂用量,提高了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14.
浮选药剂连续乳化法的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选煤厂浮选药剂乳化的意义和方法 ,分析了乳化浮选的现状 ,提出了不加乳化剂的在线连续乳化法 ,介绍了采用射流泵式乳化器的浮选药剂乳化站的方案设计、试验样机以及在实验室进行的工作参数试验。  相似文献   

15.
以国产废旧新闻纸为脱墨对象,考察了各个因素对中性脱墨效果的影响,包括碎浆质量分数、碎浆时间、复配脱墨剂、脱墨剂质量分数、熟化温度、熟化时间、浮选质量分数、浮选温度、浮选时间等9个因素,优化了脱墨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碎浆质量分数2.0%,碎浆时间2 min,脱墨剂复配比例m(AEO_9):m(Tween60):m(AEO_7):m(K_(12))=10:10:55:25,脱墨剂质量分数1.0%,熟化温度70℃,熟化时间15 min,浮选质量分数1.0%,浮选温度50℃,浮选时间8 min的中性脱墨工艺条件下,脱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煤油经乳化后作为捕收剂用于煤的浮选中,消耗量大大降低,节油率在60%以上,而且选择性提高,浮选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期刊文献     
油酸基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煤泥浮选的促进作用研究吴广玲,宋书宇,樊民强,马克玉摘要: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 80)、聚乙二醇双油酸酯(PEG400DO)和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3种含油酸基表面活性剂分别与煤油进行混溶复配作为捕收剂,对人工氧化煤泥进行浮选试验,测定了复合药剂作用后煤泥的润湿性。浮选试验结果表明:Span 80和ODEA分别与煤油混溶复配对氧化煤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泥浮选捕收剂分散难、选择性差、用量大等问题,利用不同化工产品及表面活性剂,将煤油制备成复合捕收剂用于煤泥浮选。分别进行了煤油、复合捕收剂的优选试验及浮选速度试验。优选试验表明:当煤油用量为9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煤油浮选效果最佳;当Fy-4复合捕收剂用量为500 g/t,仲辛醇用量为450 g/t时,精煤灰分为9.96%,精煤产率为88.72%,可燃体回收率为94.82%,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条件下,Fy-4复合捕收剂的用量比煤油降低了44.44%,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06%和0.16%。浮选速度试验表明:Fy-4复合捕收剂不仅节省了药剂用量,而且提高了煤泥浮选活性,提升了精煤浮选速度。最后探讨了无机电解质NaCl对复合捕收剂浮选效果的影响,当NaCl浓度为0.05 mol/L时,煤泥颗粒Zeta电位更趋近零电点,降低了煤泥颗粒的相对接触角,改善了煤泥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系列表面活性剂与煤油复配作为捕收剂对屯兰煤进行浮选研究,并对不同捕收剂在水中的分散度及浮选精煤的接触角进行测定。结果表明,OP与煤油复配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OP-4与煤油的复配效果较优,相对于等量的煤油,精煤产率提高11.87个百分点,尾煤灰分提高17.85个百分点,可燃体回收率提高12.91个百分点,浮选完善度提高3.12个百分点。OP与煤油复配可提高煤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提升浮选精煤的接触角,即增强煤的疏水性,从而起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选煤厂的煤泥浮选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筛分、浮选等实验分析煤泥浮选特性。结果发现,煤泥中石英和高岭土含量较高,当矿浆浓度为100g·L~(-1),捕收剂(煤油)用量为1200g·t~(-1),起泡剂(仲辛醇)用量为100g·t~(-1)时,浮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