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应用于航天器分布式供电系统的零电压开关(ZVS)三端口DC-DC变换器(TPC)。对于集成双Buck/Boost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型TPC,一次侧开关管的ZVS范围与3个端口的电压及3个端口之间的传输功率有关。为了实现一次侧开关管ZVS范围的扩展,提出在电路拓扑结构中引入基于耦合电感的辅助电路,相较于传统ZVS实现方法,该拓扑可防止蓄电池端口电流波形上的陷波,进而有利于航天器分布式供电系统中蓄电池寿命的延长。此外,磁耦合电感可减少电感数量,不仅起到滤波作用,还为主开关管提供ZVS实现条件。最后,搭建TPC样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验证该拓扑与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家用光伏供电系统.系统采用了无变压器式的能量变换器、216 V供电体制和小电流放电方式.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可降低光伏系统成本,效率高,具有应用的可靠性,为低成本光伏发电的推广 .应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输出的直流电压等级较低、不能满足并网电压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可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双绕组高效率高升压DC-DC变换器。在传统Boost变换器的拓扑中融入开关电容结构与磁耦合升压技术,获得高电压增益,并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拓扑的无源钳位结构有效解决了开关管电压尖峰过高的问题,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详细研究了所提变换器工作原理后,对元件电流、电压应力以及变换器效率进行定量计算。于实验室搭建200 W样机验证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实测变换器最大效率为97.5%。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DC-DCboost变换器主要采用PID线性控制,但该控制方法动态响应速度差,当负载出现较大波动或输入电压快速调节时,输出无法快速跟随,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基于此,论文提出采用滑模控制来估算DC-DCboost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信号,建立了数据观测器,实现加快输出响应速度的目的,并在仿真软件上进行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电路中负载出现突变时,输出电压能够快速稳定,提高了工业领域开关电源的容错性与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胡万里  李长友 《节能》2005,(3):44-45
分析了市场上几种多功能炉的优缺点 ,在继承其优点的基础上 ,对其缺点进行了改进 ,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节能炉的设计方案。这种多功能炉极具市场潜力与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梁涛  朱恒飞  喻杰 《太阳能学报》2016,37(7):1797-1804
以一个50 W的多输入双向DC-DC变换器原理样机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该变换器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可以通过一个DC-DC变换器通道将多个或单个输入源进行Buck、Buck-Boost和Boost互补利用,且变换器可以逆向工作。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及输出电压稳定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在多种可再生能源联合供电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纯电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适用于V2G(Vehicle tǒgrid,VZG)和电网-蓄电池储能等系统的单级双向隔离A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可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及能量双向传输。该文介绍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功率传输特性,分析并设计软开关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的实现,最终可在宽增益范围和全负载情况下实现软开关,并制作一台500 W的实验样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结构,分析了工作原理与主要工作波形,通过在传统Boost PFC变换器中加入辅助电路,实现了主开关与辅助开关的软开通和软关断,并分析了软开关条件与占空比,给出了辅助谐振电路的设计,基于选取的参数对主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验证了电路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设计了带有源缓冲电路的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在光伏系统高压侧与低压侧能量交换的过程中,该变换器通过有源缓冲电路实现了其开关管的软开关,很好的解决了开关管寄生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根据文章理论试制了一台200 W样机。由实验可知,变换器在boost,buck工作模式下均实现了其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有效减少了变换器的开关损耗。与传统双向直流变换器相比,文章提出的软开关双向直流变换器在较大的负载范围内具有最优效率曲线,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增益DC-DC变换器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太阳能光伏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以及更高的效率是为上述应用选取变换器的先决条件.为此设计并实现一种级联Boost和Luo变换器的新型组合式单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首先,详细阐述该新型组合式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然后,将所提变换器与其他类似变换器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隔离型Boost变换器需要使用两个及以上的磁性元件,造成磁性元件数量偏多。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源钳位隔离型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将变压器、输入电感和谐振电感集成在一个磁性元件中,变换器的开关管数量及增益特性与传统的隔离型全桥Boost变换器相同。通过设置原边有源钳位电路,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不超过变换器的最高输入电压;设置副边谐振倍压网络,变换器实现了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最后在一台500 W的样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变换器功率日益增长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技术--交错采样变矢量(SSTV)控制技术.该技术基于双并联变换器的平均值等效模型,它在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双并联变换器的等效输出开关频率,降低输出电流谐波;同时,在双并联变换器的交流侧和直流侧都直接相连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抑制零序电流.该文对交错采样变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将双并联变换器的等效输出开关频率提高了1倍,同时将零序电流的峰值减少了80%以上.此外,该技术还具有鲁棒性强,易于工程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引言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正受到人们的青睐,无论是个体消费者还是公共事业都能收到益处。利用独立光伏系统发电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变换器拓扑(Boost/Buck)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既能准确、稳定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又只需对光伏输出电压这一个模拟量进行采样。同时,对所提出的该种方法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并比较了这几种MPPT算法下的跟踪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Boot电路升压比不高、输入电流纹波大,不适用于低电压输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增益零输入纹波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在传统Boost电路的基础上加入2个耦合电感,1个耦合电感与输入电感和电容共同组成无源零纹波单元,使变换器不受占空比的限制实现输入电流零纹波;另1个耦合电感与二极管和电容组成倍压单元,增强变换器升压能力;采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吸收漏感能量,抑制漏感带来的尖峰电压,使开关管两端电压应力得到降低;另外,该变换器仅使用1个开关管,控制简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宋成江  陈凯龙  孙孝峰 《太阳能学报》2018,39(10):2988-2996
提出一种新型高变换比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电压变换比高、低压侧电流纹波小、开关管电压应力小、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并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大变换比应用场合。详细分析该新型高变换比DC-DC变换器正向Boost模式和反向Buck模式的控制策略和工作过程,绘制出主要波形,推导电压变换比和软开关实现条件,并分析谐振电容的选取依据。最后搭建一台500 W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边防检查站太阳能供电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彬  魏学宁 《新能源》1999,21(11):8-10
介绍了一种边防检查站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控制逆变器的研制,为确保检查24h通信和生活用电,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光伏-蓄电池联合供电系统中的双Buck/Boost与双有源桥集成式三端口变换器多控制回路间的耦合程度,提出基于小信号模型的解耦控制策略和基于大信号模型的解耦控制策略,并搭建一台400 W的实验样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种策略均可降低多控制回路的耦合程度,但基于小信号模型的解耦控制效果对于静态工作点敏感程度高,基于大...  相似文献   

19.
机车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各部件都会发生磨耗、变形或损坏,为了使机车稳定可靠地运行或延长其使用期限,必须进行阶段性检修和测试。目前把水阻作为负载的测试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机车柴油机测试,这种静态连续测试消耗的能量占发动机自身寿命周期内产生能量的15%~30%。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也会引起金属极板的严重腐蚀。本工作以对柴油机测试过程产生的电能进行回收的项目为例,介绍了一种新型嵌入式储能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储能系统中关键设备的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稳定可靠地回收柴油机测试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卢耀  周聪 《太阳能》2021,(4):32-36
为了尽快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光电建筑成为新的应用热点,通过对光电建筑在工业厂房领域应用时的基本需求进行分析,以光电建筑应满足工业建筑的基本需求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工业厂房的新型光电建筑屋面结构——隆顶系统,并对此新型结构的特点及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