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在广东省顺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运行的异质结(HIT)光伏组件、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组件、碲化镉(CdTe)薄膜光伏组件这3种不同技术类型的光伏组件的户外发电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这3种光伏组件的功率衰减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截至2019年12月,上述3种光伏组件的户外累计运行时间长达12年,其室内I-V特...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2017,(6)
以建立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楼顶双玻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批在广州地区湿热气候条件下并网运行近10年的多晶硅双玻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及系统长期累积发电统计后发现,该双玻组件系统发电性能较为稳定,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2015,(6)
结合在组件生产和电站质量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组件材料老化衰减及组件初始光致衰减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测试,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组件材料老化功率衰减主要是EVA和背板老化黄变引起,组件初始功率衰减主要由于硅片内硼、氧元素复合引起,提出的对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湘潭地区某建筑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实证平台,跟踪分析了该平台中户外并网光伏电站在2020年10月—2021年9月这1年间的运行实证数据。总结了光伏电站所在地的气候情况及实测的太阳辐照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比了传统单面光伏组件与不同类型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表现,分析了采用不同类型跟踪支架系统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情况。相关结果可为光伏产品选型和当地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陈荣荣  孙韵琳  陈思铭 《太阳能学报》2016,37(12):3009-3013
以建设于广州大学城某楼顶的非晶硅和多晶硅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发电性能差异。结合二者的光谱响应和输出功率数据,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太阳光谱特性曲线,得出二者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关系:在晴天条件下,多晶硅光伏组件的输出性能较好;在多云条件下,非晶硅光伏组件的性能优于多晶硅。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2017,(5)
根据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计算公式推导证明组件功率衰减对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影响,并得出计算其影响大小的方法,为更准确地计算和评估光伏发电系统的状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西北地区某户外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出现的接线盒鼓包情况,拆取正常光伏组件至实验室进行接线盒旁路二极管短路电流下热性能等的模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热逃逸测试后,接线盒旁路二极管性能仍能满足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接线盒鼓包与旁路二极管反向电流过载下的热性能无直接关系;接线盒鼓包与长时间短路电流Isc下的热性能有关,在2.5Isc下,接线盒旁路二极管产生超过220℃的高温,累积的热量引起灌封胶发黄熔化,从而导致接线盒出现鼓包失效现象。  相似文献   

8.
针对p型PERC单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和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利用光伏组件户外实证测试系统,分析了2016年12月15日~2018年7月20日期间,上海市嘉定区某屋顶的地面采用白板背景时双面和单面组件,以及水泥背景时双面组件的等效发电时长,并对白板背景和水泥背景时双面组件较单面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组件的PR值;分析了阴天和晴天时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与组件背板温度、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的关系;最后对比了单面和双面组件运行13个月后的衰减值。该实证结果为单面和双面组件的户外实证发电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撑,并对双面组件较单面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情况进行了有效证明。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海南某小型光伏电站测试项目,收集p型和n型2种光伏组件在2021年的发电量数据,对比分析这2种组件在不同月份下的单瓦日均发电量,验证n型光伏组件相较于p型组件发电效率方面的优越性。在光伏电站实际工作条件下测试辐照度和温度对2种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型光伏组件弱光性能更好;在高温条件下有更多的发电量增益,证明n型光伏组件的热稳定性更好,与理论上n型光伏组件功率温度系数更小相符。通过研究2种组件在不同天气下的直流功率,发现n型光伏组件在辐照度突降的情况下也保持优越的发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面光伏组件建立一种耦合模型,可用于模拟双面光伏组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输出特性。采用视角系数法建立便于模拟背面辐照度的二维辐照度模型,提出一种简化计算方法来求解七参数电学模型,并根据能量守恒的非稳态热学模型来估计电池温度。之后通过输入参数的传递,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辐照度模型可对不同天气条件下双面光伏组件辐照度进行模拟,晴天时更准确,均方根误差仅为6.9%;采用简化方法求解的七参数电学模型,求解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在最大功率处的功率偏差仅为0.4 W;所建立的耦合模型可对双面光伏组件单日输出功率及年度发电性能进行评估,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光电转换效率主要受到环境温度、太阳辐照度和蒙尘特性等影响,但目前对于高海拔地区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衰减的机理尚不明确。文章以光伏电池板为研究对象,采用I-V曲线测试仪获得光伏组件的各项参数,重新定义光伏组件实际工作温度,建立光电转换效率与温度差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当温度差超过75℃时,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降低程度比较明显。同时,通过实际发电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了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衰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红亮 《太阳能》2015,(3):24-27,31
通过对使用3M减反镀膜液的镀膜玻璃封装光伏组件及常规钢化玻璃封装光伏组件进行长期的户外功率跟踪测试后发现,使用3M减反镀膜液的镀膜玻璃在光伏组件户外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功率增益要远高于在STC测试条件下的功率增益,并对其在光伏组件户外使用过程带来额外增益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对减反涂层的机械性能及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将弧形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和汽车上获取电能,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获得更高的输出功率,有必要研究由互连太阳能电池组成的、电流不匹配的弧形光伏组件的特性。研究重点关注由串并联太阳能电池组成的弧形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设计了不同曲率的非平面微型光伏模块,并通过测量获取光伏模块的参数。与平面光伏模块相比,弧形光伏模块的发电量较小。此外,利用二极管模型分析了光伏模块的特性,说明并联比串联功率高的原因。最后研究了实际应用中太阳能电池的互连问题。结果表明,在理想模型下并联能获取更多电能,但大尺寸的光伏模块会产生更大电流,可能会在实际运行中产生额外损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弧形光伏组件时也应考虑太阳能电池的互连。  相似文献   

15.
该课题组设计建造了一座光伏试验电站,对单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光伏组件、非晶硅光伏组件、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和碲化镉光伏组件进行长期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了温度、弱光和湿度对不同光伏组件的影响,设计了阴影遮挡试验和灰尘清洗试验。研究表明,薄膜光伏组件的温度效应优于晶硅光伏组件,其输出功率损失低于晶硅光伏组件;对于晶硅光伏组件由于表面积尘和阴影遮挡而引起的输出功率损失要高于薄膜光伏组件;而弱光和湿度对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试验电站的监测数据,发现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单位装机容量的发电量最高,其发电量高出多晶硅光伏组件5.72%,而次于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发电能力的是单晶硅光伏组件和多晶硅光伏组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评估积灰对光伏组件发电性能影响的有效方法及其数学模型。该方法通过监测光伏发电效率和光伏组件连续积灰的灰尘密度值,建立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说明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为定量研究灰尘影响发电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输出功率退化数学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2017,(2)
光伏组件的潜在诱导衰减(PID)会减少光伏发电系统对外输出的电能,严重情况下会使光伏发电系统瘫痪,几乎无法对外输出电能。在温度为85℃和85%湿度的条件下,对单块光伏组件进行潜在诱导衰减效应的模拟测试,即组件的铝边框和输出端产生1000 V的电势差,每隔6 h测试组件的电致发光(EL)和I-V性能,老化时间持续了48 h。结果表明:该效应会使组件产生漏电,漏电程度随着实验持续的时间而变得严重。运用电容器原理去解释潜在诱导衰减产生的物理机制,前板采用亚克力板去制作新的光伏组件,能使组件的功率衰减控制在5%以内,完全具有抗PID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2017,(11)
以西北荒漠地区组件运行所处环境条件为依据,通过比对不同方法下组件加速老化的结果,对组件25年内寿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从光致衰减、封装材料老化衰减、PID电势诱导能衰减三个方面对光伏组件功率衰减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措施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光伏组件功率衰减失效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对其发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有灰尘沉积的光伏组件输出性能进行研究,采用MATLAB/SIMULINK模拟灰尘沉积对光伏组件输出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灰尘沉积情况下的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曲线,由特性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灰尘沉积的增多,最大功率点功率下降明显。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仿真结果是有效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