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滤材孔隙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茹 《天津造纸》1997,19(4):19-22
本文从孔隙率定义出发探讨了不同材质滤材孔隙率的测定方法,并结合造纸行业特点推出了较为适用的计算公式。同时尝试着对不同孔隙率的滤材进行性能上的比较,说明了对滤材进行孔隙率测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滤材发展状况,提出新型环保除尘滤材的研制方案,并对创新要点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纤检》2010,(15):15-15
德国Nanogate公司近期开发了滤材加静电的新技术PermaStatic.即在滤材中加入蓄电层使其永久带静电。该技术是在滤材纤维表面覆盖100nm以下的蓄电层.靠静电吸引尘粒.从而提高过滤性能,而不改变纤维密度。据介绍.采用该技术还可以将滤材换成高性能介质.  相似文献   

4.
华志刚 《天津造纸》1996,18(4):25-30
叙述了湿法无纺布生产特点及用于生产过滤材料的实践。对于湿法滤材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过滤材料的影响因素,解决方法及上前滤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过滤过程模型指出 :要提高过滤效率、降低压损 ,必须提高过滤系数 ,可从滤材形态尺寸和滤材表面性能两方面加以综合考虑。纤维纤度、滤材孔径、滤材表面积、滤材厚度及滤材密度分布 ,滤材表面的化学基团、表面能、空气核、静电及高吸附材料等都是滤材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液过滤用非织造布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血液过滤滤材的发展,并对其过滤机理和滤材的选取作了初步的论述,对于血液过滤滤材的发展趋势也作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湿法成网非织造布生产特点和湿法成网过滤材料的生产实践,探讨了纤维性能对过滤材料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对湿法与干法非织造布滤材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目前湿法滤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究了平均流量孔径接近的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简称滤材)厚度对液体过滤性能的影响。首先对短切玻璃纤维和3种玻璃棉共4种纤维原料进行了形貌分析,通过调节4种纤维原料的配比和滤材定量,制备了平均流量孔径接近而厚度不同的滤材,然后将制备的滤材在多次通过实验台上做航空液压油液体过滤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在平均流量孔径接近的情况下,滤材相同的平均过滤比对应的污染物颗粒粒径尺寸接近。4种厚度的滤材在实验前50 min压差接近,到达终止压差时间随滤材厚度的增大而延长;纳污容量随滤材厚度的增大而提高,厚度为0. 12 mm的滤材纳污容量为38. 7 g/m~2,厚度为0. 84 mm的滤材纳污容量为82. 1 g/m~2。厚度增大到7倍,纳污容量仅为原来的2. 12倍,纳污容量增加倍数和滤材厚度增加倍数不一致,但二者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玻璃纤维滤材的发展及玻璃纤维针刺毡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幅布、膨体布和针刺毡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使用的三大系列玻纤滤材 ,高效高性能滤材、超高温滤材和触媒涂层滤材是国际上过滤材料的发展趋势。文章还介绍了玻纤针刺毡的原料选用、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性能、用途和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空气过滤材料,制备了一种以腈纶预氧化丝为主,并混入不同质量分数芳纶的复合滤材,对其形态、纤维缠结性能、力学性能、透气性、孔径尺寸和过滤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的直线段长度可用来表征滤材纤维缠结程度;添加芳纶,提高了纤维缠结程度和滤材的致密性,提高了滤材断裂强力和 断裂伸长率,减小滤材孔径尺寸;对于粒径≧1.0 μm 和≧2.5 μm 的微粒,芳纶质量分数小于10% 时,复合滤材过滤效率无明显变化,芳纶质量分数大于10%时,复合滤材过滤效率随着芳纶质量分数增大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活性碳滤材     
美国佐治亚州雅典市雅典ImPo,tex公司近来开发出一种活性碳滤材。这种新型滤材使用的活性碳既能吸收空气中和静电纤维中的臭味,又可吸收控制空气中存有的少量变应素、细菌及病毒。它不同于传统活性碳媒体,即使不用任何粘合树脂也可涂上碳层。它具有徐碳延迟吸附性能,设计可使用于高速自动控制(I-IVAC)装置。该媒体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座舱空气滤材、工商业设施、抗微生物复合材料及空气净化系统混合使用。活性碳滤材@许东平  相似文献   

12.
相比传统空滤滤材,纳米纤维空滤滤材在效率、使用寿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法快速有效鉴别纳米滤材优劣的问题,导致性能优异的纳米滤材难以快速获得用户的认可。本研究从纳米滤材的性能指标着手,对比纳米滤材的优劣,分别从纳米滤材的加工单位的严谨评价、滤芯生产单位对原材料及产品的科学分析、终端用户快速合理鉴别3个方面,对汽车发动机用纳米滤材的评判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过滤用纺织品市场发展迅速,全国现拥有生产多种过滤材料的企业共有100多家,年产量在4000多平方米,产品已广泛用于冶金、环保、酿酒、采矿、石油、化工汽车、电子、轻工等行业。目前我国滤材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耐高温滤料的开发,薄膜技术的应用和耐强酸强碱类产品的开发生产上。在耐高温滤材产品上,由于国外采用不锈钢纤维和特种化学复合技术,可使成品耐受800℃-1000℃的高温,而国产滤材耐高温水平一般在300℃左右。这样就限制了国产滤材在冶金、发电、垃圾焚烧等方面的应用。国外大力推广采用微孔膜与传统滤…  相似文献   

14.
口罩滤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口罩的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采用美国TSI 8130自动滤料测试仪对几类口罩滤材的过滤效率进行了研究。在设定条件下所测试滤材中过滤效率最低值仅为20.3%,结果说明很多一次性口罩均不能用于颗粒物防护,另外影响滤材过滤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气溶胶流量和加载时间。口罩滤材过滤效率的研究可对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攻克空气滤材高滤效低压降难以兼顾的瓶颈,进一步提高滤材的过滤性能,在导电机织滤材的研究基础上增附储电层。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机织结构织物为基底,利用化学原位反应构筑结合层与导电层,而后采用静电喷涂技术构筑具有微米颗粒结构的聚偏氟乙烯(PVDF)储电层,最终获得具有超疏松结构导储结合特性的静电负载功能滤材。研究静电喷涂参数对滤材表观形貌、厚度、力学性能、电学性能、透气性的影响,并在有源静电负载条件下研究滤材的过滤性能以及积尘分布情况,基于电场模拟分析过滤机理。结果表明:随PVDF喷涂溶液质量分数提升和喷涂时间延长,在保证无细丝产生的条件下,PVDF附着量可在0~19.2μg/cm2之间调整;3%喷涂质量分数、3 min的喷涂时间为最佳参数;滤材厚度、表面比电阻、顶破强力、透气率不随PVDF附着量变化而有显著变化;滤材压降也无明显变化,可维持在超低值(6.7 Pa),但对PM2.5的滤效随PVDF附着量增加和电压的提高而提升,可达94.29%,品质因子高达0.43 Pa-1;静电辅助下,积尘量减少,可推测静电排斥...  相似文献   

16.
国外非织造滤料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了世界过滤材料总体发展现状与趋势 ,着重介绍与讨论非织造滤材的应用与发展现状。非织造滤材作为非织造材料耐久性应用中一个重要领域 ,正日益引起全世界众多过滤材料与非织造布制造商的重视。文章讨论了非织造滤材发展的背景、主要加工技术与主要产品应用。最后作者对非织造滤材的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血液过滤用非织造布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血液过滤滤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其过滤机理和滤材的选取作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延熹 《新纺织》2000,(2):14-18
简要介绍了世界过滤材料总体发展现状与趋势,着重介绍与讨论非织造滤材的应用与发展现状。非织造滤材作为非织材料耐久性应用中一个重要领域,正日益引起全世界众多过滤材料与非织造布制造商的重视。文章讨论了非织造滤材发展的背景、主要加工技术与主要产品应用。最后作者对非织造滤材的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复合滤材过滤是从燃油中滤除杂质颗粒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测定并分析了6种燃油过滤材料的结构、物理性能及过滤性能,以探讨影响燃油滤材过滤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高精度燃油滤材多由聚酯非织造布与纸基复合而成;滤材的层级结构越复杂,厚度越大,孔径越小,则透气性越差,过滤效率越高;非织造布层的纤维越细,孔径越小,则滤材的透气性越差,过滤效率越高。6种滤材样品的过滤效率最高可达到99.8%。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纳米纤维物性参数对复合滤材气液过滤性能的影响,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在普通玻璃纤维滤材上制备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层,以3层堆叠方式得到不同纳米纤维层面密度和纤维直径的复合滤材。在相同实验操作条件下,以癸二酸二辛酯(DEHS)为实验介质,通过滤材气液过滤性能实验装置分析了不同复合滤材的过滤效率、压降和品质因子。结果表明:复合滤材的稳态过滤效率和压降均随着纳米纤维层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稳态品质因子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面密度为0.4 g/m2时达到最大值;在面密度相等的条件下,纳米纤维直径由706.5 nm降低到520.1 nm,滤材的稳态过滤效率和品质因子均随着纳米纤维直径降低而逐渐增加,表明在复合滤材中宜选用纤维直径较小的纳米纤维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