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B.P.Bazant等人提出的混凝土微平面本构模型M2的基础上,将微平面上的应力分解为体、偏、剪三个分量,与原有模型定义的微平面各分量应力-应变关系不同,通过分析各个分量的物理意义,定义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即理想弹塑性函数。引入了破断应变的概念,当微平面应变达到破断应变后应力减为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钎维微平面模型,使得模型可以考虑钢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强作用,并对已有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微平面本构模型能够较好模拟混凝土应力软化段,初步验证了本文所建议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首先论述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并说明损伤力学理论较适于构建混凝土本构模型;然后对损伤变量的定义、损伤演化方程的确定、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以及如何考虑不可恢复变形与率效应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就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无减摩和减摩情况下的本构关系试验比较结果,着重对抗压极限强度,峰值压应变,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泊松比,初裂应力等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压缩弹性阶段较长,弹性模量较高,两种混凝土峰值压应变、泊松比较接近,初裂应力都较大;减摩措施降低了这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值,普通混凝土的初裂应力和弹性模量测值,但减摩对高性能混凝土弹模影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无减摩和减摩情况下的本构关系试验比较结果,着重对抗压极限强度、峰值压应变、应力 应变关系、弹性模量、泊松比、初裂应力等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压缩弹性阶段较长,弹性模量较高,两种混凝土峰值压应变、泊松比较接近,初裂应力都较大;减摩措施降低了这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值、普通混凝土的初裂应力和弹性模量测值,但减摩对高性能混凝土弹模影响不大,且提高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初裂应力。 相似文献
6.
7.
混凝土静,动力双剪损伤本构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双剪应变理论,利用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状态下混凝土的损伤应变阈值,建立起混凝土的初始损伤面和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并推出了多轴状态下混凝土的损伤本构方程。文中还利用单轴状态下动力损伤与静力损伤之间的关系,类推出多轴状态下动力损伤与静力损伤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混凝土在多轴状态下的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作者建立的普通混凝土内时损伤构型的基础上,引入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对损伤变量影响的系数。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内时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把内时理论与损伤力学相结合,摆脱了古典塑性力学中屈服面的概念,又使模型中的参数和基本方程大大减少;考虑了不同纤维含量特征参数对本构模型的影响;使钢纤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间的本构模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9.
单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混凝土的损伤本构理论,结合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性能试验,在一定的假设下,导出了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损伤本构方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劈裂和剪切试验得到砂浆-骨料复合试件界面的粘结抗拉强度,界面的I型断裂特征通过
三点弯曲试验得到。并采用改进的J积分方法,利用试验结果提出了砂浆-骨料界面的拉伸软化曲线
模型。另外,将光纤传感器分别埋置于砂浆中和粘贴在骨料表面,测量单轴受压试验中砂浆、骨料的变
形过程及二者间的相对滑移值,从而建立了砂浆-骨料界面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曲线。同时,根据试验
及分析结果,提出了砂浆-骨料界面的细观力学本构关系,为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损伤的混凝土拉压全过程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Weibull统计分布理论,用唯象学的方法并从损伤研究入手推导出了混土在单向荷载作用下的员伤模型及其拉、压全过程本构模型;提示了损伤与材料固有力特性之间的关系。经检验,本文所推导出的全过程本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且是偏于“安全”的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陈志达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9,(3):49-52
(接上期)5 应力—应变增量关系加载曲面一般地表示为: r2=3r2t3-4(1-n2)sin2θ(34)式中的rt=±at+btσm+ctσ2m-dt,等号右边的正、负号的选取应使得在σm的定义域内,rt≥0。分析二次曲线的系数at,bt,ct,dt可知,只需将上式写成: rt=dt|dt|at+btσm+ctσ2m-dt(35)加载曲面函数可写成:F(σij,fc)=r21-43〔1-n2(σm)〕sin2θ-dt(fc)|dt(fc)|at(fc)+bt(fc… 相似文献
15.
陈志达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9,(2):26-29
提出了一个混凝土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模型。它建立在应变功硬化塑性增量流动理论的基础上,使用一个完整的二次型载荷函数,包含3个应力不变量,以模拟材料在拉、压应力偏量作用下的性质差异。为应用方便,文中详细列出数值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6.
单轴状态下混凝土的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根据现有的混凝土静力损伤本构模型,结合混凝土在快速变形下的性能试验成果,提出一定的假定,推得混凝土的动力伤本构方程,经与单位和单压状态下的试验成果对比证实,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真实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7.
碾压混凝土拱坝等效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施工方式的影响,碾压混凝土坝在碾压层间出现结合面夹层,夹层的存在对其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夹层强度、刚度较低,形成结构破坏控制面。为计算层状结构体的应力应变分布,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把层状结构体转换为横观各向同性体,建立了一个连续等效模型,根据等效模型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本体和夹层之间的应力、应变,使得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连续等效模型与单元尺寸、夹层的数量无关,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坝体进行灵活的有限元网格剖分,通用性强,而且该模型能够计算夹层开裂后的情况,可用于坝体非线性损伤开裂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碾压混凝土材料剪切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碾压混凝土的分层形式对其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全面探讨碾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及为碾压混凝土结构数值分析提供材料参数,研究和建立了基于损伤的碾压混凝土材料剪切本构模型.由于现场原位抗剪(断)试验条件的限制,试验无法量测出试件的真实应变值.在考虑碾压层面点的强度、应变局部化效应的基础上,基于岩滩水电站现场碾压抗剪(断)试验结果,采用损伤模型的本构形式进行了碾压混凝土剪切本构研究,并建立了基于神经元网络的碾压混凝土剪切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应变率下混凝土受压全过程的实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本文完成了应变率由10^-5l/s-10^2l/s7个数量级范围内的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应变率不同的全过程曲线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随应变率的增加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不同逆应变影响的损伤本构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是混凝土材料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损伤规律,结合Weibull强度理论与混凝土抗压试验结果,建立了混凝土细观损伤统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损伤作用使得混凝土在单轴荷载作用下破坏程度越来越明显;随着冻融循环次数从0次增加到120次,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指数型衰减规律,且破坏应变呈增大趋势;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构建了考虑冻融循环影响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拟合求解了模型的形状参数m和尺度参数ε0,并将冻融循环次数T引入至该模型中,通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实测与模型拟合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