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i-50.8Ni钛镍记忆合金丝材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经固溶处理后,随温度的升高,Af值变化不大,仅为20℃左右.试样经固溶加时效处理后,随时效时间延长,Af值虽略有上升,但变化不大;时效温度对Af值影响较大,低于480℃随时效温度升高,Af点升高;高于480℃随时效温度升高,Af点下降.试样经固溶时效处理后,水淬的Af值最高;经固溶加时效处理后,炉冷和水淬的Af值较空冷显著提高,但炉冷和水淬2种方式的Af值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用XRD、光学显微镜、TEM、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时效温度(Tag)对300、400、500、600℃各保温1h时效态Ti-51.1Ni形状记忆合金组织、相变、拉伸性能和形状记忆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300~600℃时效态Ti-51.1Ni合金室温下由母相B2、马氏体B19'和析出相Ti3Ni4组成,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对Ti-2.5 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2.5Cu合金是含有(w(B))2.5%Cu β共析型元素的近α型二元合金,具有可与纯钛相媲美的成型性和可焊性,有一定的热强性,使用温度可达到350℃.通过对Ti-2.5Cu合金板材进行不同退火和固溶时效制度处理后,测试其室温拉伸性能和HV值,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形貌,对该合金热处理制度与组织、性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Ti-2.5Cu合金最佳退火温度为(790±10)℃.为了缩短时效时间,可采用双重时效制度,一次时效400℃,8 h,空冷,二次时效475℃,8 h,达到最佳的强化效果,此时Ti2Cu粒子析出并长大到最佳尺寸100nm.  相似文献   

4.
铸造Ti-46Al-8Ta合金经过专门设计的组合热处理,实现了晶粒细化.对晶粒细化的Ti-46Al-8Ta合金开展了在700℃大气环境中的热暴露5000h的热稳定性评定.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晶粒细化工艺以及热暴露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并进行了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发现,铸造Ti-46Al-8Ta合金经热等静压和α单相区固溶+空冷,以及随后的双相区退火能获取晶粒细小的\"旋绕态\"全片层组织.在700℃长期大气热暴露后,该细化组织发生明显的晶团融合、粗化,并生成出相当数量的B2(ω)和γ新相,导致屈服强度和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用拉伸试验、差示扫描量热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50.8Ni-0.1Zr合金丝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350~400℃和600~700℃退火态Ti-50.8Ni-0.1Zr合金丝呈超弹性(SE),600℃退火态合金丝的平台应力最大(483 MPa)、残余应变最小(0.1%),350~400℃退火态合金丝SE稳定性最好;450~550℃退火态合金丝呈现形状记忆效应(SME),500℃退火态合金丝的平台应力最小(190 MPa),450℃退火态合金丝的残余应变最大(4.9%)、SME稳定性最好.600~700℃退火态合金丝的塑性高于350~550℃退火态,但强度低于后者;400℃退火态合金丝的抗拉强度最大(1489 MPa),650℃退火态合金丝的伸长率最大(35.1%).退火态Ti-50.8Ni-0.1Zr合金丝的断口形貌呈韧窝状,属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韧窝处存在第二相颗粒和孔洞,退火温度对断口形貌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Ni/Ni3Al基高温合金因其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能和抗蠕变能力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简要介绍了凝固速度对Ni/Ni3Al基高温合金中γ′,β相以及碳化物等析出相的组织演变及相变行为的影响,为Ni/Ni3Al基高温合金非平衡凝固的研究开发及组织调控提供借鉴和指导.Ni/Ni3Al基高温合金中γ′,β ...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 Ti-6Al-4V 合金在氢压为一个大气压下的吸氢行为和氢化过程中的相变,结果发现:合金在570℃有一个吸氢峰;氢化过程中氢固溶于β相,使 d_(200)面间距增大;氢化物(γ)在α相内析出,为 fcc 结构(α=440.1pm),与基体的取向关系为{(?)}_α//{(?)}γ,<(?)>α//<110>γ;充氢使α,β相明暗衬度和充氢前比较正好相反;充氢后合金出现 Ti_3Al 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Ti-230钛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合金薄板的强度和塑性.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粒子Ti2Cu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从650℃升至790℃(保温30 min),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从541 MPa升到580 MPa,延伸率从27.5%降到26%.在给定790℃,保温时间分别为5,15,30 min条件下退火,其强度和延伸率变化不是十分明显.从OM和TEM对组织的观察得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度明显增大,晶粒等轴化程度增加,析出的Ti2Cu粒子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采用790℃,30min退火工艺,其晶粒尺寸,Ti2Cu粒子的分布及Cu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可以达到良好的匹配,使合金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种不同Y含量对8090Al-Li合金拉伸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0.1wt-%Y可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合金的塑性,加入0.5wt-%Y可在不降低塑性的情况下提高合金的强度。在峰值时效条件下,不加Y的合金断裂为穿晶韧窝型和沿晶塑性混合方式,并伴有沿晶二次裂纹,加0.1%Y不改变合金断裂模式,但使沿晶成分减少;加0.5%Y合金则发生快速剪切断裂。本文从晶粒结构角度对断裂行为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固溶+单级时效处理、固溶+双级时效处理、固溶+随炉冷却处理对新型亚稳β钛合金Ti-6Mo-5V-3Al-2Fe-2Zr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固溶+单级时效处理相比,固溶+双级时效处理析出的晶内次生α相间距减小和体积分数增大而使合金的强度提高。两种热处理都使合金中生成连续的晶界α相,导致合金的塑性降低;与上述两种热处理相比,固溶+随炉冷却处理使合金中析出的晶内次生α相的间距明显减小且沿晶界生成向晶内生长的αwgb相,使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显著提高,其抗拉强度达到1421 MPa,断后伸长率为7.7%;与次生α相的体积分数相比,其间距是影响合金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着次生α相间距的减小,合金的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and shape memory characteristics of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nnealing(TGA) treated Ti-50.5Ni (at%) allo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and thermal cycling tests under constant load. By annealing the specimen under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from 823 K to 658 K after solution treatment, the B19'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start temperature changed by 60 K along the length of sample (150mm).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ransformation elongation (dc./dT) of the TGA treated wire was found to be O. 16 %/K. By annealing the specimen under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from 823 K to 658 K after 47 % cold working without solution treatment, the B19'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start temperature changed by 61K along the length of sample (150ram).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ransformation elongation (dJdT) of the TGA treated wire was found to be 0.04 %/K. The large decrease in de/dT by cold working effect suggested that an introduction of disloca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precipitates for lowering de/dT,  相似文献   

12.
Ti-17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测试了Ti-17合金在温度T=805~945℃,应变速率ε=10(-3)~80s(-1)、变形程度ε=50%范围内的真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流动应力及组织变化规律。发现,在(α+β)两相区降低温度或提高应变速率,流动应力σ变化较大,动态再结晶易于进行;在β区通常只发生动态回复,流动应力σ随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较小,高温、低应变时发生连续再结晶。试验还用Zener-Hollomon因子确定了该台金发生连续再结晶的临界因子Zc的数值,logZC=41.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快冷炉进行Ti-22V-4Al合金的热处理实验,同时对冷却速度与组织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经真空快冷炉处理,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且无第二相析出。  相似文献   

14.
Ti-15-3合金管材的试制及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Ti-15-3合金管材的加工工艺及工艺性能,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观察了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特征。实验中还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Ti-15-3合金管材的织构类型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i-5553高强钛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β)两相区进行固溶处理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Ti-5553合金组织中的初生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相的尺寸和体积分数均增加,合金强度逐渐降低。时效后β基体发生转变,晶界和晶内析出大量次生α相。次生α相的尺寸对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次生α相逐渐粗化,导致抗拉强度逐渐下降。1240MPa级航空紧固件用Ti-5553的固溶温度应选择Tβ以下,使组织中留有足够的β相,从而时效时在β相中有大量次生α相析出,获得需要的高强度。同时,保留一定含量的初生α相,以便获得良好的塑韧性。经810~820℃,1.5h,水淬+510℃,10h,空冷热处理后,合金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达1500MPa,伸长率达14.8%,断面收缩率为38.6%。固溶和时效态的拉伸断口均存在大量韧窝,材料具有良好的塑韧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温度下对一种TiC和Cr23C6第二相粒子沉淀强化的变形再结晶Ni3Al基合金进行了拉伸试验。结果发现,该合金的拉伸屈服强度的峰伍温度升高到850℃左右。与相同处理条件下的Ni3Al基合金IC218相比较,该合金的高温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有显著的提高,而高温韧性损失不大。在750℃左右该合金的动态脆化程度最大,在该温度下的延伸率大于10.0%。  相似文献   

17.
对9Ni低温钢进行淬火+回火(QT)、淬火+淬火+回火(QQT)不同工艺路径的热处理试验,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路径下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路径直接影响9Ni低温铜最终的性能。相较于淬火+回火(QT)工艺路径,采用含有两相区淬火的QQT工艺能明显提高9Ni低温铜的低温韧性,但降低强度。在淬火+回火(QT)工艺路径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9Ni钢回火析出组织更加充分均匀,其低温韧性呈上升趋势。在淬火+淬火+回火(QQT)工艺路径下,9Ni钢的低温韧性随两相区淬火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彭平  徐仲榆 《功能材料》1999,30(3):281-282
本文通过对快凝Ni74Si01B16非晶合金不同温度与时间下真空热处理样的差热描量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热处理来改变试样的非晶性时,热处理前后试样的晶化温度保持不变;当非晶基体中析出初晶Ni颗粒时,热处理样的初始晶化温度下降;进一步析出Ni3B等晶经相对,热处理样的晶化温度反而上升,根据以前建立的高类金属含量Ni基非晶合金的晶化机制,本文对此给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