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我国现代文坛,梁实秋、周作人二位作家,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他们不但喜吃善吃,且对吃的文化颇有研究,平生写下了大量的谈美食的散文。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和周作人的《知堂谈吃》,早就被人视为散文的精品,读之深沉隽永,耐人寻味。 当代作家中有美食家之誉者更是不乏其人,汪曾祺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写小说的高手,对食道颇是精通,他若与人谈起吃来,会喜形于色,兴致不亚于写小说。他有一癖好与同行不大一样,作家们上街大都爱钻书店、逛书摊,而他却喜欢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  相似文献   

2.
223、汪曾祺晚年于各种菜细微差别都能准确品定,有次见有大盘鳜鱼红烧,他只吃小的,不吃大的。有人问为什么?他说:"小的鳜鱼皮薄肉鲜,一斤半以上的,宜用刀切开,炸了蘸花椒盐吃。"因而随他旅游者,就都喜欢挤在一桌吃,他举筷夹什么菜,也就跟着夹吃,准能吃到最美味的菜肴。 224、方地山每年除夕前必做春联,1912年随感有发,写有门联:如此江山,多少豪杰,且食蛤蜊,莫问狐狸。 225、粱斌在上世纪50年代于保定  相似文献   

3.
难舍红烧肉     
段梅红 《美食》2012,(8):66-66
熟悉的前辈中,颇有一些美食家,如北京的王世襄、汪曾祺,上海的邓云乡、唐振常,苏州的陆文夫等先生。他们爱吃,会吃,也撰写谈美食的文章,陶醉于美食诱惑而自得其乐,黄永玉先生也与他们极为相似,近年来,他写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写透故乡凤凰古城的各种大菜、小吃,色香味一一纷呈,读得让人简直按捺不住。  相似文献   

4.
李辉 《美食》2012,(7):72-72
熟悉的前辈中,颇有一些美食家,如北京的王世襄、汪曾祺,上海的邓云乡、唐振常,苏州的陆文夫等先生。他们爱吃,会吃,也撰写谈美食的文章,陶醉于美食诱惑而自得其乐。黄永玉先生也与他们极为相似,近年来,他写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写透故乡凤凰古城的各种大菜、小吃,色香味一一纷呈,读得让人简直按捺不住。  相似文献   

5.
苏州的清淡     
汪曾祺说:“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莱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都放那么多糖,包子里的肉馅也放很多糖,没法吃……”无锡莱的甜蜜没尝过,苏州菜的清淡倒是甚合我心。  相似文献   

6.
咸鸭蛋     
陶煜  郑莉 《中国烹饪》2014,(11):122-122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的汪曾祺写过不少说吃的文章,因为这篇《端午的鸭蛋》,我记住了他是扬州高邮人,也记住了他说的“细数成鸭蛋最好的出处,非扬州高邮莫属”。端午的时候,吃成鸭蛋是江南的一种习俗。汪曾祺的家乡扬州高邮,“十二红”是少不了的,苋菜、虾、鸭蛋这三样必有,而到了杭州,这“十二红”被简化为“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也就是些家家都吃得起的家常吃食。  相似文献   

7.
正汪曾祺是从苏北里下河平原走出来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飘散着草屋茅舍上的袅袅炊烟,也飘散着百姓人家饭桌上亲切的热气和香味。鱼在汪曾祺的生活和记忆里,占据着重要位置。而汪曾祺吃过的所有鱼类里,鳜鱼是其最爱之一。"鳜鱼是非常好吃的。鱼里头,最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汪曾祺这样说过。  相似文献   

8.
美文家汪曾祺先生在《果蔬秋浓·逐臭》一文中曾风趣地写道:“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循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据说毛泽东曾特意到火宫殿去吃了一次臭豆腐。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相似文献   

9.
父亲是厨师     
“虫声四壁人高卧,花影一床书乱横。”这幅楹联写得极好。大凡读书人枕畔榻旁,一年四季都缺不了书。在我的卧榻一侧,堆满了与“吃”相关的书籍:袁枚的《随园食单》、周作人的《知堂谈吃》、梁实秋的《雅舍谈吃》等。夜青灯之下,常神游于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昆明吃食、何满子先生《五杂侃》中的成都小吃、邓云乡先生纸上氤氲的往昔京华风味……这多半是受父亲的熏陶吧! 父亲7岁丧母,16岁乘着小火轮离开崇明岛到沪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人好感官享乐,注重生活艺术,尤其体现在饮食方面。他说:“如果说还有什么事情要我们认真对待,那么这样的事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学识,而是吃”。又说,“中国人领受食物像领受性、女人和生活一样。”的确,民以食为天,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头上的天。不过此话印证到四川美食大家、谈吃杂文家车辐身上,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1.
作家汪曾祺是文化圈中知名度颇高的“美食家”。他总是用一种睿智而又有诗意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味人生;同时他又把自己亲身感受的酸、甜、苦、辣记之于文,传给他的读者。这就是汪先生的“道”,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几十年来,汪老足迹遍中国。他吃过北咸南甜,尝过东辣西酸,从国内吃到国外,中餐吃遍,西餐尝够。汪老爱吃,这不光是为他“口福”,更重要的是在用心去尝人生滋味,以眼去品世态炎凉。如果说他的散文比小说好,那么他论吃的文章可以说是他的散文中的精品。只要你读过他的《蒲桥集》,你就会领略到其内涵的“独道”。汪老对…  相似文献   

12.
要我说、赵本山这辈子是出息不了了:您瞧瞧,这么个红遍整个中国的大腕儿,什么样的宴会没参加这过?什么样的山珍海味没品尝过?可他却毫不掩饰地对我说、他最喜欢吃的是大葱蘸酱!其实、这么多年来赵本山一直马不停蹄地在各地演出.去的地方多了。好的东西也没少吃。但他总觉得没有自己的家乡菜吃着顺口,赵本山说他自己的嘴很壮,不管是好吃赖吃从个挑剔,他对吃的原则是:吃饱就得 赵本山平时比较喜欢吃海鲜,但必须么个吃一比如他补好、蚁、卡河小、由爆计、利参、Y他认为小吃利外出比做到以后对吃计味J已计.j、利队绝讨门辽*的、…  相似文献   

13.
悦读     
《中国烹饪》2012,(6):120-120
《雅舍谈吃》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位于重庆北涪的故居。梁老在雅舍寓居7年,以“雅舍”命名的《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都成其代表作,《雅舍谈吃》则是他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14.
据一些高级厨师回忆,他们给老舍做饭非常小心,因为他常能指出一些菜的不足和应该怎样做。他还和几家饭馆整理过五六十种失传的食谱。1965年,他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所到之处,他谈吃喝文化,谈和吃喝有关的故事、讲究、风俗习惯,谈吃中的历史、文学、文化和人文内涵,日本朋友大为折服。在这位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对“吃”的描写尤为在行。老舍认为“吃在中国是一件大事”。今天,很多人一谈饮食就是美食,如“满汉全席”都有什么,谭家菜如何做,张大干如何用飞机空运当天的“黄焖鱼翅”等等。而老舍所写的“吃”,是劳动人民的“吃”,而不是什么“美食”。他很少谈皇帝吃什么,大臣吃什么。他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吃热     
有人说,爱“吃热”是咱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信这话没多少人会表示反对。早年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他曾在小馆里买饺子吃,“外加一碗热汤,吃得满头大汗,十分满足。”他还回忆小时候夏天喝北京豆汁儿——总要“先脱光脊梁”,咽为豆汁儿之妙。在于酸烫辣,“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  相似文献   

16.
花汐 《饮食科学》2014,(8):38-38
晚饭时儿子说:“你知道我现在最想吃啥?”看着他一脸神秘兮兮的表情,我一时间还真猜不出来.想吃啥?鸡鸭鱼肉?他摇头,说:“烙馍!” 我疑惑,烙馍?自从买了电饼铛,我隔三差五地给你烙油饼吃,你咋还馋这口?  相似文献   

17.
1752、汪曾祺每次外出买菜,都要带小酒瓶到小酒馆喝酒,然后再打一瓶带回晚饭时喝。有次买菜回来,找不到小酒瓶,整晚闷闷不乐。次日再去,发现小酒瓶在酒馆货架顶上。他激动地说:“那是我的。”服务员说:“知道是你的!昨天喝糊涂了吧?我打了酒一回头,你都没影儿了!”  相似文献   

18.
幽默11则     
某厂长招待检查团吃午饭,因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宴席,厂长就吩咐厨师煮了一锅狗肉,开饭时,厂长抱歉地说:“各位领导,没有什么好东西……几条狗,凑合着吃吧!”             它在仰游  有一个绅士正在餐馆进餐,忽然发现菜汤里飘着一只苍蝇,他扬手招来侍者,冷冷地讽刺道:“请问,这东西在我汤里干吗?”  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毕恭毕敬地答道:“先生,它在仰泳。”  (以上幽默由吴建平提供)              没有这道菜  老王、老张、老杨三人到一家餐馆用餐。  “各位想吃什么?”服务小姐手持记菜单,“请点菜吧。”  “老张,”老王说,“你点菜吧。”  老张说:“老杨定吧。”  “对不起,”小姐说,“没有这道菜。”               厨子  有个厨子在自己家里切肉,切着切着,很麻利地拿起一块肉揣进怀里。他的妻子看见,奇怪地问:“你干什么?”  “哎呀,我忘了。”厨子说,“我以为还是在饭店呢。” (以上幽默由子文提供) 腿与蛋 农场里一只猪和一只母鸡正在谈慈善。猪说:“我很想有一个方法能帮助那些没有饭吃的穷人。”鸡说:“那么我们来合作,可以做一个火腿蛋来给他们吃。”猪很气愤地说:“你说的倒...  相似文献   

19.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首届OneHeahh研究国际论坛上,著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演讲时说:“当前人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还能吃什么,实则是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诸多误区。”他认为,微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才是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排在第二位的是化学污染,第三才是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他说:“吃了一口面包,就担心吃了9种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已经被妖魔化了。”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饮食科学》2001,(8):41-41
良心不忍 有一天,一位诗人和朋友一起喝酒。他们要了一份下酒菜,四只麻雀。他的朋友一口气连吃了三只,正要吃最后一只时,诗人忙说:“这一只该我吃了吧?”朋友叹了口气,说:“我本想给你吃,可是,我实在不忍心拆散它们,还是让它们团聚吧。”说完,他把最后一只也吃下去了。吃了一点 吃午饭时,有个客人端着盘子到柜台前抱怨说:“牛排太硬了没法吃。”“如果您愿意,可以换成一个排骨。”侍应生说。“谢谢,可是牛排我已经吃了一点儿。”“没关系,那盘排骨也是已经吃了一点的。”早餐和午餐休斯教授在餐桌边已坐等多时,最后终于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