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包含城市文化遗产及建筑风貌的规划保护,还包含凝聚价值共识和传承、传播、创新名城文化的过程,虽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但所涉事务广泛涵盖文化建设与治理的其他各方面,极大拓展了公众发挥作用的内容和方式。当前我国公众在名城保护中承担着专业咨询者、"乡愁"守护者、社区更新行动者和名城文化传播者等角色,其参与能力与国家和社会的政策环境及自身的资源整合协调能力密切相关。结构化的资源聚集,是突破公众参与局限性、解决参与无序性、提升参与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搭建一个统一的名城保护公众参与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由政府、市场主体和公众各方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名城综合保护平台,对于促进名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忠齐 《城市建筑》2023,(6):104-107+112
历史文化要素扎根于城市文化的土壤之中,对历史文化本身的内核进行深刻解读对于要素保护层面的精准把控至关重要。城市的公众参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是推动历史要素保护、塑造群体记忆整体保留的重要抓手。文章提出政策在地性策略包括政策的地域性和落地性两个维度,通过研究公众参与政策在地性对历史要素保护的作用,分析公众参与政策在地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构了以政府层面—保障政策、市场层面—整合政策和社会层面—激励政策为基础的我国公众参与政策在地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海洋 《中州建设》2013,(24):22-29
近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保护古村落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方式,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西雅图先锋广场历史保护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治 《规划师》2004,20(4):91-93
考察美国西雅图先锋广场历史保护区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是经济与历史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公众参与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还没得到很好解决,先锋广场的例子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8,(Z2)
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区域,是提升城市文化自信、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资源。广州市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特点及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制定了《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报批指引》,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该指引在规划管理体系衔接、审批流程、成果构成、建筑规划管理、多功能活化利用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了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标准,完善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为传承广州市城市文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观点,体现了对本土历史、乡愁文化的回归与重视。乡愁建筑遗产是结合雄安新区乡愁调研工作提出的新的遗产范畴,是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乡愁的物质空间载体而进行探讨分析的概念。本文从乡愁文化、建筑遗产等角度对乡愁建筑建筑遗产的内涵进行分析阐释,同时结合雄安新区具体民居建筑的特征做法展开论述,探讨乡愁建筑遗产如何承载与寄托乡愁之情,继而为未来保护乡愁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相关工作做出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深圳南山区曾被誉为“深圳历史文化之根”,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城市迅速扩展对文化遗产形成巨大冲击。建立“文化遗产绿道”是一种新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法,文章通过对南山区已有绿道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特征,构建“文化遗产绿道”,完善补充绿道网络,通过主题段落、艺术介入、活动事件等方式,带动公众参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介绍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方法,分析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阐述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城市历史景观的塑造将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形态特征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整体性保护框架的,构筑网络化的保护体,完善景观记忆系统,运用活态遗产理论构筑可持续发展途径以及制定结合公众参与的导向政策等的西安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保护策略。为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功能演进和更新的完善和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欢 《山西建筑》2009,35(5):30-31
分析了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历史街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从历史街区文脉的继承、经济的可持续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论述了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保护与更新,从而处理好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张莺 《住宅科技》2023,(11):34-41
城市遗产的保护是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的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其中,公众参与是我国现阶段城市遗产保护工作中亟待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方法,选取相关国际文书、参与式规划等研究视野,并以巴拉瑞特参与式规划为例,总结公众参与工具的内容、体系构建的要点,从而提出上海城市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框架体系构想,以期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下的居住功能强化是街区振兴的重要基础,街区的更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公众参与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过程中成功决策的保障。通过对国内外公众参与理论提出,现状、案例对比分析,针对长春市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与思考,在宣传教育、建立文化自信、构建社会基础等方面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秉承"以人文本"的理念和初心,探究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发展模式的可能性,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太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基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从公众参与、街区风貌、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方法,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省安庆市作为“千年古城、百年省会、文化之乡、戏曲之邦”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近年来,安庆市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和精心呵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金字招牌,坚持不懈实施名城保护战略,不断提高名城保护意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百姓记住乡愁。  相似文献   

14.
湘江洲岛是"长沙之轴、山水之纲、文化之脉和城市之脊",承担了重要的生态、休闲和文化功能,研究其保护与利用模式对建设秀美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长沙湘江洲岛的特征梳理,分析目前洲岛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洲岛保护利用必须以"生态优先,绿景为主"为核心,多部门联合立法为保障,文化挖掘为策略,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共同出力,组拳出击实现洲岛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的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目前,国内学界对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研究较为薄弱并且起步较晚,其保护理念与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国外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启示,经验的吸收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模式的升华,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卷首     
正城市发展是不断积淀的过程,不论是街巷胡同,还是老旧小区,甚至是曾经作为城市公共建筑代表的博物馆、火车站、体育馆等,伴着时间的流逝和人活动的印记,构成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象征,成为城市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但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简单地拆除了不同时期的既有建筑,在原址单一再建,使新建筑与周围街道肌理文化格格不入的这种做法,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切断了居民的乡愁记忆。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为例,分析了历史建筑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历史建筑保护应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树立城市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协调的理念,注重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乡村亦如此.历史文化遗产让城市有了"书卷气",让家园留得住"乡愁".我们必须树立"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的意识,在城乡建设中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守护好历史文化的根脉,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引言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这些内容是人们对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的依恋与渴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把历史和人文作为不可或缺的要素,让人们带着传统进入现代,避免留下乖隔历史与斩断乡愁的遗憾。"乡愁"之"乡",不仅仅指农村,也包括城市。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做好工业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2014年11月22—23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市规划局、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日本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金泽为例,介绍了金泽城市历史变迁的背景,通过梳理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公众参与、法律法规来介绍金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系,力图通过他山之石的实践来充实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