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系统研究降黏剂驱这一新的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机理,应用单管填砂驱油模型、三维填砂驱油模型和微观玻璃刻蚀驱油模型,测试降黏剂驱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驱通过提高驱油效率和增加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与水驱相比,降黏剂驱可提高驱油效率13%,其机理为:①分散乳化,形成水包油的小油滴,有利于通过狭窄的喉道,降低原油的表观黏度;②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毛管数,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同时,降黏剂驱将波及系数由水驱时18.8%提高到39.9%,其机理为:①乳液调驱,分散乳化的原油进入水窜通道,水渗流面积减小、阻力增加,后续注入液进入以前未波及区域;②贾敏效应,降黏乳化小油滴聚并成大油滴堵在孔喉处,周围驱替液转向。研究明晰了降黏剂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后续开发技术界限研究及现场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降解稠油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微生物采油技术以其成本低、无污染、经济效益好的优势,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机理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的重质组分,降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以达到改善原油物化性质的目的。笔者从原油、油田污水和海水中共分离、选育出能降解沥青质,能耐温达80℃、矿化度300000mg/L的微生物菌种及组合。并以其对青海、胜利、辽河等油田原油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能有效降解原油中沥青质的兼性菌的选育、降解效果以及采油过程中的现场应用。根据实验,所选育的兼性菌组合对青海原油处理24h后,其沥青质可降低20%。现场试验显示,生产井注入菌液20d后,3个月内的日均产量提高了9%,油井的热洗周期延长了2.1倍。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辽河稠油区块和江汉油田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本源微生物,对江汉王新斜3稠油样的微生物作用进行了详细测定和分析。比较微生物作用前后的原油组成,发现4种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作用长链烷烃、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并同时生成大量具有生物表面活性的羧酸、酯、酮和醇类物质。粘度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能使江汉、南阳等地原油粘度明显降低。模拟试验表明,4种微生物及混合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热采是目前开采稠油的常规方法,但是其采收率较低。为提高稠油采收率,近年来发展了新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稠油热/化学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及配套技术,超稠油HDCS强化采油技术,稠油化学驱等技术。文中详细阐述了这几种采油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作用机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河南稠油热采老区已进入高周期开发阶段,主力区块的采出程度已接近标定采收率,后备资源严重 匮乏,进一步提高热采老区的采收率是当务之急。提高蒸汽的波及体积是热采后期提高采收率、提高现有 稠油储量动用程度的技术关键。随着开发对象的变化和转移,必须实施以扩大蒸汽波及体积为主的联合 增效工艺。今后3~5年内,通过开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争使热采老区的采收 率平均提高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主要产油国之一,中国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给予极大的关注。微生物驱油是作为焦点之一的一项先进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驱油发展历史并详细介绍其试验及推广情况以及相关特色。本文提出了微生物驱油机理,微生物可以产生气体、酸、表面活性剂以及聚合物,这些物质能够改善碳氢化合物结构,降低其粘度,并能在压力升高的情况下有效驱油。早期现场试验是利用微生物开采残余油气。微生物及其反应物存在对中国许多油田油气增产具有极大的作用。至于新陈代谢研究一些油田的现场应用表明,准确分析和评价新陈代谢并进一步优选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微生物驱油方案应用于超稠油田也取得相对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非洲两个稠油油藏进行了提高采收率(EOR)评价.评价的目标是确定EOR技术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本研究评价了13个已经成熟的广泛应用的EOR技术.研究包括EOR可行技术的原油采收率的近似范围和独立的项目经济性评价.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包括流体和岩石物性;驱动机理;生产数据;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相对渗透率曲线.各种EOR 技术的筛选准则包括油藏参数表和参数范围表,它们可能使研究获得成功,也可用来拟合所研究油田的参数.利用综合油藏参数评价预期原油采收率以及相互关系.基于独立的项目经济性,评价了可应用的EOR技术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项目经济性考虑了增产石油的收益,以及相应的运行费用和投资费用.评价结果显示蒸汽驱和火烧油层在技术上是最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其次是化学驱.蒸汽驱和火烧油层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采收率可以达到49%,比水驱采收率高24%.但是,火烧油层能提高采油速度,这主要影响经济可行性评价.这也表明:火烧油层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是最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基于EOR技术评价,化学驱、气驱、热采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等13项EOR技术的原油采收预测和经济评价,有助于制定油田应用EOR技术的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8.
稠油吞吐井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锦州采油厂稠油吞吐效果逐渐变差、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开展了烟道气与蒸汽混注吞吐试验。介绍了该技术的机理,重点阐述了现场试验情况、试验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试验效果看,该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研究结果指出:化学驱油技术已成为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体,其中的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已成熟配套,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在孤岛中一区聚合物驱后油藏试验成功,预计可提高采收率7.3%。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热化学吞吐、井网加密和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技术已推广应用,蒸汽驱和热化学蒸汽驱技术仍处于工业化试验阶段。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处于现场试验阶段,且均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方向是继续研究适应复杂油藏条件的驱油剂、驱油体系和流度控制技术,并对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重点实验室之一,于2004年7月正式成立。实验室始终以高效开发油气藏、提高油气采收率为主线,先后开展了聚合物驱、高效复合驱、适度出砂多枝导流、稠油热采化学增效、气驱、微生物采油等多项重大和关键技术攻关,指导并协助油田矿场试验,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现场的重要技术难题,基本形成了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平井提高稠油油藏剩余油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挖潜辽河油田A块超稠油油藏井间剩余油,应用数值模拟软件描述了水平井有利部署区温度场、压力场及剩余油分布:蒸汽吞吐周期较高的生产井周围油层动用情况较好,油层温度高达190~210℃,但蒸汽加热的有效面积只在井筒周围20~30 m,井间仍然有大部分区域处于45~65℃的低温状态;由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汽窜现象,部分井之间有热连通形成.动用最好的区域油层压力为3.00 MPa,一般在3.40~3.90 MPa.井间存在大量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大于50%.在兴Ⅲ、兴Ⅱ_2油层单层厚度大干5 m区域整体部署水平井30口,水平段长度250~400 m.模拟预测水平井蒸汽吞吐8周期后,平均单井累计产油25 220 t,油汽比0.42,采出程度为31.5%.与直井生产效果对比,加密水平井可以挖潜稠油油藏井问剩余油,提高该区块采收率.图5表3参10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针对高轮次蒸汽吞吐后稠油油藏采出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蒸汽吞吐后在室内进行了蒸汽驱实验,将耐高温的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随蒸汽注入,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蒸汽的比例太大(3: 1),蒸汽降粘效果不能达到最佳,较单纯蒸汽驱提高采收率0.55%;表面活性剂与蒸汽的比例太小(0.25: 1),起不到降低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的作用,较单纯的蒸汽驱提高采收率5.43%;表面活性剂和蒸汽比例为0.5: 1时,能达到最好的驱油效果,较单纯的蒸汽驱提高采收率9.61%.研究了一个长型油滴在毛细管中的运动,当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油滴的前后压差和毛细管准数的1/3次方成正比,油滴受到的驱动压力将提高2个数量级,能够很好地保证油滴的运移.  相似文献   

13.
化学蒸汽驱的目的是解决胜利油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因油层压力高导致蒸汽驱采收率低的技术瓶颈。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高温泡沫剂一高温驱油剂一原油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温度、油水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对比高温泡沫剂辅助蒸汽驱、高温驱油剂辅助蒸汽驱、高温泡沫剂与高温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揭示了化学剂与蒸汽复合作用提高采收率机理。结果表明,高温驱油剂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数量级,才能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可提高驱油效率5.1%;高温泡沫剂的临界含油饱和度为0.25~0.3,可提高驱油效率8.1%;与蒸汽驱相比,化学蒸汽驱可发挥高温驱油剂和泡沫剂的协同作用,提高驱油效率14.6%,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4.
An oil displacement agent consisting of non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and emulsion stabilizers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from heavy oil reservoi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isplacement agent enhances oil recovery by more than 20 % compared with water flooding and that the emulsion contained in the fluid produced can be easily broken (demulsifie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the displacement agent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致密油藏正在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热点领域。致密油藏开发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当代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总体来看,全球范围内致密油藏平均采收率为5%~10%,远低于常规油藏。中国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复杂,其开发关键技术尚处于突破前的准备阶段,美国相对成熟的致密油藏开发配套技术不能直接照搬应用。针对中国致密油藏采收率低和相关配套技术发展滞后的现状,概述了致密油藏开发和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关键技术,剖析了待解决的理论认识与技术瓶颈等问题。分析认为,推行致密油藏开发地质工程、保护改造、增渗增能、洗油驱油"多维一体化"技术思路,协同大型水力压裂储层改造,实施界面修饰注水和储层原油氧化实现有效增能增注,开展多环节、多尺度、多场综合调控油水流动行为,显著增强油水流动能力,将是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及开发综合效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抗垢碱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夏八区块稠油油藏地层水钙镁离子浓度高,使用常规碱剂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 进行驱油均会产生结垢问题,开展了具有抗垢作用的驱油用碱研究。 选用具有良好耐垢性能的偏硼酸钠 (NaBO2)进行了室内研究,并使用填砂管驱替实验评价了其驱油效果。 结果表明:虽然 NaBO2溶液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的效果不好,但其驱油效果较好。 驱替过程中,在较高的碱溶液浓度下出现了大的压差响应, 且提高采收率的幅度随着碱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NaBO2溶液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观机理为:碱溶液 易侵入原油中并形成分散液滴,这些液滴随即转变为 W/O 型乳状液,封堵高渗流通道,抑制黏性指进,从 而提高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17.
Combined with NMR,core experiment,slim-tube tests,nano-CT and oil composition analysis,the mechanism of CO2 enhanced oil recovery had been studied.CO2 flooding ...  相似文献   

18.
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法和数值模拟手段 ,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吞吐注汽参数、不同井距下吞吐、吞吐转汽驱、吞吐转热水驱等开发方式。目的 优化吞吐注汽参数及接替开发方式 ,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结果 该方法优化孤岛油田中二北Ng5 3 4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周期注汽强度为 2 0 0~ 2 5 0t/m ,注汽速度为 1 5 0~ 2 0 0t/d ,焖井时间为 3~ 5d ;大井距加密至小井距吞吐 ,再转蒸汽驱开采方式为最佳接替方式。结论 该方法很好地优化了孤岛油田中二北Ng5 3 4 稠油油藏吞吐注汽参数和接替方式问题 ,为该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稠油油藏水驱转热采工艺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胜利油区水驱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由于原油粘度的增大和剩余油分布的高度分散,导致开发后期采油速度低、产量低,严重限制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因而必须寻找合适的接替技术。中外水驱转热采的实践经验证明,热采技术的高温蒸汽降粘和超覆作用等手段可大幅度提高水驱后稠油油藏的采收率,解决水驱开发无法解决的降低原油粘度和提高波及体积等问题。水驱转热采适合于埋藏深度小于1400m的普通稠油油藏,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出程度。胜利油区的油藏条件完全符合水驱后转注蒸汽的筛选标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潜山裂缝油藏降压开采增油机理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地总结了任丘裂缝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在“九五”期间开展的降压开采现场试验成果.降压开采增油机理是通过驱动方式的改变,使油水关系重新分布,并利用裂缝的差异性闭合效应,使弹性力、重力和毛细管力的有利驱油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减小了大裂缝的渗流能力及其对中小缝洞与岩块系统的干扰,从而发挥了中小缝洞及岩块系统的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裂缝性油藏实施降压开采的时机与速度,对改善潜山油藏中、后期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