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颖 《通讯世界》2016,(16):227-227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下,高校中计算机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网络时代,大量的新知识爆炸式出现。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技术存在着很大不足。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重点研究学生未学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本文将微课与计算机教学结合,分析了微课的具体应用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微课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微课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在枯燥的课堂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现在微课已经初步在高校中普及,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高校教师的喜爱。因此,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教师都愿意使用微课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编程语言等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必修知识组成的一门课程,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微课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文章就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将微课积极应用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之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升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本文主要是从微课的相关情况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微课的重要意义入手,针对微课应用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还详细介绍和说明了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课程注重的是课程的实用性。《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文章试图研究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5.
微课在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既是高职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阐述了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然后对微课在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促进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步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文章以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该课程的教学为例,做出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对微课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7.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围绕该课程的微课开发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文章论述了微课包含的主要内容,并主要以"Word中图文混排"为例,探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课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如今的数字化"微"时代,微课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文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在计算机课程上应用微课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微课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顾少波 《通讯世界》2017,(8):273-274
全新的社会教育已随着互联网的变革而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如今,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微课教学逐步深入到中职教学中.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微课应用的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就业市场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需求点入手,探讨了高职计算机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优化与整合,并提出了案例式教学、从实际工作中提炼学习工作任务、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等具体方案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教育中,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将微课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深入结合,进行实践教学。将微课科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更易接受,教学效果更佳。文章提出走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微课相结合的科学道路,更易推进"互联网+"下的高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李治鹏 《电子世界》2014,(9):163-163,169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事情,对非计算机专业同学也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改革呼声越来越大。文章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分析,就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如何能够更好的为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服务,提出了几点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张晓东 《通讯世界》2016,(17):282-283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就多年从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针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速录方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结合专业特色、案例驱动、微课教学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计算机思维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秦榛 《移动信息》2023,45(5):74-76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的兴起,加快了新型行业的发展。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主动运用其制定教学策略,并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供必要支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文中以计算机基础应用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课这门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完全普及,但是,在计算机教学模式上具有质的突破,这项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常规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先进科技的结晶.计算机在高教育制度中是门相对重要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才能深入计算机课程的深入学习,本文以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提出以下几点:①对于微课的基本认识以及其自身的特点所在;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微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提上日程,高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应用型人才,重点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实训教学成为高职教育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为社会培育了大批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计算机专业比一般专业课程更加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各种社会及教学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结合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现状研究,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平台的构建进行现实研究,对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的革新提出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7.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普遍地被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性课程,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三强的特点。文章认为,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将项目化教学引入高职C语言的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8.
"微课",指的是在线学习的一种方式,是以某个主题或概念为基本内容,通过录制音频或视频的60秒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本文介绍了高职教育中《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详细分析了将"微课"融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维修》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期探索出"微课"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具体对策与建议,最终达到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以及顺利完成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玉倩 《电子世界》2013,(17):165-166
21世纪90年代至今,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普遍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计算机教学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己经形成一种文化并融入了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的。由于学生入学前受教育水平及生源的差异,很多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中学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重复,给课程的开设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灌输式教育,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课程兴趣低下,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课堂,甚至造成了机房不如课堂的现象发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知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加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很多学校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其目的是通过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教育工作水平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教学方式实现完善和创新发展,翻转课堂和慕课教学方式,对于推动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所以,需要合理探究慕课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特征,然后针对性地应用慕课教学方式,改善传统高职计算机教学方式,推动高职计算机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