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汽车产品的多元化引发了工艺的改进和发展,汽车装配工艺正向着小批量多元化的生产模式过渡,因此装配工艺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下面就汽车装配的工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说明只有引入先进的模块化柔性装配技术,并改进工艺,引入更多的调试技术,以此实现综合、化智能化的装配。  相似文献   

2.
在汽车装配中,许多汽车制造厂用气枪等工具拧紧汽车的某些部件,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操作性差,汽车扭矩不易控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套适合汽车装配拧紧系统的计算机测控系统,该测控系统是基于西门子S7-300 PLC系统实现对拧紧设备信号采集与实时控制,并将采集信号通过OPC协议传送到汽车装配线总控台人机交互系统,实现对拧紧系统的精确控制、信息监视与共享以及存储等功能,所设计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有效地提高了汽车装配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装配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邢晓莉 《电子技术》2023,(1):166-167
阐述基于多机器人的汽车离合器装配入库生产线中,装配盖工作站的Smart组件和机器人系统设计,多个零部件组装动态仿真的构建过程,探讨生产线虚拟仿真综合调试和优化。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合理规划配置各工作站,连续生产的可靠性和效率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汽车离合器装配入库生产线升级改造的实施提供依据和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4.
张琨林 《电子世界》2013,(11):29-3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生产装配技术越来越成熟,汽车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不仅带来了速度,更赋予人们对品质生活的推崇和追求。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6.2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居世界之首。所以汽车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Diffracto公司交付并安装了其首台先进的激光联机测暈系统。在汽车装配时,这种测量系统能对机器人焊接的汽车车身部件,以及装配完毕的汽车车身作100%的联机检验。  相似文献   

6.
目前来看,欧洲和美国的装配厂商都发现很难与远东地区的低制造成本厂商在大批量装配业务方面竞争。这使西方电子制造业的情况发生变化,厂商需要寻求原型制造、预生产和新产品引入(NPI)合约,并在更为专业的医疗和汽车电子等领域争取中等批量的制造业务。对于那些既具备灵活精密制造能力、又拥有设计和开发专有技术能力的装配厂商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盈利的商机。  相似文献   

7.
激光推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激光对钢、铝、橡胶和塑料的切割和标记,激光对零件进行快速无畸变焊接,激光技术还可用于零件的对准和颜色的判断,这些广泛应用使汽车装配效率得以提高,且解决了设计中的问题。几乎可以认为,汽车的每一部件在大规模生产时都可以采用光子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 从目前来看,欧洲和美国的装配厂商都发现很难与远东地区的低制造成本厂商,在大批量装配业务方面竞争。这使得西方电子制造业的情况发生变化,厂商需要寻求原型制造、预生产和新产品引入(NPI)合约,并在更为专业的医疗和汽车电子等领域争取中等批量的制造业务。对于那些既具备灵活精密制造能力,又拥有设计和开发专有技术能力的装配厂商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盈利的商机。  相似文献   

9.
杨世栋 《通信电源技术》2013,30(3):36-37,40
根据汽车发动机装配流水线的要求,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以及PROFIBUS-DP总线设计了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软件STEP7的编程环境下,通过在装配现场的调试,完成了设备层中变频器、拧紧枪的数据采集、通讯、控制等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装配工作台存在的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一致性差等问题,在传统装配工作台的基础上,研究了智能装配生产诱导监测工作台系统架构、工作台组成、电气控制系统、智能装配诱导监测系统软件设计等关键技术,以及工作台、电气控制系统和智能装配诱导监测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作台采用模块化设计,电气控制系统采用主从结构。重点对智能装配监测系统软件进行研究,包括系统功能设计、Kinect体感仪在智能装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系统框架及功能界面等。智能装配生产诱导监测工作台可实现产品装配工艺配置、三维装配工艺动画指导、装配生产过程诱导、无纸化操作、装配过程质量数据自动采集、操作人员管理等智能装配诱导监测功能,同时提供其他系统集成接口。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装配工作台相比,智能装配生产诱导监测工作台能够大大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能源体系的改革,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整个行业更是朝气蓬勃。近些年,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物力,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也是日益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话题。文章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人才的需求程度为切入点,对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的举措,以及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所需要建立的课程体系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丽燕  黄子牛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5):167-168,172
介绍了驾驶模拟器仿真仪表的实现方法,根据各种需求和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三种仿真仪表的实现方法,方案一使用仪表总成,直接控制,无需改动,但价格昂贵;方案二使用电流表改装,成本低廉,但控制精度稍差;方案三使用步进电机进行控制,控制精度高,但控制程序复杂。对三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对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林庆云 《通信电源技术》2012,29(5):120-122,125
汽车柴油发动机电控高压共轨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售后服务中,汽车柴油发动机维修技术也在随之更新进步,从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到现代汽车诊断仪等设备的投入使用,汽车维修已不再是简单的零件修复和总成的更换。但是,当汽车维修部门使用维修仪器及检测设备对电控高压共轨尚不能全方位检测到位时,一些特殊故障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维修技工靠传统的维修手段来诊断和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具有汽车行业背景的地方院校,为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自动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依据自动化应成为信息化和汽车制造之间"桥梁"的思路,本专业以汽车生产自动化为专业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汽车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下,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实验平台的建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用于汽车电喷系统的厚膜绝对压力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关键部件绝对压力传感器中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制作做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为配合汽车电喷技术开发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80%的车祸都是由于司机反应不及时所引起的,而其中65%以上属于追尾相撞,那么现存的世界各国所研制的几十种汽车防撞雷达为什么又没得到广泛应用呢?原因主要是体制问题,其次是成本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编码或码字识别汽车防撞雷达这一设想及其示例,即变初值变结构(VIVS)准混沌编码识别汽车防撞雷达方案的核心技术,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激光拼焊板在轿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阎启 《应用激光》2004,24(6):396-398
激光拼焊技术是将两块或多块具有相同或不同机械性能、不同表面状态的钢板使用激光焊接的方法连接成毛坯件 ,然后进行整体冲压成轿车结构件。近几年 ,激光拼焊技术在欧美等国得到迅速发展 ,其运用的重点也逐渐从最初解决板宽发展到主要解决降低车身重量、降低油耗和减少污染排放。这对减少加工工序、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消耗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激光拼焊技术减少了原先多道冲压工序次数 ,现改为一次冲压成形 ,对控制板材冲压成形废品率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光拼焊板以其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备受汽车和钢铁工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激光拼焊技术在轿车上应用的情况 ,并就国内激光拼焊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汽车油位传感器用厚膜电路生产工艺的开发与试制过程,确定了汽车油位传感器用厚膜电路的生产工艺,从而实现了汽车油位传感器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9.
军用电子产品电缆组件装配质量是影响整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电缆组件连接可靠性问题占整个系统综合布线质量问题的90%以上。主要介绍了1553B总线在军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了1553B通讯电缆组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难点及制作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以DK-621航空连接器为例,重点阐述了电缆组件制作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流程,为高可靠性产品提供了有力的工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与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如何解决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研究课题。文章分析了汽车的电磁环境与电磁骚扰的危害,以及汽车电磁兼容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